对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有效策略的探讨
2018-02-24何琳
何 琳
(广东省梅州市蕉岭县蕉岭中学,广东 梅州)
初中历史是学生系统地接受历史学习的开始,一堂好的历史课能使学生获得情感的陶冶,精神上得到满足,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历史责任感,有助于塑造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历史学科的教学模式、教学理念不断更新,历史课堂的教学质量有很大提升,但是,现阶段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阻碍了教学效果的提升。本文分析了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策略,请相关历史教学工作者指教。
一、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社会价值观方面
受到中国科学技术与西方发达国家差距较大等历史因素的影响,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国内掀起了一股“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思想。长期以来,相较于其他在初中阶段开设的基础学科,人们普遍认为历史学科是较为简单的一门学科,且历史知识不能直接创造社会价值,在短期内无法提高社会生产力,所以很多学生、家长甚至是教师都不重视历史学科的学习,认为历史只需要死记硬背,就能够“背多分”,历史是“副科”的观念根深蒂固。新课程教育改革后,初中历史虽然在教材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上都有一定的改观,但是,社会价值观的陈旧落后仍然导致很大一部分初级中学不重视历史的学习。初中历史在中考中所占分值没有语数外等“主科”高,在七—九年级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历史课程的设置一般为每周两节,还存在被“主科”占用的情况。这种现象不仅会影响老师的教学积极性,还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降低学生学习历史的激情。
2.教师方面
初中历史教师资源较为匮乏,教师专业素养不高。在一些乡镇中学甚至县城中学中,存在其他学科教师兼任历史教师的现象,教师备课时间少,对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方式研究少,存在照搬照抄教案的情况,教师的学科专业素质不高。有部分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长期以来受到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以完成知识点的讲授为己任,基本还是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法,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创新,很少使用现代化教学媒介,难以适应多媒体教学。
教师自我定位存在误区。传统的教学课堂以教师为中心,虽然在新课改后强调转变原有的教学理念,提倡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构建平等开放、双向互动的课堂,主张使用探究式、启发式等先进的教学方法,但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过久,教学设计上不成熟,教学时间有限等限制,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保证教学速度,教师授课还是以应试为导向,以“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法为主,简单介绍知识点,鼓励学生用多读多背来记忆中考要求掌握的知识点,功利性强,课堂活跃度不够,课堂经常是教师的“一言堂”。教师只重视知识点的传授,不重视学习能力的培养,这种教学模式忽视对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技能的训练。
二、解决初中历史课堂教学问题的有效策略
1.转变传统的社会价值观
传统的“重理轻文”“历史无用论”社会价值观使得历史学科一直以来都不受重视,要想有效地提升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最关键的是要转变“历史无用论”的思想,转变传统的应试教育观念。教育主管部门承担着推进新课改,坚持素质教育观念,优化教材内容、教育理念、教学方式,合理设置历史课程等重要任务,也是促进传统价值观念转变的主导者。教育主管部门应深化对历史教育的认识,重视和发掘历史课堂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功能,认识到历史教育承载着过去,着眼于未来,学习历史不仅是为了知道过去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更是为了从这些事件中汲取宝贵经验,传承和保护人类的文明。社会和教育部门有理由重视历史课程,为历史教学提供良好的环境和舆论。转变传统的社会价值观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同时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2.加强历史学科的师资建设,提高教师学科专业技能
为适应新课改对初中历史教学的要求,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应加强初级中学的历史教师师资力量建设,提升教师专业能力素质。教育部门应加强教师继续教育,更新教师的学科专业知识,定期对教师进行专业素质考核,建立健全教师课堂评价体系。学校应鼓励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突破教学方式的“安全区”,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辅助教学,敢于创新,促进教学方式的多元化,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历史知识容量,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主动性。组织教师进行培训和交流,鼓励其利用多媒体资源。
三、结语
古人云:“前车之鉴,后车之覆。”历史学家钱乘旦曾说:“历史不仅是一种知识,而且是一种智慧。”教育主管部门应深化对历史教育的认识,重视历史着眼于未来的作用;历史教师应提升自己的学科专业素质,突出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发掘历史课堂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功能,让学生爱上历史,主动学习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