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呼啸山庄》中人性的展现及悲剧意义探析

2018-02-24彤,梅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2期
关键词:克里夫希斯埃德加

赵 彤,梅 莹

(西昌学院外国语学院,四川 西昌 615013)

一、引言

艾米莉·勃朗特是十九世纪英国的作家与诗人,著名的“勃朗特三姐妹”之一。作为诗人,她的诗作有《冈德尔岛纪事》《囚徒》等,但《呼啸山庄》是艾米莉最广为人知的一部作品。其中精妙的故事情节,独特的人物个性等都让人印象深刻。马修·阿诺德在《豪渥斯墓园》中凭吊艾米莉·勃朗特时说:她的心灵中的非凡的热情,强烈的情感、忧伤、大胆是自从拜伦死后无人可与之比拟的。对于《呼啸山庄》毛姆也曾评价道:这是一部很差的小说,又是一部很好的小说,他丑陋不堪,却又美不可言。这是一本叫人害怕,让人痛苦,震撼力强,充满激情的书[1]224。呼啸山庄是以艾米莉生前所居住的豪渥斯牧所为原型,这座褐沙石小屋位于陡峭的山脊之处,前面有一小块花园,后面和两侧则是墓地,其阴郁的气氛与小说中的基调是相互呼应的。《呼啸山庄》通过希斯克里夫与凯瑟琳之间的爱情悲剧以及希斯克里夫的复仇,描绘出当时英国社会的一幅生活画卷,深刻地体现了时代背景下人性的扭曲和复杂。男主人公希斯克里夫的所作所为既偏激又极端。不过,也正是这种不顾一切的爱和复仇,成了小说中不可或缺的发展主线。虽然希斯克里夫的做法并不被大众所普遍接受,但是他人性中的某些品质却绽放出了别样的光彩,使得他给一代一代的读者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呼啸山庄》中人性的体现

家中六个孩子,去掉早早过世的两个姐姐,内向的艾米莉在家里排中间,既不被重视也不被宠爱,再加上苦难的生活,久而久之就造成了她外表冷漠平静,内心炙热疯狂而且敏感自我的个性。短暂的人生中,她没有享受过真正的爱情,甚至找不到具体的人来承担自己的恨意。所以男主人公希斯克里夫是艾米莉全部的同情、偏执、野性以及理想的承载者。艾米莉短暂的一生中绝大部分的时间都生活在英国的乡下,离群孤居的她,除了姐妹们以外,最喜欢与动物相处,漫步在豪渥斯牧所旁的荒原中。玛丽·罗宾逊描述她在十五岁时是个“个头很高,胳膊长长的女孩儿,发育完全,步伐柔韧;穿上自己最好的衣服,纤细的身材似女王般高贵。可是当她在荒野中散步的时候,冲着狗儿吹口哨,在崎岖的地面上长途跋涉,就显得放任不羁和男孩子气了。”[1]221由此可见,艾米莉个性和外表上的反差,体现了艾米莉身上的两面性,其性格的多样性使得艾米莉不得不写点什么来向人们诉说其心中的想法,这种性格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呼啸山庄》诞生。而希斯克里夫身上的一些特质也是艾米莉内心世界的一种映射。他强烈的恨和爱,苛刻、武断、任性、阴沉易怒以及虔诚、耐心等,都是作者内心激烈的情感的另一种表达。艾米莉创造凯瑟琳和希斯克里夫来充分表达自我。

作为一个吉卜赛弃儿,希斯克里夫被恩肖先生收养,并带回了呼啸山庄。在呼啸山庄,他又遇见了一生的挚爱,恩肖先生的女儿——凯瑟琳。在恩肖先生的关爱和凯瑟琳的陪伴下,希斯克里夫度过了一段堪称幸福的童年时光。然而,恩肖先生对希斯克里夫的无限关爱,却引起了其子欣德利的妒火。在恩肖先生去世之后,这种嫉妒的火焰一发不可收拾,欣德利开始了对希斯克里夫更加残酷的虐待,使之过上仆人一样的生活。在欣德利的皮鞭下,希斯克里夫明白了人性的脆弱与黑暗。仇恨的火种已然埋下。但是凯瑟琳对他的真心爱护,又使得希斯克里夫决意忍受欣德利对他做的一切。希斯克里夫对凯瑟琳的朦胧的爱是他这一时期在面对生活苦难时强大的精神支柱。

机缘巧合下,凯瑟琳和希斯克里夫窥见了画眉山庄的梦幻绮丽,淑女身上的华服、绅士优雅的举止、绚丽的水晶吊灯、一尘不染的房间、热闹的舞曲等都牢牢抓住了凯瑟琳的注意力,另一种与呼啸山庄截然不同的生活呈现在她的眼前。敏感的希斯克里夫在这时有点儿体会到了他和埃德加·林顿的差距。

直到富家公子埃德加·林顿出现并对凯瑟琳萌生爱意,凯瑟琳迫于现实,违背自己的本心和意愿嫁给埃德加后,希斯克里夫才真正地醒悟到自己与这位林顿家族继承人身份地位上的巨大差距。无情的现实给了希斯克里夫当头一棒。如果说此前欣德利残忍的虐待只是一颗火种的话,那么凯瑟琳的背叛就是点燃这颗火种的导火索。内心的极度绝望与孤立无援的境地迫使希斯克里夫不顾一切地走上复仇的道路。爱人的背叛,身份的低微,欣德利的压迫都给希斯克里夫笼罩上一层悲剧色彩。我们不难想象,当希斯克里夫在走向复仇的过程中,陷入对凯瑟琳的根深蒂固的执念和对欣德利与林顿的憎恨时,内心该有多绝望与悲伤。为了复仇,他残忍地役使辛德雷的儿子哈里顿,剥夺其财产和受教育的权利;为了复仇,他骗取了林顿妹妹伊莎贝拉的感情,通过娶她获得了林顿家族的财产继承权,继而对妻子进行无情的虐待,直到其忍无可忍地愤然离去。总之,为了复仇,他可谓处心积虑,机关算尽,丧尽人性。但是,自始至终,希斯克里夫并没有从中得到多少欢乐和快感,反而一直生活在无尽的痛苦当中。他伤害别人,同时也是在伤害自己;他残忍地虐待他人,其实也是在虐待自己。希斯克里夫十分冷酷、残忍,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没有人让他觉得值得怜悯,他似乎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恶人。对凯瑟琳爱恨交织的情感在几年后再次见到她时几乎要决堤而出,为了报复欣德利和林顿,他甚至无情地对待他们的下一代。这种对凯瑟琳永恒的爱和对他人的残酷阴毒深刻地体现了人性的复杂多变。密谋已久的计划在成功实施时并没能使希斯克里夫感到快乐,相反,他倍感孤独。在凯瑟琳去世之后的日子里,他灵魂中的一部分好像永远地停留在了儿时那片自由自在,天真烂漫的时光中。因此,在看见小哈里顿和小凯瑟琳和睦相处的那一刻,希斯克里夫选择成全无辜的小哈里顿和小凯瑟琳。因为,在他们的身上,他仿佛看见了年少时的自己与凯瑟琳,看到了曾经属于他和凯瑟琳的美好。

当希斯克里夫笑着死去时,他想必已经从两代人的恩恩怨怨中解脱出来了。希斯克里夫从复仇到对小哈里顿和小凯瑟琳的成全的过程,即是他从人性的偏执、扭曲走向回归、升华的过程。

小说的女主人公凯瑟琳·恩肖是希斯克里夫来到呼啸山庄后第一个对他伸出友善之手的人。在与希斯克里夫相处的过程中,凯瑟琳对希斯克里夫渐渐萌生依恋。她善良、纯真、向往自由的特质逐渐感染了希斯克里夫,使得希斯克里夫对她产生了朦胧的爱意。凯瑟琳给希斯克里夫心中带来了温暖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这个不谙世事的年纪,凯瑟琳天真无邪,没有关于社会阶级之间差异的意识,内心所想的不过就是能和希斯克里夫在荒野上自由驰骋,无拘无束,欣赏乡间景色粗犷的美。然而,在偶然间她看到并亲身体验到画眉山庄的华丽与格调,她发觉自己无法抗拒画眉田庄的优雅生活的吸引,经过山庄的暴风雨后那座可爱的清新的老宅是那样的安详。就这样,凯瑟琳被一步步引得嫁给埃德加·林顿,背离了自己的初心,背叛了自己的爱人。他与埃德加的结合,折磨了希斯克里夫,也葬送了自己的幸福,毁了希斯克里夫的一生,甚至还连累了无辜的下一代。凯瑟琳的选择有两个原因:一是出于她自己对于希斯克里夫的爱和他被欣德利所虐待的同情,因此想要通过嫁给埃德加·林顿来获得保护希斯克里夫不被欣德利继续残忍虐待的能力;二是凯瑟琳内心意识到了希斯克里夫和她之间明显的社会地位的差距。在林顿家受到的与希斯克里夫截然不同的待遇,使得凯瑟琳明白了社会地位的高低对人的影响。譬如被狗咬伤后,作为恩肖先生女儿的她得到了林顿家人无微不至的关怀,而马棚男孩希斯克里夫不仅什么也没有得到,还遭到了大家的不满和鄙视。由于粗俗的希斯克利夫社会地位比她低,没有能力带给她优越的物质生活和社会地位,所以她决定嫁给埃德加·林顿。

在第十五章她与希斯克利夫重聚的动人场面中,她承认了这个事实。她从头到尾都爱着希斯克里夫,但是在和林顿结婚以后她又习惯了画眉山庄的生活,习惯了和林顿在一起的日子。这种做法,深深伤害了希斯克里夫又使她自己痛苦。因此,透过她的矛盾纠结不难窥见凯瑟琳复杂多样又虚伪善变的内心世界。

在画眉山庄,凯瑟琳已然成了埃德加·林顿的一只囚鸟,失去了自由翱翔于蓝天的自由,最后郁郁而死。在爱情和婚姻上,凯瑟琳可以说是一个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她选择了林顿,一度屈从了命运的安排,可是后来,她又痛苦地想反抗这种命运,甚至以死来摆脱这种命运。她按自己的方式占有了爱,却承担不起这种激情的、燃尽一切的、死而不已的爱,这才是凯瑟琳这个人物身上最大的可悲之处。

希斯克里夫与凯瑟琳的爱情悲剧主要有三点原因:首先,凯瑟琳内心一方面强烈渴望全身心投入的激烈的爱情,而其渴望自由的天性,注定了她只会爱上希斯克里夫这样为爱不顾一切,坚定执着的人。正如她弥留之际所言:她爱希斯克里夫,因为他比她更像她自己。希斯克里夫是凯瑟琳灵魂的最佳伴侣,他的灵魂与凯瑟琳真实的灵魂是极其相似的。这不仅仅是爱的独白,更是她对希斯克里夫灵魂的认同;其次,艾米莉·勃朗特创作《呼啸山庄》时,正是英国社会动荡的时代。当时正处于维多利亚时期,资本主义正迅速发展并越来越暴露出它内在的缺陷,社会矛盾激化,社会复杂残酷。世俗观念、等级门第观念严重,人们陷入拜金主义的漩涡中,精神受到强烈的压抑,人性被残酷扭曲,变态心理不断滋生。二人之间社会阶层与物质生活的差异,都促使凯瑟琳屈服于埃德加而去过幸福安稳的生活。在希斯克里夫不在的时日里,她安于现状;当希斯克里夫回来时,她又陷入了过度的纠结和不知所措。但最终,她终于直面自己的内心,承认了自己对于希斯克里夫的爱。如果说凯瑟琳对于埃德加·林顿的爱像是天边的流星,那么对希斯克里夫的爱就是山峰上的磐石。流星转瞬即逝,磐石却坚定不移。小说中男女主人公的爱情虽然违背了人们心中的道德伦理和准则,但是正是这种不断变化、充满矛盾的心理增加了小说的感染力,让读者感同身受;最后,他们的感情都在一定程度上带有功利主义色彩,凯瑟琳幼稚、虚荣,希斯克里夫为达到挽回曾经被践踏的尊严和报复的目的不择手段,这都是两人在一起的路上的阻碍,他们的爱情正是因为彼此的偏执才会充满悲剧色彩。这些功利因素,为两人的爱情悲剧埋下伏笔。因此,凯瑟琳的悲剧从一开始就是不可避免的。凯瑟琳、希斯克里夫二人在生前注定只能彼此相爱而又互相折磨,在痛苦中饱受煎熬,直至悲惨地死去。

三、悲剧意义

爱情,自古以来就被人们所津津乐道和无限赞美。关于爱情,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诠释。而《呼啸山庄》所展现的爱情悲剧,在感动读者的同时又能带给读者关于爱和被爱的启发。希斯克里夫和凯瑟琳的爱情悲剧从另一个方向淋漓尽致地向我们诠释了爱的毁灭性和可怕性。极致的爱催生了极致的占有欲。在复仇之前,凯瑟琳的陪伴让处于欣德利压迫中的希斯克里夫有了精神安慰,而凯瑟琳的背叛则彻底消灭了希斯克里夫内心的最后一丝温暖。这种背叛直接导致了希斯克里夫心理上的扭曲和复仇行为上的疯狂。整部作品读来叫人压抑却又欣慰。希斯克里夫对凯瑟琳执着的爱贯穿整部小说,无论希斯克里夫变得何等残忍、何等邪恶,他也不背弃自己的梦想、竭力追求尘世繁华,以期回到凯瑟琳身边。而本性爱好自由散漫的凯瑟琳在与林顿婚姻的矛盾纠结中也始终忘不了希斯克里夫,不同的是她追求的只是单纯的尘世繁华,而不是彼此的一生相守,这就决定了两人爱情的悲剧结果。

在当时的文明社会中,艾米莉不能像男人一样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于是她构建了呼啸山庄这样一个荒凉野性没有文明的世界,然后她创作出希斯克里夫这样一个男人,做她不能做的事,说她没有说出口的话,能爱也能恨。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希斯克里夫与凯瑟琳勇于冲破宗教束缚、蔑视权威的精神也正是作者艾米莉·勃朗特想要传递给读者的思想,而他们也是艾米莉自身的一种强烈情绪的表达。小说中男女主人公的所作所为无不是艾米莉心中所想,而借凯瑟琳之口说出的对希斯克里夫的灵魂的承认,也暗示了艾米莉心中那个真实的自我。艾米莉心中真实的自我就是希斯克里夫。总览全书,在希斯克里夫和凯瑟琳的爱情悲剧中,人们不难明白,爱是快乐,也是痛苦。人们在爱中成全彼此,也可能毁灭彼此。《呼啸山庄》向世人酣畅淋漓地展现人性的美丑时,也引发了人们关于理智对待爱情的思考。

如今,生活在一个思想自由、观念开放、文化多元的社会里,人们面对爱情时不再像《呼啸山庄》里男女主人公那样有诸多束缚。书中那种人文环境看似离现代社会很是遥远,但是人们却并不能因为这种距离感而忽略其留给后人的现实意义。

四、结语

艾米莉·勃朗特在《呼啸山庄》中用独特的笔触叙述了十九世纪英国一个受尽社会偏见和屈辱的人用一生复仇的悲剧故事。在奇诡的情节中,人性的美与丑以最本质、最原始的状态得到释放,让读者在阅读的同时,积极探寻自己内心不可避免的善与恶。主人公希斯克里夫最后对小哈里顿和小凯瑟琳的成全,何尝不是对自己的一种成全?当他终于与这个世界告别时,世间万物都沉默不语,只听风呼啸而过。他的灵魂得到了解脱,这片土地上,风声终于停了。在这片寂寥的荒原里,另一个世界的希斯克里夫和凯瑟琳终于永远地相伴在一起。他最后的放手使读者看到了温暖人性的回归,体现了艾米莉对于复杂人性所持有的美好愿望和理想主义。如果希斯克里夫和凯瑟琳的爱情悲剧是笼罩在读者心头的阴云,那么最后小哈里顿和小凯瑟琳无疑就是阴云中透下来的一丝阳光。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就是另一个时空里的希斯克里夫和凯瑟琳[2]。亚里士多德曾提出,悲剧是一种特别的艺术,其模仿方式是借人物的动作来表达,而不是采用叙述法;借引起怜悯与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陶冶,其本质在于以否定的方式在读者思想感情的最高层次上肯定有价值的东西,即有价值的东西在与丑恶势力的抗争中被毁灭,与此产生伴随着读者的同情和憎恶、爱和恨的强烈感情活动,产生悲剧的激情和极大的艺术感染力,《呼啸山庄》的魅力正在这里。本文探讨《呼啸山庄》的真正目的是希望帮助读者对艾米莉·勃朗特这部不朽的杰作中复杂的人性以及男女主人公对待感情的不同方式有进一步的了解,同时,希望在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中,人们可以从这部书中得到关于爱情、自由等方面的启迪。当今人们处在一个社会飞速发展的时代,人性也在不断遭受严峻的考验,人们缺少像《呼啸山庄》这样的作品来涤荡心灵。读这样一部作品,就是在读各人不同的人生,在主人公的身上感受到的爱和恨都将给人们带来爱情观的启迪。

[1]萨默萨特·毛姆.巨匠与杰作[M].李锋,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

[2]陈了.论《呼啸山庄》凯瑟琳的悲剧选择[J].咸宁学院学报,2007,27(2).

猜你喜欢

克里夫希斯埃德加
It Couldn’t Be Done/by Edgar Albert Guest这是不可能的
埃德加·德加 作品7
埃德加·德加 作品3
埃德加·德加 作品4
跑步人生
英已故前首相遭40余起性侵男童指控
恐怖蜡像馆(下)
布拉格天空飞过荆棘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