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历史悲情,我们更要自信(焦点话题)
2018-02-23蒋丰
蒋丰
大年初五(2月20日),网络上突然传出这样几张照片——两位中国青年(脸部打上了马赛克)身穿二战时期日军军服,站在南京紫金山民国时期中国军队的机枪碉堡遗址前,手持写有“武运长久”的膏药旗,摆出了一个“复辟”的造型。
可以说,这样的照片出现在这个时候,而且背景又是中国军队当时浴血抗击侵华日军的战争遗址,无论对中国网民和普通民众的视觉冲击,还是情感冲击,都是巨大的。无怪乎最温和的评价也是“闹心”,更激烈的评价则是“汉奸”“数典忘祖”。愤怒之后,更值得注意的是,就在去年8月也曾有4个身穿二战日军军服的“精日”中国青年在上海四行仓库门口拍照。同样是中国军队曾经奋力抵御日本侵略者的地方,同样是遭到民众愤怒指责,但半年后南京紫金山一幕又上演了,因此笔者认为,这类事件背后有值得细评深究之处。
首先,这类“闹心”事件,反映出当今一些中国青年价值观缺失的问题。有人说,这只是几个年轻人玩角色扮演的游戏,是一种当前流行的文化现象,不必上纲上线。但笔者要说,游戏可以在别的地方玩,却为什么选择在中国军队曾经抗击日本侵略者的遗址来展示?这已经决定了类似行为并非游戏,也非小众文化。当年,日本发动过野蛮凶残的对华侵略战争,中华民族为此付出了鲜血和生命的巨大代价,也给几亿中国人留下了深痛的历史伤痕,至今仍没能完全愈合。
令我们痛心的是,现在不但有一些日本政治家、右翼无视中华民族的战后伤痕,还有我们自己国家的青少年在这个伤痕上撒盐,以所谓的cosplay扮演侵略者的形象,这到底是我们教育上有缺失的表现,还是他们个人品格上的问题,或许有不同角度的评说。不过,我们应该像告诉日本右翼那样,严肃地告诉我们的下一代,本民族的历史伤痕是不容“游戏”“恶搞”的,这个底线不应因为年幼无知而就可以轻犯。孩子的行为观念很多时候是成年人的映射,在这方面很多成年人应该反思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其次,这类“闹心”事件在引发“网民汹涌批判”的同时,也在锻造着我们民族的魂魄。二战已经过去70多年了,尽管我们不能忘记民族的伤痛,但我们更不应忘记我们的国家是二战的战胜国之一。中国在二战历史中具有双重身份,一个付出巨大牺牲的受害者,一个名副其实的战胜国。
在记住民族历史伤痕的同时,作为战胜国的国民,我们内心中是否真正拥有战胜国的骄傲、自豪和强韧,也是值得扪心自问的。在过去的教育中,我们看到的更多是民族苦难和悲情,牢记历史不让耻辱重演,给了我们在过去几十年负重前行的动力。但是,有时候我们忽视了作为战胜国的自豪和强韧,带给我们及年轻人的另一种动力。在笔者看来,战胜国应该有一种雍容大度、自信坚定。中华民族在那般残酷的侵略战争中都没有被打败,今天岂能轻易被一两个跳梁小丑所激怒。
指出他们的无知和荒唐的同时,我们要做的事情是踏踏实实地努力,让自己强起来、再强起来、更强起来。真正能够治愈我们民族伤痛的是自身的崛起,真正能够让我们无视国内外歪曲历史“个案”的是我们的富强。也可以这样说,当我们真正做到对这类“个案”嗤之以鼻的时候,就是我们在内心中真正成为战胜国国民的时候。
再次,这类“闹心”事件引发我们对相应规定和法律的期盼。进入网络时代后,对以往英雄和领袖进行侮辱的言论和行为迭出屡现,这不仅直接冲击着我们民族价值观的构建,也对英雄和领袖的个人名誉构成损害。在今天这个法治时代,在今天这个日益重视个人荣誉的时代,英雄和领袖的个人名誉以及我们的民族情感也应该有法律来维护。今天之所以有这些侮辱英雄和领袖,不考虑民族情感的言论和行为出现,某种程度上与我们过去这方面法律的缺失有着一定的关系。
所幸,这次事件已经有警方介入,而上次在四行仓库着日本军服拍照的几位青年也分别被行政拘留和教育训诫。因此,我们呼吁有针对性的相应法律早日出台,期望将这类“个案”的治理纳入法治的轨道,让法律成为捍卫英雄名誉、守护民族情感的利器。
网络时代一“晒”一“秀”瞬间形成的“网红”效应,对不少年轻人可能有巨大的冲击。在这样的背景下,他们稚嫩的心理经不起某些诱惑,置家国情感而不顾,弃祖先伤痛于一边,把是非观和荣辱观当作“儿戏”。我们应该用法律告诉他们这些不可逾越,而不仅是凭借一次又一次的网络“飞云乱石”来评判是非曲直。▲
(作者是《日本新华侨报》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