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移动互联网视角下高中化学教材科学视野板块设置探究
2018-02-24李学志
李学志
(重庆市铜梁区铜梁中学校,重庆)
在传统应试教育影响下,“科学视野”这一部分的内容基本上不会受到较多教师和学生的重视,只会将它当作具有趣味性的段落来缓解学习压力,或者是直接忽略不看。所以,“科学视野”在化学课本中成为“多余”的存在,并没有发挥出它真正的作用,而它的内涵也没有被挖掘出来。本文通过对高中化学教科书中“科学视野”模块的分类,在分析结合移动互联网后该模块对学生学习高中化学的意义的基础上,提出基于移动互联网视角下对“科学视野”在化学教科书中该如何设置。希望能够通过这些浅薄的阐述,让学生感受到“科学视野”板块的魅力,发挥出真正的作用和意义。
一、高中化学教科书中“科学视野”模块的分类
(一)即时热点
高中化学是我国科学事业的重要组成学科,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建设性力量。化学教科书在教育体系深入发展的过程中也在不断地做修改,一般是从知识内容的增加和减少还有知识体系与结构的调整等方面进行,尤其是“科学视野”板块,力求达到与时俱进和贴近社会的目的。如人教版化学必修一第三章中“科学视野”介绍了胶体化学的相关知识与具体运用,虽然高中化学的学习中可能并不涉及胶体化学的知识,但是它的应用非常广泛,是制备纳米材料的有效方法。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增加了学生的知识储备,也增长了其知识见闻。
(二)知识延伸
知识延伸类型“科学视野”板块的内容从扩充和延伸该章节的知识来展现,一方面会对后面即将要学习的知识进行简要概述,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另一方面会对该章节没有讲到的知识点进行补充,帮助学生完善知识体系和结构。如选修四第二章中在正文部分讲到的几个知识足以应对考试,但在内容的衔接性方面就缺少了一些细节知识,而这一章的“科学视野”为自由能变化△G这一内容,就完善了知识的结构。
(三)视野拓展
学习一门课程从它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作为切入点是非常有用的,虽然化学这一学科确立时间较晚,但是它的起源和发展是非常有意义的。视野拓展类型的“科学视野”板块主要从日常生活中的物品为媒介讲述化学,另外就是从起源和发展历程来普及化学知识,以此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必修二课本中第三章的“科学视野”中就介绍了集中营养物质的结构、反应和作用,对学生掌握延续生命的物质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结合移动互联网,“科学视野”模块的设置
(一)主干内容超链接到“科学视野”
这一方面主要是利用知识延伸类型的特点来实现,例如,高中化学必修一中“化学实验基本方法”这一内容可以借鉴PowerPoint中超链接的形式,将涉及的实验操作步骤、方法等一系列知识制作成视频,然后把链接视频的二维码放置到科学视角中,让教师和学生都可以通过观看视频来学习化学课本中的重要知识。
(二)增加“科学视野”的阅读内容
这一部分主要是利用即时热点来进行实现,只是要对内容的设置与安排做一些改变。如“科学视野”内容为“火箭为什么能飞上天”,这一模块可以减少部分文字叙述,然后将链接中国火箭飞天和涉及的相关原理知识视频的二维码图片放到课本中,学生扫描以后就能看到视频。这样远比枯燥的文字描述和老师讲课要有趣得多,学生也更容易接受。
(三)对“科学视野”的内容做转变
上述两方面策略的实施都是需要在互联网的加持下完成的,但需要说明的是,互联网和化学教科书的结合要适当,不能过度滥用互联网的力量,使效果适得其反。可以考虑在“科学视野”模块的内容方面做出改变,在原来的基础上删减过于基础的知识和不必要的延伸,要将这一模块内容的重要性和难度做出适当提升。可以考虑化学知识中与互联网有联系的内容,如现在正蓬勃发展的“3D化学实验”,就完美地将“互联网+化学”结合在一起。
综上所述,在深刻剖析了“科学视野”板块的各种类型后,再结合互联网的力量,对高中化学教科书的“科学模块”进行相应的改变。这不仅要紧扣住教科书知识,还要更加贴近社会生活,充分发挥“科学视野”板块与互联网手段结合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