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回归本分”对辅导员理清工作边界、实现职业突围的启示

2018-02-24海景龙于蓉

现代教育论丛 2018年4期
关键词:事务性辅导员育人

海景龙 于蓉

在2018年6月21日召开的新时代全国高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长陈宝生发言强调:“要把本科教育放在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教育教学的基础地位、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前沿地位。”他明确提出,高等教育要“以本为本”,做到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四个回归”的提出,紧扣高等教育的职责使命,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深刻反映高等教育的本质属性,可谓平实深刻,切中现实,又发人深省。“四个回归”不仅正视了我国高等教育实践和理论发展进程中出现的问题、顽疾与隐痛,还理清了我国高等教育学界中长期存在的认识误区、思维误区和理念偏差,匡正了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与方向,可谓真正回归了教育的本真。“四个回归”也为今后我国本科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带来了启示、指明了方向。本文重点分析“回归本分”对辅导员理清工作边界与实现职业突围的启示。

一、回归本分之问:何为教师本分与如何回归?

习总书记曾在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上强调,“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神圣使命。”与学生的天职与本分是读书学习一样,教师的本职就是教书育人,这本是无需证明的教育常识。但近年来高等教育实践和生态中出现的“水师水课”“毕业出口关不严”“玩命中学、快乐大学”“专任教师只教书不育人、课后更是不见人”等现象问题,以及“学术科研至上、课题项目第一,上课可以不积极”“我只负责上课,课堂管理不归我,课下的事儿更别找我”等错误观念和荒唐观点,已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与反思。如果我们坐视这些错误的思想和观点皇而论之,招摇过市,那我们的高等教育生态必将受到损害与破坏。因此,我们有必要再次旗帜鲜明地对教师的“本分”进行确认,以达到正本清源、以正视听的效果。所以,陈宝生部长在会议上明确指出:教师的本分和天职就是教书育人。回归本分,就是教师要潜心教书育人。

其实,对于一名高校教师而言,不管他名气有多大,荣誉有多高,其第一身份都应是老师,第一工作都应是教书,第一责任都应是上课,做到了这些,也就做到了回归本分。对于如何回归本分这个问题,陈部长在讲话中也谈到了几点。他指出高校教师应做到“德高”,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做到“学高”,下苦功夫、求真学问,以扎实学识支撑高水平教学;做到“艺高”,提升教学艺术和水平。说到底,回归本分,就是要按照总书记对教师提出的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技术方法娴熟的要求,让教师潜心教书育人。

二、辅导员工作边界的应然之明与实然之惑

(一)辅导员工作边界的应然之明

高校辅导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独特产物,体现了中国大学的社会主义办学性质和方向。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16号文件)到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第43号令,下文简称《规定》),中央与各级行政教育部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文件法规,对专职辅导员的身份、工作要求、职责、配备选聘、管理考核、职业发展等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和保障。比如就明确专职辅导员身份而言,《规定》中指出,高校专职辅导员是指在院(系)专职从事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人员,包括院(系)党委(党总支)副书记、学工组长、团委(团总支)书记等专职工作人员,具有教师和管理人员双重身份。《规定》将辅导员的主要工作职责规定为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党团和班级建设、学风建设、学生日常事务管理等9个方面,特别强调高校辅导员要在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由此可知,在政策文件层面,辅导员工作似乎不存在职责边界模糊不清的问题。但在辅导员工作实践中,却经常出现诸如工作边界意识不清、工作越位与缺位等问题。

(二)辅导员工作边界的实然之惑

1.辅导员工作的本位

从上世纪50年代初高校辅导员制度设立至今,高校辅导员队伍以鲜明的社会主义立场和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维护高校意识形态安全,促进青年成长成才、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规定》中明确指出,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等学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指导者。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人生导师和健康生活的知心朋友。应该说,高校辅导员工作的本位就是依托日常组织、管理、服务等工作载体,对学生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价值引领,并要努力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和人生导师。

2.辅导员工作的越位

所谓辅导员工作中的越位,只是一个形象的说法,借指辅导员被动地偏离工作本位,却越俎代庖的现象。众所周知,辅导员工作模块多,范围广、内容杂,事无巨细,涉及到学生生活、学习、成长的方方面面。从新生入学伊始到毕业生持证离校,辅导员承担了学生日常教育、管理、服务的大量基础性工作。由于辅导员的岗位特点和身处学生一线的工作性质,使得辅导员肩负着“最后一公里邮递员”的特殊使命。于是我们常常听到“辅导员就是万金油、全能战士、小校长”“千条线,系于一根针”“辅导员不是去开会、就是走在去开会的路上”等戏谑而形象的说法,看到辅导员如蜜蜂般辗转于办公室、会议室、课堂、宿舍等各种场景。辅导员除了要应对和完成常规模块任务外,还常常要被动接受校内其它部门的各种工作指令、指挥和任务摊派,参加数不清的会议,协助开展诸多“配合性”、事务性、传达性的工作。久而久之,辅导员甚至在不知不觉间承担了保姆、保安、宿管员、教务员等诸多角色任务。所谓术业有专攻,岗位有分工,人的精力和能力总是有限的,这种大包大揽、越俎代庖的越位也必然会导致辅导员在中心工作方面的缺位。

3.辅导员工作的缺位

辅导员工作的缺位指辅导员由于各种原因偏离工作本位和中心的现象,常表现为陷入日常事务性的工作不能自拔,偏离甚至弃守辅导员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引领的职责本位,弱化其成为人生导师的角色使命。在笔者看来,造成辅导员核心工作缺位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因为辅导员工作负荷大,繁芜庞杂、涉及面广。目前,政策规定的1:200标准师生配比在很多高校难以完全落实,辅导员每天都处于超负荷运转、疲于应付的状态,常常是“两眼一睁,忙到熄灯,两眼一闭,仍需警惕”,很容易湮没于事务性工作中而无暇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引领,更遑论创新与超越。其次,辅导员队伍整体学历有待提升、专业和知识结构有待优化。思政专业科班的少,学科结构不合理,直接制约了辅导员业务水平、工作效率与科学化水平的提升。再次,职业化、专业化路径有待明确和拓展。虽然文件规定辅导员可以走双线晋升路径,但在实际中,辅导员科研能力短板和职级晋升的瓶颈,使得两条路都很难真正走通。职业路径困惑也会导致辅导员职业倦怠和本位意识缺失。最后,辅导员科学化水平有待提升。辅导员工作不能再单凭常识和经验在低水平层次徘徊,应通过提升学术科研能力和借助信息化大数据工具等来提升工作科学化水平,从而瞄准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引领这个中心本位工作,提升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回归本位对辅导员理清工作边界的现实启示

(一)辅导员应明确本分,树立正确的工作边界意识

1.明确本分,理清边界

高校辅导员工作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其本分就是依托日常组织、管理、服务等工作载体,对学生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价值引领,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辅导员自身也应努力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和人生导师。对此,辅导员要有清晰的角色认知,明白辅导员和专任教师、校内教辅和行政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差异。思政教育要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的要求,意味着高校各职能部门和所有教职工原则上都肩负着育人职责和使命。专任老师(包括思政课教师)主要通过课堂主阵地的知识传授来实现授业解惑、知识育人、课程育人;教辅人员主要通过教学服务来保障教学秩序,实现服务育人;校内各职能部门更多地是通过行政管理来保障高校的教育教学管理秩序,实现组织和管理育人;辅导员则通过教育、管理和服务等工作载体,从新生入学到毕业、从思想、行为和生活等各方面实现立体化、全方位、全过程育人。

2.立足本职,发挥专长

辅导员身处学生一线和同学们朝夕相处的天然优势,使得辅导员能在管理育人、实践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网络育人、资助育人等各个方面都有所建树。鉴于此,辅导员应明确自身岗位本分,认清和理清工作边界,立足本职,发挥专长,结合自身工作实际积极探索育人体系的内容、载体、路径和方法,探索育人模式的创新。同时,在不影响本分的前提下,辅导员应为本科教学工作做好协同服务工作。所属的学生工作队伍应与思政教学队伍和其他专业课教师队伍形成教育合力,共同推进全员全方位育人的开展。

(二)坚守本分,加强职业规划,提升工作效能,实现职业突围

1.坚守本分,不忘初心,唤醒职业激情

辅导员理清了工作边界,明确了本分和职责使命之后,就要做到坚守立德树人本分,不忘为祖国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初心。在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生师比严重超标的情况下,辅导员常常陷入日常事务的泥淖不能自拔,时常处于忙碌、茫然,甚至“盲目”的工作状态。辅导员只有明确本分,始终保持初心才能明确工作的重点与方向,才能在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真正发挥人生导师的关键作用。辅导员只有在和学生共同成长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职业价值,获得成就感和存在感,才能有效唤醒自身的职业激情和热情,这也是辅导员工作的原生动力所在。

2.加强职业规划,提高工作效能,突破职业瓶颈

辅导员回归工作本分和初心不仅需要重燃自身工作热情,更需要加强职业发展规划,千方百计地提升工作效能。科学合理的职业规划有助于明确辅导员工作的方向和重点,避免陷入琐碎的事务性工作陷阱而迷茫焦虑。同时,规划又能让我们不断保持学习的方向感和探索精神,不断在学习、总结中提升自己,避免让职业倦怠吞噬我们的初心、消磨工作的热情。

辅导员只有不断提升工作效能,才能真正让自己从事务性工作的泥淖中抽身。在这里笔者想纠正一个认识误区,即有些辅导员认为事务性工作是辅导员的负担和拖累,是辅导员职业倦怠和工作缺位、越位的罪魁祸首。实际上,日常教育、管理、服务中的事务性工作,是连接辅导员和学生的有效载体与基础。如果失去了事务性工作这个载体,也就相当于斩断了辅导员和学生的联系,失去了辅导员开展教育和管理的实践基础。所以,辅导员应正确、全面地看待事务性工作,对事关学生成长成才和切身利益的事务性工作,务必谨慎对待,做到公平公正、保质保量高效完成。

辅导员工作的一大特点就是繁芜庞杂、实践性强。所以,辅导员在平时的工作中不能只“低头拉车”,更要抬头看路;不能只实践苦干,更要善于理论总结和提升。辅导员只有做到依托立足事务性工作而又超越事务性工作,既立足实践实干巧干,又善于总结归纳强化科研,才能真正提升工作的科学化水平,才能真正解放自己,超越自己、实现自己,从而突破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发展的瓶颈,避免“十年学工、两手空空”的职业尴尬。辅导员也只有实现了这些,才能从思想上、心理上、专业上、现实中增强自身的职业认同与自信,才能高谈辅导员的职业信仰与职业理想。

3.立足本分,实现职业突围,高扬职业梦想

辅导员只有做到明确和回归本分,提升工作效能和科学化水平,才能突破职业瓶颈、实现职业突围,才能回归和实现职业梦想。实际上,我们谈辅导员的职业认同也好,职业自信也好,职业梦想也好,职业信仰也好,这些都不是无源之水和无本之木,都是建立在工作实绩和育人实效的前提和基础上的。一名辅导员,如果不能做到心系学生、关爱学生、服务学生,如果不能以引路人的角色在学生成长成才中有所助力,如果不能得到学生内心真正的认同与肯定,那他有再多的荣誉和光环都是徒劳的,他的事务性工作做的再好也是无用的。因为辅导员工作和其他岗位工作和角色最大的不同就在于“辅导员是做人的工作,是要触及灵魂的”,它常流于琐碎、陷于事务、看似平凡,但又能立于实践、雕刻灵魂、成就不凡。或许,这就是辅导员工作的不平凡所在。

四、结语

陈宝生部长提出的“以本为本”和“四个回归”,是对当下教育改革领域内存在问题与困惑的回应与关照,汇聚了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领域取得的共识与共鸣,指明了我国高等教育未来发展的方向。同时,也为辅导员工作带来了诸多启示和要求。作为高校辅导员,应认真领会和理解会议精神的内涵,深刻认识做好高校本科教育的重大意义、目标任务和基本要求,增强做好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同时,高校辅导员应立足自身工作实际,对标自身,回归本分,坚定职业自信,加强职业规划,提升职业效能,突破职业瓶颈,实现职业突围。只有这样,才能不负使命、不负信任、不负内心。

猜你喜欢

事务性辅导员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爱重复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什么是书记员?
“好”字阅读理解
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
他们用“五招”育人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