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涡阳县西阳镇—蒙城县小涧集镇多金属成矿地质条件分析及找矿方向
2018-02-23杜宏伟
杜宏伟
摘要:涡阳县西阳镇—蒙城县小涧集镇区块位于郯庐断裂西部,华北陆块南缘徐淮地块之蚌埠隆起的西部,区内钻孔揭露基底为古老含铁变质岩系,断裂构造发育,岩浆岩活动频繁,具备形成接触变质型铁、铜、锌、金等多金属矿床的地质条件。查明区内岩浆岩的岩性、成分、分布,与围岩的接触关系及控矿构造展布,优选磁重异常、岩脉及断裂发育交汇部位,是该区找矿重点突破方向。
关键词:区域地质背景与矿产;地质特征;控矿因素;找矿标志;找矿方向
研究区位于郯庐断裂西部,属华北陆块南缘徐淮地块之蚌埠隆起的西部。蚌埠隆起带矿产较丰富,产于新太古界五河岩群的有较早发现的怀远马头城铁矿床、城皇庙铁矿床、凤阳东鲁山铁矿床、毛山金矿床、大巩山金矿床、中家山铅锌矿床等,基本都位于蚌埠隆起东段,而西部由于覆盖层逐渐变厚,基本未开展金属矿勘探工作。近年来临近的蒙城县西贾庄—罗集地区铁金多金属矿普查中,已发现一定规模的金、银、铜、铅、锌矿体,类型为沉积变质型并受到了燕山期岩浆活动的热液改造形成的矿床。本研究区钻孔揭露铜、铅、铜金矿(化)体13.02m,预示着蚌埠隆起西段应具一定成矿前景。
1.地质特征
1.1地层
据钻孔揭露基底为古老含铁变质岩系,岩石变质程度较高,地层由老到新为新太古界五河群,西堌堆组、庄子里组、峰山李组、小张庄组、殷涧组、第四系。
1.2构造
区域构造为蚌埠期和印支期,在区域东西向构造和北北东向构造运动作用下,次断裂和褶皱构造较为发育。区域早期断裂走向多为东西向,如丰沛断裂、宿北断裂、太和—五河断裂带、西阳集断裂带等规模较大;后期断裂以北北东向为主,次为北北西向、近南北向。普查阶段物探推断12条,控制4条分别为太平庄断层、驼店断层、张庄断层、三里湾—沟北断层。
1.3岩浆岩
据钻孔揭露普查区岩浆岩较发育,以燕山期侵入为主,印支期次之。岩性以偏基性为主,多呈岩床、岩株分布,次为岩脉。根据岩石结构构造、成分、蚀变、侵入层位等,辉绿岩应有两次侵入。早期侵入为辉绿辉长岩。全晶质,矿物颗粒粗大,蚀变较强;第二次侵入多为脉岩,为隐晶质辉绿岩。岩浆活动中携带大量的含矿物质。
1.4围岩蚀变
围岩蚀变主要为混合岩化,次为绿泥石化、绢云母化、碳酸盐岩化、弱矽卡岩化、硅化、碎裂岩化等。岩石蚀变选择性较强,分带明显,自内往外为:混合岩化、硅化、矽卡岩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碳酸盐岩化等。其中混合岩化、硅化、矽卡岩化与矿关系密切。
1.5磁重异常特征
区域航磁异常图上表现为平静的区域性低缓磁场,磁场分区特征明显,呈两高夹中部一低的特征。重力场总体特征表现为东高西低、东南高西北低的特征,张村—江集重力低向蒙城重力高过渡的重力异常密集梯级带,布格重力异常max:4.7×10- 5m/s2,min:-4.5×10- 5m/s2,重力差值达9.2×10-5m/s2。
1.6矿(化)体特征
研究区的普查工作共完成钻孔4个,见铜、铅、铜金矿4层,矿(化)体总厚13.02m。所见矿(化)体主要分布在混合岩与其围岩接触带及其附近。赋矿层位为新太古界五河群小张庄组,矿石自然类型为含铜硅化白云石大理岩、含铜、金碳酸盐化混合岩、含铜混合岩化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
(1)矿石矿物成分
(2)矿石结构构造
矿石结构中黄铜矿多为它形粒状结构,它形粒状嵌布于脉石矿物的晶粒之间。方铅矿、闪锌矿、黄铁矿多为此结构,方铅矿呈浸染状嵌布于脉石矿物之间。浸染状构造为该矿床最常见构造类型。金属矿物在矿石中呈稀疏或稠密浸染状产出。
2.礦床成因及控矿因素
2.1矿床成因
据现有地质资料分析,本区矿体产在混合岩与其围岩接触带及其附近部位,并见有一系列矽卡岩矿物和热液蚀变矿物透辉石、透闪石、绿帘石、黑云母等,及矿体上下均有含有这矿物厚层蚀变带,矿石呈明显变余结构,由此推测为沉积变质热液交代成矿。
2.2成矿控矿因素
(1)岩浆岩控矿
本区矿体主要赋存于岩体内外接触带附近,且临近西贾庄地区锆石测定为115Ma的U-Pb年龄,由此推测为沉积变质型燕山期中酸性火成岩侵入热液改造成矿。推测本区钻孔揭露矿体矿化程度不够,部分达不到工业品位,可能为钻孔位于接触带附近或构造层位矿化不良不利成矿所致。
(2)构造控矿
构造对成矿作用控制明显,断裂构造发育有利于含矿热液的迁移、富集。既是含矿流体的运移通道,也是矿质富集的主要场所,通常来说,同等规模的岩体中,中酸性侵入体的热容量较大,会使围岩重结晶和重组合更强烈,易形成金铜铅锌矿体;故岩浆活动侵入断裂地段是多金属成矿的有利地段,查明控矿断裂构造展布对找矿有指导作用。
(3)地层控矿
本区揭露薄矿体多赋存在新太古界五河群小张庄组,该地区辉绿、辉长岩普遍含铁,岩石全铁含量高达5.64%~12.26%,局部地段高达16.83%,磁性铁含量普遍较低0.35%~2.97%。成矿原岩以白云石大理岩为主,次为混合岩化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而临近西贾庄—罗集地区铁金多金属矿普查中主要赋存五河群西堌堆组和庄子里组,多个钻孔中发现了金铜铅锌矿体,且达到工业品位,取得了良好找矿成果,据此推测,本区可能钻孔验证深度不够,深部可能存在厚大矿体。
3.找矿标志
热液接触变质矿床上下围岩皆有强烈的蚀变现象,尤其是断裂带的膨胀部位发育程度最高,一般矿体顶板的蚀变围岩比底板的弱,且围岩蚀变的类型与原岩性质有紧密关系,蚀变带多为透辉石化、透闪石化、绿帘石、黑云母化;其中与金矿石密切相关的蚀变有硅化、绢云母化、蛇纹化、碳酸盐岩化等,与铅锌矿石密切相关的有硅化、绿泥化、绿帘石化、蛇纹化、碳酸盐岩化等,故此蚀变带可作为良好的找矿标志。另外,矿床的主要指示元素有Au、Ag、Cu、Pb、Zn、As等,这些元素的组合异常也是找矿的重要标志。endprint
4.找矿方向
根据综合分析,认为研究区有形成较大矿床的成矿地质条件,应继续加强本地区找矿方向的研究,建议本区找矿应结合以下几点:
(1)物化探异常
对已见矿孔所见矿体进行追索和控制,扩大找矿成果。推荐采用激发极化扫面,优选高精度磁、重力异常重点区域(含负异常区域),布置钻孔验证,可有效发现钻孔未揭露的盲矿体。
(2)构造
普查区位于近东西向西阳集断裂和阜阳北—尚塘集断裂之间,断裂两侧沉陷,中间隆起。其地层展布严格受东西向断裂和北北东向曹集断裂控制,基底构造相当发育,所见矿钻孔内都有断层通过。主干断裂通常控制矿体的展布,岩浆活动侵入的隆起及断裂地段是多金属矿体成矿的有利地段。因此,岩浆活动侵入的隆起及主干断裂地段是重点找矿位置。
(3)岩浆岩
根据临近区域探明的多金属矿床多为变质接触交代型成矿,且本区按现有的地质资料推测也属此类型,故建议深入研究岩浆岩的岩性,分布范围、规模等,可对今后成矿模式及寻找矿体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5.结论
本区成矿类型为变质矿床中局部变质作用接触交代成矿,矿床产于中浅成侵入岩与化学活动性较强的围岩接触带中,矿床与镁质或钙质矽卡岩有紧密联系。成矿时代为印支—燕山期为主,形成矿种主要为铁、铜、锌、金等多金属。因新太古界五河群矿化普遍,蚀变较强,断裂规模大,岩浆岩活动频繁,强烈的多次构造运动,有利于在构造带宽阔、封闭较好地段富集形成一定规模的矿床。稀疏钻孔揭露,虽只见些薄矿体,但不排除有厚大矿体的存在。
参考文献:
[1]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325地质队.安徽省涡阳县西阳镇蒙城县小涧集镇金矿普查报告[R]. 2016.
[2]安徽省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技术院.安徽省蒙城县西贾庄—罗集地区铁金多金属矿普查地质报告[R]. 2015.
[3]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312地质队.安徽省凤阳县江山铅锌金矿勘探地质报告[R]. 2014.
[4]储国正.安徽金矿主要特征及找矿方向[J].安徽地质, 2010, 20(4):255-259.
[5]李勇,赵亮,查名章.安徽省蚌埠市城隍庙铁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J].安徽地质, 2011, 21(2):150-154.
[6]沈其韓.变质矿床成因分类的讨论[J].高校地质学报, 2007, 13(3):371-382.
[7]任懿,陈令财.安徽省凤阳县东鲁山铁矿地质特征、磁异常特征及找矿标志[J].资源信息与工程, 2017, 32(02):41-42.
[8]张立明,张洪洲,孙亚力.怀远马头城铁矿矿床特征及成矿控制因素分析[J].安徽地质, 2008, 18(2):101-104.
[9]刘建民,陈柏林,孟宪刚,等.安徽五河大巩山金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矿床成因[J].矿床地质, 199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