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下聋校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研究
2018-02-24刘炳俊
刘炳俊
(南京市聋人学校,江苏 南京)
当前的时代是信息高度开放的时代,在推进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同时听障学生的信息技术教育也应该是社会会所关注的问题。在聋校高中开展信息技术教学,支持聋校高中信息技术教育顺利开展,能有效帮助听障学生在当今时代更好地融入社会,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得到整体的进步和发展。
一、信息技术教学在聋校高中的问题和意义
1.信息技术教学在聋校高中开展的意义
虽然当今时代的社会文明程度和社会各项制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和进步,聋人群体并不会受到社会的歧视,但是像这种特殊群体想要在社会上生存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生理缺陷的限制,很难在生活中有所成就。所以,在聋校高中进行信息技术的教学可以为听障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打开一扇明亮的窗户,是新课程标准下对听障人群进行特殊教育的必要措施。在对听障学生的教育中,老师要不断通过自身的学习让听障学生学习到生存技能,为社会的发展作出贡献,从而才能使其体现出自我价值。
2.信息技术教学在聋校高中的问题
在当前的聋校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还存在着诸多需要政府和社会去解决的问题,可分为三个层面。首先,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很多聋校高中已建立了多媒体教室,并引进了信息技术设备建立了自己的信息技术教学中心,但是在这方面的资金投入上面,学校还缺乏相应的资金支持,使正常的课程受到影响。其次,当前在特殊群体的教育上还没有得到社会和政府的普遍认同和重视,所以在一定程度上还需要政府在政策上,在教育观念上做出改革和完善。最后,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太过传统。在对听障学生的教学中过于重视理论教学,缺乏实践课程,导致听障学生只能局限于信息技术理论上的学习,实践能力相对较弱。并不能真正达到聋校的教学目标。
二、新课程标准下聋校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策略
1.加强财政投入,开展技术培训
针对聋校高中的信息技术教学,需要政府和社会高度重视,多给残障学生一些关心和爱护。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大对聋校高中的资金投入力度,使当前聋校高中的硬件设施配备得到提高。只有对聋校高中教育足够重视,足够支持,才能使听障学生的信息技术课程得到顺利的开展。另外,在加大资金投入的同时学校还要积极引进新技术,不能故步自封,要时刻和时代接轨。加大对老师技术上的培训力度,提高老师的专业技术教学水平。老师也要通过自身的学习提高自己的综合教学能力,提高听障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和综合教学水平。只有这样才能使听障学生的信息技术课程得到高效率的开展。
2.增加听障学生信息技术的实践
在聋校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开展中,学校和老师要跟随时代步伐,不断更新和完善教学理念,把新的教学理念引入聋人高中,既重视听障学生的理论学习,也要重视听障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只有提高听障学生的技术实践能力,才能使课堂上的理论知识得到有效发挥,并且只有重视技术实践,才能使听障学生在进入社会后能有用武之地。
例如,聋哑高中可以和相关企业进行校企合作,让企业为听障学生提供一个实践平台,并在这个平台上使听障学生的技术得到磨炼和提高。这种方式既可以满足企业在技术上的人才需求,又可以使听障学生得到技术实践,学以致用,并且也给听障学生谋求了一份好工作,一举多得。
3.采用分组合作学习模式
听障学生因为自身生理上的缺陷,和普通人沟通有一定困难,所以很多时候不愿意和普通人沟通,所以老师应该在这方面给予学生爱护和包容,在教学中秉持“因人施教”的教学理念,并尽可能地将听障学生进行分组教学。让听障学生进行分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提高其课堂上的学习效率,并且学生之间在沟通和配合上会更加默契。老师在对听障学生进行分组教学中,要尽量积极参与到听障学生的讨论中,帮助他们解决不懂的问题,并且在解决问题时多给予学生以鼓励和赞扬,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例如,在信息技术课程中,老师在讲完课后可以留下几道适合合作讨论的习题,将听障学生按四五个人分成一组,让听障学生在对习题的研究讨论中对课堂知识加深理解。老师在各小组的讨论时也可以适时地参与进去,积极引导学生对习题和知识的理解。分组讨论学习的方式让每一个听障学生都能和同学进行讨论,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综上所述,在聋校高中进行信息技术教学的开展,可以使听障学生更加方便和外界进行交流,同时也方便听障学生融入社会、适应社会,并在社会上更好地生存。所以,不管是学校、政府,还是社会,都应重视听障学生的教育学习,使他们学到一技之长,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