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雷电灾害损失情况分析
2018-02-23吴安坤,吴仕军,张开华,张建军
吴安坤,吴仕军,张开华,张建军
摘 要:历史灾害数据作为灾害事故发生后的直接反映,文章通过收集整理贵州省2000-2011年历史雷电灾情资料,发现近年来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与雷电灾害事故呈现同步逐年减少的趋势,灾害损失情况整体呈现西部高于东部,贵阳、安顺、六盘水灾损程度最高、黔西南、毕节、黔南次之,黔东南、铜仁、遵义灾损程度相对最低。
关键词:雷电灾害;灾情数据;灾损分析
中图分类号:P42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2945(2018)06-0173-03
Abstract: As a direct reflection of the occurrence of disasters and accidents, this paper collects and collates the historical lightning disaster data of Guizhou province from 2000 to 2011. It is found that in recent years, casualties, property losses and lightning disasters have been decreasing year by year, and the disaster losses are higher in the west than in the east. Guiyang, Anshun and Liupanshui have the highest degree of damage caused by disaster, southwest Guizhou, Bijie, and south Guizou are the second, southeast Guizhou, Tongren and Zunyi relatively suffer lowest disaster damage.
Keywords: lightning disaster; disaster data; disaster loss analysis
1 概述
雷电灾害被联合国列为“最严重的十种自然灾害之一”,泛指雷击或雷电电磁脉冲入侵和影响造成人员伤亡或物体受损,其部分或全部功能丧失,酿成不良的社会和经济后果的事件,无时不刻地影响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1]。贵州地处云贵高原东侧,属典型的山区省份。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地形地貌,造成冷暖空气交汇活动频繁,天气复杂多变,频繁出现强雷暴单体和雷暴群,极易引发雷电天气过程。据不完全统计,1997-2006年发生雷电灾害事故852起,其中人员伤亡222起,造成320人死亡,361人受伤,人员死伤率每百万人为19.32,位居全国第四[2]。历史灾害数据作为灾害事故发生后的直接反映,本文通过收集整体贵州省2000-2011年历史雷电灾情资料,分析雷灾事故年、月、日时间分布特征。同时,从统计的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两个方面,分析贵州省灾损情况分布,以期为防雷减灾提供决策建议。
2 灾情数据统计
据不完全统计,近12年贵州省共发生雷电灾害1452次,年均达132次。各市州雷电灾害事故分布如图1所示:贵阳、黔东南州、遵义、铜仁、黔南州的雷电灾害次数,占全省总灾数的69.3%;其中,贵阳发生雷电灾害次数最多,达328次,占总雷灾数的22.6%;六盘水最少,仅68次。
分析各市州每百平方公里雷电灾害次数分布如图2所示:平均雷灾密度约为0.73次/h.km2,贵阳为全省雷电灾害高密度中心,达4.08次/h.km2,为贵州省雷灾密度的5.6倍。
2.1 时间分布
近12年来,雷电灾害事故整体呈现逐年减少的趋势,其中2002年雷灾发生次数最多,为283次,2010年最少,为36次(图3)。月频分布上,雷电灾害主要分布在4-8月,共计1243次,占总雷灾数的85.6%。其中7月雷电灾害发生最频繁,达317次,其次为4、6月,分别达244和269次(图4)。由雷电灾害事故次数日分布(图5)可知:雷电灾害主要发生在14-23时,占总雷灾数的75.4%。其中17时雷灾最频繁,占总雷灾数的14.3%。
2.2 财产损失
据不完全统计,近12年因雷击造成财产损失约为11694.87万元,年均达974.57萬元;其中2002年因雷击造成的财产损失最高,达3069.31万元,远高于年均损失。此外,雷击造成财产损失呈现逐年减少的趋势。
地域分布上,财产损失高发区分布在贵阳-安顺-黔西南一线,整体呈现中西、中南部高于东部、北部。其中贵阳为最高,占总损失的21.16%,达3059.44万元。贵阳、安顺、六盘水财产损失密度(每百平方公里财产损失)高于其他市州,分别达38.08、19.78、13.66万元/h.km2,高于全省平均雷灾财产损失密度10.65万元/h.km2。
2.3 人身伤亡
近12年,贵州省因雷击而导致人身伤亡事故共300次,年均27.3次;共造成828人伤亡,为2.8人/每起。其中2002年为雷电伤亡人数最多,151人因雷击造成伤亡。因雷击死亡人数与受伤人数之比约为1:1.24,低于全国1:1[3]。
此外,雷击造成人身伤亡呈现逐年减少的趋势,减速约为6.65人/yr,人身伤亡事故主要发生在4-8月,占88.3%,9月至次年2月基本无人身伤亡事故发生。
地域分布上,人员伤亡情况整体呈现西部高于东部,南部高于北部。主要分布在毕节、黔东南、黔南,占总伤亡的63.9%,其中毕节伤亡人数最多,为160人。六盘水、安顺人员伤亡密度(每千平方公里伤亡人数)高于其他市州,分别达7.7、6.9人/k.km2,高于全省平均雷灾伤亡人数密度3.3人/k.km2。endprint
3 灾损分析
为进一步综合分析雷电灾害损失情况,选取历史雷灾统计数据中的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情况,通过这两个指标对雷灾损失程度进行综合评价,分析贵州省雷电灾害损失情况分布。
灾损程度=A人身伤亡+B财产损失
其中A为人身伤亡对应的权重系数,B为财产损失对应的权重系数。
确定指标权重旨在确定风险结果与评价指标之间的数值换算关系,是定量化分析风险评价的必要途径[4]。本文采用投影寻踪的客观方法,通过遗传迭代,寻求最优投影方向,将多维数据投影到低维空间。表1为各市州近12年雷电灾害损失情况,采用遗传计算过程中选定父代初始种群规模为400,交叉概率为Pc=0.80,变异概率Pm=0.20,得出最佳投影方向各分量值为=(0.6492,0.3508)。最佳投影方向的各分量值大小反映该指标对的贡献程度,即为权重系数,即灾损程度=0.6492×人身伤亡+0.3508×财产损失。基于GIS平台进行计算,采用自然断点分级法将雷电灾害损失程度划分为高、中、低3个等级。灾损程度整体呈现西部高于东部,贵阳、安顺、六盘水灾损程度最高、黔西南、毕节、黔南次之,黔东南、铜仁、遵义灾损程度相对最低。
4 结束语
本文通过收集整体贵州省2000-2011年历史雷电灾情资料,分析雷灾事故年、月、日时间分布特征。同时,从统计的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两个方面,分析贵州省灾损情况分布,研究结果表明:
(1)雷电灾害主要发生在每年的4-8月、每天的14-23时。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与雷电灾害事故呈现同步逐年减少的趋势。
(2)灾损程度整体呈现西部高于东部,贵阳、安顺、六盘水灾损程度最高、黔西南、毕节、黔南次之,黔东南、铜仁、遵义灾损程度相对最低。
参考文献:
[1]吴安坤,曾勇,张淑霞.基于信息扩散理论的雷电灾害事故预测[J].安全,2016,37(03):8-10.
[2]张义军,陶善昌,马明,等.雷电灾害[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9.
[3]刘佼,肖稳安,陈红兵.全国雷電灾害分析及雷灾经济损失预测[J].气象与环境科学,2010,33(4):21-26.
[4]吴安坤,李忠良,李艳,等.基于历史灾情数据的雷电灾害风险分析与评价[J].防灾科技学院学报,2015,17(04):26-31.
[5]熊千其.防雷减灾社会管理若干问题的思考[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07):238.
[6]许明芳,苏天星.云服务信息存储技术在防雷安全监管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33):61-62.
[7]麦金婵.浅析雷电的形成、危害与现代防雷技术[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24):37+3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