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乡土资源提升中国区域地理教学实效

2018-02-24

新课程研究 2018年9期
关键词:乡土家乡资源

家乡是我们最熟悉的地方,乡土资源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我们被当地的乡土资源养育,生活在其中。乡土资源对初中地理教学有着重要的作用,是学科知识与学生生活的交汇点。它不仅可以活跃课堂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对地理知识加深理解,还能弥补现行教材的不足,使学生亲身感受家乡伴随自己成长而发生的变化,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及对地理学习的兴趣,从而增强学生的地理探索实践能力。

一、借助乡土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地理问题的分析和探索必须基于对概念或理论知识的熟练掌握上,在分析问题时学生要对特定概念或具体的理论知识先有较好的理解,这样才会在分析问题时方向清晰,思路正确。初中地理教材中的确有很多理论性的内容学习起来十分枯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不高,教师不如换一种教学方式,借助乡土资源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乡土内容丰富,学生对其有一种血液里的亲切感,如落叶归根就是表现出一个人对家乡的深切情感。将乡土资源作为初中地理的教学素材,既有助于学生学习地理知识,也使课堂变得丰富多彩。比如,在学习地形的变化时,若教师直接跟学生讲:“地形是变化的。”学生听了会觉得模糊和抽象。但是换个方式问学生:“同学们,你们现在多大了?”学生回答十四五岁,教师接着问:“在这过去的十几年里,你们有没有发现周边的哪座山突然消失了,或者哪个地方突然间多出一座山呢?”学生齐声回答:“没有。”此时教师再问:“那为什么课本上说地形是变化的?是不是书上写错了?”这样一个问题瞬间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注意力也高度集中,教师即可进一步对问题进行分析:地形的变化需要很长时间,不是一年、十年就能观察到的,而是几百年、几千年、几万年的变迁引起的变化。当然一些特殊的自然灾害也能导致地形的变化,像火山爆发、地震等。

二、以乡土资源促进学生对中国区域差异的认识和理解

中国地域广袤,存在着很大的区域差异。在进行初二第五章“中国区域差异”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乡土资源帮助学生对中国区域差异的认识和理解。首先,在教学中通过问题引入乡土资源,让学生认识南北区域的差异。教师可以提问:“同学们,有没有去过北方旅游的?觉得那里的食物味道如何?”有的学生回答:“吃不惯北方的食物,旅游的时候吃包子和面条都吃到反胃了。”这位学生的回答说到了重点,正是因为中国区域差异的存在,导致南北耕地类型不一样,粮食作物也不一样,北方主要以小麦和玉米为主,南方则以水稻为主。因为北方主要是旱地,种不了水稻,所以北方人以馒头、包子、面条作为日常主食。教师继续引导:“除了食物上不同,南北方还存在哪些差异?”学生很快列出了年降水量、交通运输方式、作物熟制、经济林木、气候类型等。

三、利用乡土资源的直观性,使抽象的地理问题简单化

学习地理知识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初中地理知识对于学生来说较为复杂,那么如何将抽象复杂陌生的地理问题简单化处理,并在后期教学中得到强化,一直是初中地理教师探索的问题。例如,在教学“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旅游文化特色”一课时,要了解澳门的地理位置、组成和气候特征等基本地理概况。一些学生常常分不清气象、天气与气候等概念,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分别进行复习,气象是表明大气特征的物理状态和物理现象的总称,包括气压、气温、温度、风、云、降水等要素。而天气是指短时期某地大气中的气象变化情况,它是由各种气象要素综合表述现大气物理状况。气候则是指某地区多年观察所得到的概括性气象情况。简单地说,天气是多变的,而气候较为稳定。重新理解这几个地理名词的区别之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写一份当地与澳门气象、天气、气候的对比报告,分析这两个地方气候的不同之处。又如,教学“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一课时,初二学生对一些新名词较为陌生,他们不理解产业升级、现代服务业、产业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绿色发展、循环发展等概念。教师可根据珠三角或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新政策和某些企业发展的新路子为例,帮助学生学会用身边的例子来理解陌生的经济地理概念。

四、开展乡土调查,培养热爱家乡的感情

当今全球生态环境日趋恶化,人类面临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初中地理教学应承担起保护环境教育的责任。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乡土调查,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家乡的情况,认识家乡的环境。例如,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然而生活中处处可见水污染和浪费水的现象。教师可让学生通过社会实践,开展参观、调查、考察等活动,了解身边水资源污染的几大源头,并要求他们提出治污的合理化建议。通过亲自调查,学生提出随着近年来工业化的发展,化工厂越建越多,对周围镇上的环境污染相当严重,具体实例如下:自家井水已无法饮用,有的镇上仅靠唯一的水库供水,衣服洗后残留渍点,花养不活、庄稼产量锐减……

面对这些调查结果,身为当地的小主人,学生对此感到很气愤,针对此话题进行热烈讨论。这时可以引出新课的内容——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教师提问:“同学们,我们生活在水资源丰沛的地区,都遇到了不少的饮水问题,那么黄土高原在降水量少、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的情况下,人们是如何生活的?我们能不能来帮忙分析一下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呢?”借助乡土资源的调查结果,巧妙地导入新课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地理教学的效果。

五、利用乡土资源,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初中地理教学肩负着帮助学生形成正确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及可持续发展观的时代使命。环境保护一直是社会最关注的问题,它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初中生作为祖国未来的接班人,对于保护环境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和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比如,在“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教学中,通过学习贵州省的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知识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乡土地理实际,介绍本地环境的过去与现状,分析环境的破坏给当地人们带来的危害。

如通过对学校周边地区环境的调查,学生了解到:有些农民贪图方便,直接在农田里焚烧秸秆产生的烟雾,造成空气污染;学校周边的快餐店大量使用塑料袋薄膜造成白色污染,破坏土壤结构,影响农作物生长。通过对本市的水资源状况进行调查后,学生了解到地下水是本地全部饮用水和绝大部分灌溉用水的来源,这也是近年来地下水急剧下降的主要原因。通过实地调查,学生提高了对水资源的关注度,增强了节水意识,并针对学校的用水提出了合理的建议,还发动身边的人积极开展清除白色污染、回收废旧电池等环保活动。通过对乡土资源的深刻挖掘后,学生深刻认识到环境与人类生存、发展的密切关系,自身的环保意识也增强了。

总之,家乡是我们生活的地方,乡土资源是我们宝贵的资源,要让学生认识到乡土资源的用处,它就在我们身边,并不是遥不可及的。在进行初中地理知识教学时,只要合理安排,将乡土资源运用到课堂教学是可行的、有效果的。它对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地理空间思维能力都大有益处。教师应好好利用乡土资源,帮助学生理解和学习其他的地理知识,引导学生学以致用,用所学知识来保护家乡的环境。

参考文献:

[1]梁艳丽.试论乡土资源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J].广西教育,2014,(45):117.

[2]谢实中.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利用[J].考试周刊,2016,(78):129.

[3]李光芹.初中地理教学中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利用研究[J].教育科学,2016,(7).

[4]汪伍洲.乡土地理资源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科学,2017,(1).

猜你喜欢

乡土家乡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重视培育多层次乡土人才
乡土人才选好更要用好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乡土中国
资源回收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读《乡土中国》后感
夏天的家乡
家乡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