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学科运用案例教学的建议
2018-02-24李鑫
李 鑫
(山西大同煤矿第一中学校,山西 大同)
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的案例教学为学科教学目标服务并为教学内容制约,因而有自己的学科特殊性。本文综合相关研究,把高中思想政治的案例教学定义为:所谓的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的案例教学,是指教师就一定的教学目的,围绕特定的主题,选择合适的案例作为教学范本,然后分析与讨论相关问题,并设计一定的场景,让学生在感受与领悟以及理解的基础上对这些案例进行研究讨论,发展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教学方法。
结合学科特点,本文提出高中思想政治课堂运用案例教学的几点建议:
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选择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它本身有一定局限性。笔者发现很多学生更容易对案例本身有深刻的印象,但忽视了用以分析案例的理论知识,如何最大限度地克服案例教学的局限性,需要教师与学生双方的努力。教师方面,在讨论中通过追问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化对理论的理解、运用以及在最后的总结环节下工夫都是具有可操作性的方法。
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可能是完美的,每种教学方法都有其优缺点,有不同的适用范围。使用案例教学时,教师需要注意教学目标不是案例本身,案例是为教学服务的;教师可以适当使用其他教学方法辅助案例教学,促进教学的有效性。关于教学方法的选择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没有什么一种或几种教学方法,适用于一切范围和条件。具体来说,教学方法的选择要考虑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情况、教学环境、教师特点、教学进度、教学时间、现代技术设备等情况。
二、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应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主动参与、积极交流、认真预习与复习等。案例教学强调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的重要性。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要想在课堂上有所收获,学生必须认真理解案例。课前,教师可以通知学生自主预习下次课的教学内容及所要讨论的案例内容。学生带着问题预习,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学习兴趣,而且学习效果会事半功倍。这样可以节省课堂的案例解读时间。我国教育学家陶行知早就提出“做中学,学中做”的思想。高中学生不仅要学习课本知识,还要通过实践检验所学,在实践中出真知;同时还要知行合一,学用结合,不能读死书,死读书。长期来看,学生需要在社会实践、家庭、学校中做有心人,争取做到“做中学,学中做”。通过这样的过程,学生的能力才能真正提高,才能真正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三、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
案例教学对教师业务能力的考验是多方面的。
首先,教师要加强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如果使用案例教学的方法,教师备课时会对案例的选择、问题的设置等内容非常关注,可能会忽略了对教学内容的深入钻研。有时甚至为了案例教学而案例教学,掉进了形式主义的泥潭。究其本质,使用任何教学方法都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如果忽视了教学目标,一堂课势必会比较单薄、没有深度,甚至会在知识层面上犯错,这是新教师容易进入的误区。集体备课时,教师要与其他教师多多交流,在听评课的过程中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设计,提高业务水平。
其次,教师要不断提高处理课堂生成性资源的能力。比如讲影响价格的因素时,学生会问“什么是垄断,拥有专利是不是一种垄断?”再比如,讲纸币时,学生会问“通货紧缩时为什么不印钱?”学生在政治课堂中的各种状态和表现,都可以说是有现实价值或潜在价值的课程资源,因而具有开发与利用的必要性。这些教师意料之外的生成,正是学生能力的体现,考验教师的知识功底,考验教师的临场应变能力。一方面,政治新课改的深入开展使课堂中凸显的生成性资源越来越丰富,另一方面,这类课程资源流失的现象相当普遍。我们希望教师能够灵活自如地处理课堂生成,并使之为教学目标服务,使课堂生成成为课堂亮点。
最后,教师要提高课堂管理能力。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把握规则与自由之间的度。成熟的教师知道如何在严厉与亲和之间找到合适的位置,既能和学生维持平等、民主、和谐的关系,又能做好课堂管理,合理调动课堂氛围,用自己的管理智慧为案例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微观来看,教学主体包括教师与学生。为了教育学生,教师需要首先教育自己。职业是唯一能使个人的特异才能和他的社会服务取得平衡的事情。教师需要热爱本职工作,尊重学生,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为社会主义现代化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