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阅读教学多留点感性
2018-02-24王家树
王家树
(安徽省明光市涧溪中学,安徽 滁州)
一、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我在农村中学教学近二十年发现:为了赶月考进度,为了给来开家长会的家长一个满意的答复,大部分语文教师都会把教学进程安排得很充实,生怕有什么教学要点讲疏漏了,影响学生的考试成绩。在组织教学时,按照考试阅读模式来对学生进行训练,要求学生熟记难写的字词,背诵有关文学常识及名言警句,做一些理解性的归纳。至于原文的思想、感情则一笔带过。更有甚者,将课文编成考题,指导学生不读全文,只对应地找出考题所涉及的内容半猜半蒙,完全忽略了学生在阅读中应富有的个性情感体验和对创新潜能的开发。这种练习不仅机械乏味,而且常常错误百出。用这种错误百出的练习方式来教导训练学生,无疑扼杀了学生的思考,这绝不是真正的阅读教学。
二、感性阅读的必要性
1.语文课程本身特点的需要
新课标明确指出了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统一。课本中,无论是小说、散文,还是诗歌、戏剧无一不是作者情感的结晶。阅读教学不能仅仅采用理性分析的方法来进行,它不应该成为语文知识的冷静介绍,更不应该成为冷漠而强硬的技能训练。它应该成为流动着热烈的教与学的良性情感和各种丰富情感的情感场。在这个情感场中,既有教师对职业、对学生、对课文的热爱,又有教师自己被课文感染后又融入了自己的情感体验的各种情感表现,同时还有被教师和课文所唤起的学生情感。
2.“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需要理论就指出:人的发展应该是一种全面、自由、充分的发展。教学不仅是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授,而且更是对学生智力的开发,良好的心理品质及思想品德的培养。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生的成功只有百分之二十归于智力因素,而百分之八十则决定于非智力因素。显然非智力因素是人生成功的最重要因素,而情感在非智力因素中起着基础性的动力调节作用。
现代社会对人的要求不仅要具备丰富的知识,而且要具备健康的情感。面对工业时代精神贫困化的社会病,要实现人性的完善,现代思想家们更强调人应该参与感性活动,因为感性活动更为天然,更诉诸直觉,个体可以密切介入。在语文阅读中,同学们在理智状态下认知事物多采用理性的逻辑的方式,这种方式只体现人与事物的一种关系,如拘泥于理性的逻辑的认知,很容易陷入人与事物关系认识的唯一性,而忽略了世界向我们展现的更多的可能性,也就是世界存在的丰富多彩。而我所提倡的感性阅读就是让学生感性地揣摩课文——体验情感、感受形象、触摸语言,这是一切理解、探究的基础。只有充分发挥感性的调节、感染、暗示、迁移和组织功能,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情智双全发展。
三、如何让阅读感性起来
1.正确定位教师在感性阅读中的作用
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处于主体地位,我们的整个教学活动应围着学生转,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只是一个旁观者。良好的师生关系、饱满的精神情绪、丰富生动的课堂语言,得体的肢体动作都是感性阅读的助推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我们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2.重视学生的初步感知
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于漪老师曾经说过:“阅读是生命的活动,是读者个性化的行为。”阅读就是与作品对话,与作者交流,与自然交友,与别人沟通的活动。可以说学生与作品的对话才是师生、生文、师文多重对话关系的核心,归根结底,阅读教学要落实到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中。
在初接触文章的时候,教师要甘于寂寞,要有一种意识,把时间、阅读的主动权充分交给学生,让学生直接面对作品、亲近作品。
当然,为了学生能尽快地进入作品,教师要精心创设意境,适当交代背景。比如上端木蕻良的《土地的誓言》一课,就可以用挂图、幻灯、录像、多媒体课件等教学工具展示美丽富饶的东北大地,以此来激起同学们的爱国热情,同时播放深情的课文朗读音频素材。文字信息、图片信息、音频信息的复合摄入,可以使学生更快、更好地感受文本所承载的内涵,有效提高阅读效率,从而使阅读教学变得更感性、更有魅力。
3.多联系生活,有效拓展文本内容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我常常联系当时社会可能出现的状况,或对比今天的社会可能出现的状况,把学生带入另一个世界,或把作品人物带入今天的世界。这样就可以让书本知识在现实生活中沾上阳光雨露,获得新的生命活力;就可以让学生穿越历史,在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中积淀丰厚的阅历、情感。这样的课堂有时显得特别悲天悯人,有时显得特别滑稽搞笑,有时显得特别温暖温馨……
4.积极开展小组合作探究
阅读不仅是一个接受的过程,更是一个对话、创造的过程,其中充满了发现、探索、质疑、探究。所以新课标倡导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因为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在自主讨论的过程中,拥有更多的观察角度,更多的发言机会,更容易产生思维的火花和情感的碰撞,在不断的交流碰撞中推进学习的深入。这一过程也是学生理智与情感起伏、积淀的过程,这时的阅读教学是一种开放的状态,更容易激起学生的竞争意识,也显得更加感性、有趣味、有张力。
马斯洛曾说:“处于高峰体验中的人比其他任何时候更有责任心,更富有主动精神和创造力,更加感到自身是自己行动和感知的中心。”而我想说——生命因体验而充实,阅读因感性而丰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