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遗产“六种玩法”增强实体经济体验性
2018-02-23王鶄峰栾群
王鶄峰 栾群
工业遗产是时代留给我们的历史、文化、精神和科技财富,记录了工业城市昔日的辉煌。对工业遗产旅游产业的生产要素加以保护、更新和再利用,能够带来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的综合效益,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11月初,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国家工业遗产管理暂行办法》,推动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工业遗产是时代留给我们的历史、文化、精神和科技财富,记录了工业城市昔日的辉煌。然而,随着社会发展和城市经济的转型需要,遗存的厂区、设备等实体经济要素,在传统发展路径上却成了转型升级的沉重负担。
工业遗产旅游不仅要求对工业遗产自身进行保护,而且要求对静止的遗产进行活化利用,充分挖掘其资源价值,盘活并令其富有生命活力,这对于老工业区地方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优化、城市环境改善、生态环境修复和工业精神传承,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体验经济是实体经济发展
重要方向
创新实体经济发展路径是当今的时代课题。党的十九大提出,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实质是鼓励实体经济创新发展路径,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走技术驱动、环境友好的内涵式发展之路。经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几十年的砥砺发展,以制造业为代表的实体经济产生了巨大要素存量,在新时期高效盘活存量、产生新增量,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
工业遗产旅游是实体经济创新发展的重要抓手。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战略转型,形成了许多面临淘汰的工厂、矿区、设备和生产线。如果常规处置这些实体要素,将会造成很大的物资资源浪费,给当事企业造成“雪上加霜”的二、三次成本。但是,如果用新发展理念改造这些“灰色斑块”,将其作为工业遗产旅游产业的生产要素加以保护、更新和再利用,则能带来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的综合效益,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实体经济体可用“体验胶囊”为其“续命”。制造业企业及其实体要素会退出生产周期,这是经济规律,也是自然规律使然。但是新经济条件下,注重用户体验、加强资源共享、强调去中心化,已经成为显著特征并产生良好效果。改造利用工业遗产资源,注入旅游业、商业、休闲服务业、艺术、会展、创意等突出时尚、怀旧的元素,就能将其改造成为迎合都市人群品味的游憩商业空间。发挥现有工业遗产的体验效用,就可以大大延长产业链条。
工业遗产增强实体经济体验性的六种“玩法”
第一种玩法:建设双创园区,寓新于旧。利用废弃的工厂、矿区等园区要素,直接打造升级版的工业旅游或工业设计新园区。新园区当然要避免开展传统产业,而应当以工业设计等创意产业为主,加之以相关配套,开展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高的创新、创业活动。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北京798,原为北京华北无线电联合器材厂,通过改造空置厂房和建筑,发展成集画廊、艺术中心、设计公司、酒吧等当代艺术、建筑空间、文化产业与城市生活环境有机结合的创意空间。
第二种玩法:建设特色小镇,寓工于“色”。特色小镇是近年兴起的新兴事物,是一种产业与城镇深度有机结合的空间发展模式。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关于推进工业文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结合区域优势和地方特色打造一批工业创意园区和工业文化特色小镇,突出小镇工业特色载体。
第三种玩法:建设工业博物馆,寓神于物。近年来,每年都有两会代表委员建议,根据地方工业遗产基础建设各种类型的工业博物馆,说明地方存在大量这类需求,并在以此方式加强工业遗产利用方面已经形成了一定共识。特别是有的设备不宜再利用,拆除成本很高,且又具有较高的历史、行业和科普价值,可以博物馆馆藏的方式收藏再利用。一方面,可最大化挖掘和发挥其遗产的人文价值和工业精神,用于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爱岗奉献等展览教育活动;另一方面,可作为留下的珍贵实物档案,为技术创新和科学研究提供参考。如坐落在沈阳的中国工业博物馆,已经成为工业文化传播与中国工业史料的研究基地。
第四种玩法:打造工业旅游综合体,寓民于业。对于有的工业遗产资源,由于行政、行业、社会或地理方面的原因,不符合特色小镇建设条件要求,不适合建设新园区或博物馆的,可以退而求其次打造产业综合体,同样可以做到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增强产业吸引力。可在一些工业遗产基础上配套商店、餐厅、咖啡厅、写字楼,甚至住宅和娱乐休闲设施,将人们吸引并留在本区域乐活乐业。如江苏南通唐闸古镇,以古镇丰富的近代工业遗产资源为载体,打造成为集遗产保护与展示、文化创意、休闲、度假、民俗、商務、娱乐、教育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工业旅游综合体。
第五种玩法:打造开放空间,寓产于民。由于产业演化和时代变迁,有的工业遗产所在地变成了居民区。产业渐渐消失但居民留了下来,并且某类专业的人口日益聚集。针对这种情况,就可以在居民区周围建设工业点,针对某类人群发展特定产业。如德国鲁尔工业区的“埃姆舍公园”,就是在原来蒂森钢铁公司的基础上改造成为的煤铁产业景观主题公园,主要集聚的就是煤矿、炼钢专业的工人及家属。
第六种玩法:打造旅游度假地,寓教于乐。这种做法是直接发展旅游业,而将工业实体要素作为旅游内容“打包—包装—装入”,让人们在旅游游玩过程中直接体验工业发展或生产制造的过程,增强技术应用、产业体验和品牌认知。这种做法的好处是,不仅可以针对已淘汰的工业遗产,还可用于正在生产的工厂之中。如上海的星巴克烘焙工坊,已经成为静安区的一个旅游景点,吸引很多人前往游览、体验、消费。
切实推进工业遗产保护和利用
完善工业遗产保护和利用政策实施。通过政策引导,规范保护和利用工业遗产的行为。现在有很多重要的工业遗产因缺乏相关政策的保护而消失,这些消失的遗产价值通常是无法估量的。下一步要做好《国家工业遗产管理暂行办法》宣传贯彻和实施工作,切实加强工业遗产管理。
编制工业遗产利用规划,促进城市整体转型升级。弥补内需是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关键点,工业旅游立足本地资源、吸引外地人消费,能够为资源枯竭型城市输入外需,弥补自身的内需不足。对于工业遗产资源丰富的地区,应该积极开展工业遗产旅游专项规划的编制,包括旅游规划、城市规划和建设规划等,促进城市整体转型升级。
因地制宜,选择适合本地的发展模式。对于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必须充分挖掘可以体现各地在历史、社会、建筑及审美等方面的价值,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发展模式,赋予工业遗产新的功能。博物馆模式,适用于历史价值建筑、厂房等;公共游憩空间模式,适用于周边有大量居住用地且建筑遗存较少的遗址地;创意产业园区模式,适用于近代老工业建筑,可随意分隔组合;区域一体化模式,适用于拥有大区域发展条件的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