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体育课堂中核心素养培养浅谈
2018-02-24河北省石家庄市东风西路小学曹景洲
河北省石家庄市东风西路小学 曹景洲
2017年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一套系统的、科学的育人指导体系,是我国教学课程规划设计、师生成长发展、教育教学质量评价的重要依据,也是学生成长的需要,教师成长的需要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体育运动具有实践性和体验性特征,本身就是最直接、最质朴的生命体验形式之一。因此,体育教育也是生命教育的一种形态,是实施生命教育的一个途径。体育教学更够促进学生激发生命的灵感,感受生命的乐趣。体育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就是体育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学习逐步培养能力、品格和价值观的过程。在生命体育课堂中如何更好地培养核心素养能力,作者通过多年来的一线教学工作,有以下几点想法:
一、“不一样”的目标设定
1.各个水平段的教学目标设定。
把核心素养的理论与体育教学的实际相结合,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和不同水平段体质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各年级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一二年级学生了解运动,培养运动兴趣。三四年级学生爱好运动,并且掌握初级的比赛规则及运动技能。五六年级学生习惯运动,并掌握运动技巧。达到学生从兴趣到爱好,从爱好到习惯的转变,最终达到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的目的。
2.每节课的教学目标的设定。
要明确每次课的教学目的,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围绕学习目标进行学习。避免目标过大过空,从而失去具体的可操作性。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不仅要关注学生体育技能的提高和身体素质的锻炼,更要关注体育教学的文化内涵,将体育教学目标,与思想品德教育、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意志品质教育和文明礼仪教育紧密融合,着眼于学生核心素养,综合素质的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终身发展。
3.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在体育课堂上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一定要树立起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在小学阶段,小学生身心处于高速发育时期,他们在性格、体质、运动能力等各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性。教师应把学生作为体育教学的中心,充分考虑并依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设定有方向性的教学目标,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采用有实效性的教学评价,以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体育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释放出来。
二、“不偷懒”的体育课堂
体育课是学生在身体活动中,面对各种复杂情境,运用身体和智慧挑战自我、战胜对手,感受自信、成功和快乐,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核心素养的过程。所以要摒弃掉“不红脸、不出汗、不脏衣、不喘粗气、不摔跤、不长跑、无强度、无对抗、无冲撞”的温柔体育课。使学生真正运动起来,动中学,动中练,动中思,动中乐,动中悟。一是要拓展教学内容,除了完成教学大纲要求的任务外,体育教师还要根据实际情况,积极探索,搜集资料,拓展外延,以期让学生学到更多,收获更多。二是改进教学方式,在体育教学中,倡导自主合作的教学方式,以增进师生关系的融洽和谐关系,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三、“不落后”的体育老师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作用是传、帮、导,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将教师心中的目标转化为学生学习的目标,将潜在的价值显性化,变成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发展核心素养的内在驱动力。同时要在学法中设计出让学生更多进行自主、探究、体验、感悟的学习方法和手段。这些都离不开体育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开阔自身眼界,追寻先进的教学方法。只有老师不落后,才能带领学生们走在时代发展的前沿。首先要更新体育教学理念,增强体育教师的职业责任感和使命感,自觉主动地探索体育教学的新方式、新举措。其次要坚持业务学习,除了夯实体育专业理论基础外,还要特别注重学习教育学、心理学,不断更新教学思想,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新型体育课堂的组织能力。再次要掌握现代化教学技术的使用方法。在体育教学中,引进现代化教学手段,是新时期体育教学发展的新趋势,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为教学服务,为学生服务,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提升教学效果。
总之,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对新时期体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体育课的育人目标和作用更加重要和彰显。在体育课堂中要将发展核心素养作为重中之重,不断更新观念,改进方法,才能使体育课堂的教学质量逐步提升,养成学生体育锻炼的习惯,提高运动技能和体质健康水平,增强规则意识、意志品质和合作精神,使我们的生命体育课堂更加健全、完善、实效、充满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