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韵律活动中引领幼儿主动学习的尝试

2018-02-24

新课程研究 2018年9期
关键词:韵律动作幼儿

幼儿园韵律活动是通过人体有感情、有节奏的动作表现音乐的内容,也是教师有计划、有组织的一种集体教学活动。幼儿韵律活动是音乐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瑞士音乐教育家达尔克洛兹说过,“人类的情感是音乐的来源,而人的情感通常是借助人的身体动作表现出来的,包括发展、感受和分析音乐与情感的各种能力。”

幼儿期是人一生中生理、心理发展的重要阶段。开展韵律活动对幼儿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能有效调节幼儿的情绪,发展动作协调性,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教师要成为幼儿主动学习的支持者、引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那么,教师应如何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发挥他们在韵律活动中的主体性,使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呢?

一、精心设置引入,激发主动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幼儿最好的老师,是他们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内在动力。精心地设置导入方式,巧妙地把教学中的概念具体化、传授方式趣味化,能使幼儿将自己的认识与情感有机结合,使思维与形象有机统一,变灌输为感悟,变说教为体验,使幼儿获得全面发展。因此,面对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观,教师要善于创境激趣、以趣激学、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并自主探索获取知识。

韵律活动作为音乐的表达方式,只有创设一种与音乐情境相和谐的环境、气氛,才能使幼儿很快地融入音乐,把自己的理解、感受用形体语言表达出来。创设情境导入活动的方法多种多样,主要有以下几种:

1.故事导入法。幼儿本身对故事具有较强兴趣,教师把一段抽象的音乐创编成一段有一定情节的故事讲述给幼儿听,让其在聆听中理解故事内容,进而引导幼儿去尝试表现音乐的内涵。而故事中生动的形象和有趣的情节能激发幼儿强烈的参与积极性,大大减少幼儿的困惑。

比如,在《打喷嚏的小老鼠》中,教师先向幼儿绘声绘色地讲述小老鼠打喷嚏的故事,幼儿很快被有趣的情节吸引。小老鼠感冒后打喷嚏的遭遇,是每个幼儿都熟悉的。因此,在添加动作进行模仿时,有的用手捂住嘴巴,有的则捏住鼻子,还有的拿出手帕捂住脸。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幼儿大胆地迁移已有的经验动作表达自己的感受,真正融入故事的角色情景中,使其主动性、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2.游戏渗透法。游戏是幼儿生活中最喜欢的活动。将音乐的内容融入游戏情景中,不但能让幼儿主动参与,还能加强与同伴之间的交流。如在《小椅子》律动中,教师引导幼儿与自己平时最熟悉的小椅子玩“捉迷藏”的游戏。幼儿在自编动作时,刚开始全部都躲在椅子的后面,但随着教师游戏的导入,他们不由自主地发现:这个游戏要有人躲有人找,于是便自发邀请身边的小朋友和自己一起玩。幼儿发现两两合作玩“捉迷藏”的动作探索,使律动的内容更加丰富,更加有趣而生动,有效激发了幼儿主动探究的兴趣。

3.歌词注入法。有部分韵律活动是有歌词的,需要幼儿用身体动作来加以表现。这样的活动就必须让幼儿先倾听音乐,理解歌词的内容,感受音乐的性质。比如,在《鞋匠舞》活动中,教师让幼儿先听音乐,再提出相关的问题进行引导:“音乐里有谁?鞋匠是怎么做鞋子的?先干什么?后干什么?”帮助幼儿理解歌词的内容,理清制作鞋子的先后顺序,再结合身体动作,模仿出鞋匠制作鞋子时绕绕线、拉拉线、钉钉子、缝鞋子的动作。幼儿完全在自己理解与内化的基础上进一步细致地表现音乐的内容和情节。

二、变换教学模式,提供主动学习的平台

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多创造条件,为幼儿主动学习提供时间与机会,尝试与环境、同伴、老师之间进行多维互动,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与自觉性,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幼儿,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以往的韵律活动,常常是以幼儿的模仿学习为主,而忽视个体探究、自主学习、自我学习的过程。幼儿在此过程中只是一味地机械模仿,没有创造与表现的机会,更不能真正实现自主学习的目的。由此,教师采用这样的教学流程:乐曲感受引领——故事或情节感知——情感交流动作创作——乐曲表演诠释,主动顺应幼儿的发展需求。

三、鼓励自由创编,满足主动学习的需求

由于幼儿的能力、兴趣和爱好及对音乐的感受不同,故表现方式、水平也不相同。教师要为幼儿的创作提供多种展示方式,满足他们表现、交流、分享的需要。教师要预设一些动作,重在启发幼儿自己尝试去进行自主创编。

1.情境重现法。如《采茶》中,教师根据活动目标“让幼儿学习手眼协调,按音乐节奏做采茶动作”,创设相匹配的情境,在场内布置出高、矮、被窗帘挡住的盆栽树,以相应的音乐为背景,孩子们一下子被环境氛围所感染,自然地融入其中,很快创编出各种采茶动作,跪着采、坐着采、有的配上踏点地采摘上面的叶子,还有的拨开树丛采摘前方、上方的嫩叶……情境重现为幼儿提供了一个更为具象的场景,使幼儿不由自主尽情地想象、发挥和表现,使其创造力和表现力进一步提升。

2.图片暗示法。如在《森吉德玛》中,教师根据音乐的旋律提供相对应的图片,布置成一幅美丽的画卷展示在幼儿面前:湛蓝的天空、一朵朵白云、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盛开的鲜花、马儿在悠闲地吃着草,仿佛把幼儿带入意境之中,跟随音乐自然地模仿云朵漂浮、小羊吃草、美丽的鲜花在风中摇摆的动作,时而又随着音乐的变化展现马儿在草原上欢快地奔驰……幼儿在图片的暗示下,合着音乐的变化不时地变换动作,完整、形象地再现大草原牧民的生活片段和生活画面……

3.结伴习得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在活动中,我们发现幼儿都有参与的愿望,但由于各人表现力的差异,故幼儿间同伴习得是幼儿发展的重要途径,个别能力强的幼儿稍加点拨就能表现出较高水平的行为。而引导幼儿向同伴展示交流自己的活动能激发自信,使其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活动中,更重要的是能发挥示范作用,让能力较弱的幼儿在学习与模仿中获得进步。因此,教师要为幼儿提供自由想象、表现的机会;鼓励他们自由结伴,在相互学习中共同进步、共同提高;同时,更要善于发现幼儿好的动作,鼓励大家相互借鉴、启发和互相促进,允许幼儿自由选择同伴进行合作,允许幼儿进行个人创作。幼儿在活动中自由度大了,学习的积极性也随之提高。

四、适时启发点拨,促进学习能力的提升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及引导者。幼儿作为个体,个性不一,能力有别,加上知识经验缺乏或认知策略不当,往往使探索、创造极易停留在表面或陷入困境,无法对事物进行深入探究。所以,幼儿的学习需要教师的适当引导,即在适当的时机进行点拨。“点拨”时强调幼儿的主体性,注重启发式指导,在幼儿需要帮助的情况下,教师再给予适度地点拨、引导。

在活动中,教师要密切关注幼儿的反应,做好积极反馈与有效引领:向需模仿的提供榜样的支持,向需扩散的提供思路的引领,向胆怯的提供语言或眼神上的鼓励,向发生矛盾或游离于活动之外的提供返回活动、个别引导等,充分为幼儿提供空间,让他们各自都有展现的机会,韵律活动才会更有价值。

教师应理解和尊重幼儿的兴趣和爱好,更多地给幼儿创造权利和机会,让其在自由的天空里驰骋,充分运用眼、手、脑去发现、去创造,促使身心健康、和谐地发展。

猜你喜欢

韵律动作幼儿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春天的韵律
基于阅读韵律的高中英语默读朗读教学实践
动作描写要具体
韵律之美——小黄村
维吾尔语话题的韵律表现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
幼儿画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