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文本对话与情感共鸣

2018-02-24

新课程研究 2018年3期
关键词:环节文本阅读教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小学生年龄小、身心发育尚不成熟、知识面不宽、生活阅历有限,对文本中涉及的背景、描绘的场面等内容理解不透彻,很难走进文本,与文本展开有效、深入、全面的对话。

信息技术手段将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信息加工组合成有机的整体,呈现文本内容生动、直观、容量大的特点。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可以迅速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为学生创设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使不易理解的文本内容动态化、图像化,清晰、形象地展示在小学生面前,化静止为运动、化理性为感性、化抽象为具体。同时,还促使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展开有效、深入的对话,进而达到情感共鸣。

一、师本对话,借助信息技术走进文本,升华情感

小学语文教材大都根据学生身心和情感发展特点编选,其中蕴涵了作者深厚的情感体验,情感是需要体验、感悟的。要想让作者的情感为缺乏生活经验的小学生所体验、感悟到,就要求教师深入钻研教材,从走进文本到跳出文本再到回归文本,从理清思路到拓展思维再到升华情感,实现有效深入的师本对话。

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文本所蕴含的情感因素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专题:一是关于爱国主义、民族感情方面的,如 《我站在祖国地图前》 《开国大典》《枣核》等;二是有关历史风云方面的,如 《虎门销烟》 《将相和》 《赤壁之战》等;三是关于亲情、友情方面的,如 《穷人》 《秋天的怀念》 《莲叶青青》等;四是关于自然、科学与发现方面的,如 《奇异的琥珀》 《大自然的语言》 《地图上的发现》等;五是关于意志品质、伟人情操方面的,如 《船长》 《詹天佑》 《狼牙山五壮士》等;六是关于描写自然景物、风土人情方面的,如 《桂林山水》 《海上日出》 《观潮》等。

教师要根据不同文本确定不同的情感侧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以往教师只是借助教科书和教学参考资料来揣摩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利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能更准确地与文本对话,并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呈现教学内容,同时融入教师自己的体验、感悟,然后传递给学生,实现学生与文本的有效对话、情感共鸣,提高语文阅读教学中显性情感的感染力、熏陶力、震撼力。

二、生本对话,借助信息技术体验文本,研读拓展

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在阅读教学中要紧扣文本,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创设文本所表达的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阅读期待和积极的情绪体验,在良好的生本对话情境中,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情感,体味揣摩文本,获得与文本作者创作时相同的思想激情。

例如,教学 《开国大典》时,在导入新课环节,播放1949年开国大典的录像资料,将大典盛况展现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在脑海中建构起开国大典庄严、隆重的直观印象,珍贵的画面、伟人的声音直击学生心弦。学生迅速进入文本情境,与文本深入对话,感受现场的热烈气氛和人们激动自豪的情感,为接下来的通读课文、细读感悟环节创设了必要的情境。在学习 “群众队伍入场”及 “群众游行”等场面描写内容时,再次播放开国大典群众场面录像资料,让学生思考讨论:你准备用怎样的语言来描述,然后课件出示文本的原句描写,初步体会并学习文本的表达方法。

又如,教学 《卖火柴的小女孩》时,在导入新课环节,播放简介安徒生的课件资料,使学生能初步了解文本的背景,为理解内容、体会情感打下基础。然后速读全文、整体感悟、小组讨论,确定文本的朗读基调,是低沉、缓慢且充满同情、怜悯的。在接下来的反复朗读练习过程中,也就是学生与文本的深入对话过程,这时运用信息技术手段,选取恰当的配乐做背景,如朗读第一部分时,播放大雪纷飞、寒风呼啸的背景音乐,进入文本所创设的情境;朗读小女孩美好的回忆时,播放温暖欢乐的背景音乐;朗读小女孩悲惨的命运时,播放缓慢低沉的背景音乐,帮助学生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激起了学生内心情感的波澜,传达出了自己与文本产生的情感共鸣。

再如,教学 《观潮》一文,在默读全文、整体感悟和分段细读、想象画面教学环节之后,播放钱塘江大潮视频资料,引导学生仔细观看, “图” “文”对应,学习作者是怎样描绘大潮的惊心动魄、奇异壮观的景象的,体会文本语言的生动、形象之美,在学习文本写作方法的层面上与文本深入对话,从而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三、师生对话,借助信息技术交流互动,情感共鸣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互动、对话的过程。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阅读教学,突破了传统阅读教学中文本是主要来源的限制。现代信息技术教学环境丰富了以往封闭孤立的课堂,更好地促进了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互动。教师借助信息手段,把富有情感的画面、优美的音乐、抽象的文字等直观形象地展现出来,在深入的师生对话中,以情感人、以情育人,走进学生丰富的情感世界,进而鼓励学生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例如,教学 《秋天的怀念》时,在导入、研读、品析、质疑教学环节之后,在学生感知文本、感悟深情的基础上,设计 “入情入境、实情表达”环节,播放有关母爱伟大的视频,师生共同观看,教师眼含泪光,深情讲述,学生深受感动,在歌曲 《烛光里的妈妈》背景音乐中,学生回忆平日生活中母亲为自己做的点滴小事,思考自己该怎样对待父母亲,这时学生纷纷要一吐为快,踊跃发言,谈反思、讲心事、说感触、提建议,教师适时点评,师生平等对话,课堂教学效果很好。

又如,教学 《只有一个地球》时,通过自学、交流、讨论、归纳、总结等教学环节,学生掌握了文本基本内容,提升了热爱环境、保护环境意识,这时课件出示音乐短片 《美丽地球》及肆意破坏环境的视频资料,观看后,学生对地球母亲的无私慷慨是认同、赞美之情,对人类肆意破坏环境的恶劣行径是无比愤慨之情。情动而辞发,交流汇报自己的感受,教师表示认同学生看法,引领学生充满感情地以诗意的语言强化文本主题:“千言万语,明白一句话——(生:只有一个地球):严峻现状汇成一句话——(生:只有一个地球):时刻警醒,铭记一句话——(生:只有一个地球)。”然后,用课件播放音乐 《地球之歌》,引导学生练笔,使情感进一步得到升华。

再如,教学 《荷花》一文时,在激趣导入、研读感悟等教学环节之后,设计拓展想象环节,出示课件荷花图景,让学生观察画面,大胆想象:①如果你就是作者叶圣陶爷爷,现在有什么感受?②如果你就是其中一朵荷花,你正在做什么?你对蜻蜓、小鱼说了些什么?等等,学生精彩的回答充分说明他们理解了文本的内容,感受了文字的魅力,体会到文本表达的情感。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实现有效、深入的师本对话、生本对话、师生对话,挖掘提炼文本的情感因素,创设充满情感氛围的课堂,以情育人,以情动人,以情育情,达到教师、学生、文本的情感共鸣。

猜你喜欢

环节文本阅读教学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在农民需求迫切的环节上『深耕』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多环节发力攻克深层次矛盾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加强读与写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