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讨论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有效应用
2018-02-24江苏省盐城市龙冈小学倪秀红
江苏省盐城市龙冈小学 倪秀红
在我国的教育理念下,数学一直是我国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在传统的教学思想中,教师非常注重表面形式,在与学生交流互动中,都是走一下形式,而不是真正的去进行交流,所以导致学生不能高效的参与到教师开展的活动之中。这样的教学安排会使学生失去就学的兴趣,不能提高学生的就学主动性,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和教师都感到非常的枯燥无味。因此教师要把小组讨论教学法加入到课堂中,激发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就学动力,从而教师也能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质量。
一、讨论任务的安排与所学知识点相结合
一般情况下,教学内容的重点问题和难点问题是最让学生困惑的,所以教师要安排有趣的教学环节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充分的巩固学生所学的课堂知识。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安排的评论环节过于松懈,对学生的讨论情况没有过多关注,导致学生失去了讨论的动力,在讨论环节中去聊一些与课堂无关的话题。这样的教学安排,不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也不能吸引学生的兴趣。教师要根据自己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课堂实际情况进行总结,把讨论任务安排到课堂中。例如,在进行“探索平行线的性质”这一课程的讨论环节安排时,教师首先确定教学目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平行线的性质,能够应用性质解决相关问题。教师可以先给学生播放一组幻灯盘,幻灯片可以是供火车行驶的轨道、游泳池中的泳道隔栏、横格纸中的线,然后进行提问,问一问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会遇到什么样的平行线,并试着说出平行线的条件。然后根据学生回答的问题再进行提问,如果两直线平行,那么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呢?然后让学生进入讨论环节。通过这样的任务布置,学生可以针对这一个问题进行深入讨论,能够更深入的理解教师讲述的教学内容,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就学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开发学生思维能力,同时教师也达到自己安排的教学目的。
二、讨论任务的安排与有价值的问题相结合
在新教改的大背景下,我国的教育体系也在逐步的完善,教师利用巧妙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中有效开展。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提出的教学问题基本是依赖于课后习题来进行,提出的讨论问题毫无教学意义,也没有教学价值,使学生不能全神贯注去讨论问题,因此教师安排的问题要有价值,可以吸引学生的兴趣。例如,在“整式的加减”的讨论任务安排中,教师要设计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如:一只钢笔的单价x元,一只圆珠笔单价是y元,小丽买了3只钢笔买了两只圆珠笔,小雷买了4只钢笔、3只圆珠笔,小丽和小雷一共要花多少钱?然后让学生根据所学的内容进行讨论研究解出此题。这样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利于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培养学生小组分析、解决、合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讨论任务的安排在合理分组中进行
在数学任务的教学安排中,合理分组是很重要的教学环节。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对于讨论任务的安排不够重视,更加注重自己的讲解内容,这样的授课形式导致学生也不重视讨论环节,在讨论环节中走神,失去学习的动力。所以教师要在分组的这一环节进行合理的安排,注重讨论小组的成员安排,使每个小组学习成绩的平均水平都处于平行的状态。例如,在进行“一元一次方程”这一课的讲解时,教师首先要确定自己的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生建立等量关系的技巧。教师可以先进行提问,工程问题的三个基本量有哪些,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样的?然后根据学生所回答的答案,进行知识的渗透,给学生安排讨论问题。一个工作,甲单独做两个小时可以完成,那么甲单独做一个小时完成全部工作量的多少?如果一个工作甲单独完成用a小时,那么甲单独做一个小时完成全部工作量的几分之几呢?根据教师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在讨论分组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学习能力来进行分组,在每个小组的分配中,要有学习好一些的学生还要有学习稍差的学生,这样在讨论的过程中,学习好的学生可以带动学习差一些的学生进行解决问题,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动脑思考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从而教师也达到了自己设定的教学计划,促进学生的学习成绩有效进步。
在我国的教学模式下,数学授课一直是教学的重点问题。在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性格特征以及兴趣点,采用有趣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授课。数学讨论式教学法是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教师采用这种教学方式达到自己的教学标准。在这一教学方法的运用时,教师不能把讨论内容安排的过于形式化、设定的问题毫无教学意义。教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高效安排讨论任务,把所讲的知识进行挖掘与学生的兴趣相结合,然后让学生讨论与探究。教师应利用这样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就学兴趣,在讨论中培养学生小组合作能力,从而通过对自己的教学经验不断的总结自己的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