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传统家庭教育的现实语境*

2018-02-23

关键词:家庭成员语境家庭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 安徽合肥 230022)

家庭教育是以家庭为单位、家庭成员互动为特征、家庭中的年幼者为主要对象的一种教育。家庭教育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指在家庭中进行的教育,是在家庭 中受到的由其家庭成员(主要指父母)施予的自觉的、经验性的或非自觉的、有意识的等不同水平的影响;二是指家庭环境因素本身所产生的教育影响,是家庭的生活理念、生活方式以及社会背景对家庭成员产生的影响。因此可以说,家庭教育既包括直接的“显性”教育活动,也包括接受家庭环境熏陶的“隐性”教育活动。如果将教育看作一个系统工程,家庭教育就是这个系统工程的基础和支柱,它对于儿童的健康成长与社会的和谐运行具有无可估量的作用。因此,无论古今中外,重视家庭教育都是一个普遍现象。在我国,家庭教育自古延今,历经各个朝代的洗礼,已形成将有关过去的大量家庭教育的信息编织成一体,并被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应用于历史进程中一个个具体家庭中的习俗和传统。这一习俗与传统在不同的时代均可寻找到其所依托的社会的、文化的、政治的、经济的、民族的、心理的多重语境,本文试通过语境化思想来探讨传统家庭教育在现实实践中的实现途径。

一、中国传统家庭教育的特点及其依托的多重语境

在我国传统社会,家庭集生产、生活、娱乐、教育等多种功能于一身,是社会结构中仅次于国家政权的权利系统,家庭对社会发展和政治生活起着重要的作用。也正因为此,家庭教育在我国受到了超乎寻常的普遍关注。而且,中国传统社会虽然历经各朝各代之演变,但主要都是以儒家文化为中心,这种超稳定的文化特性自然沉淀于人们的民族心理之中,流露在人们的日常生活行为里,使得我国传统家庭教育的发展历程显得平缓而缺乏激进,历经千年而不变。具体来说,我国传统家庭教育呈现以下几个鲜明的特点:

第一,家庭教育的目标是重视教子成人。孝是教子成人的根本;重义轻利是教子成人的基本价值原则;勉学知义是教子成人的重要内容。第二,家庭教育的目的是“齐家”。教导家人及子弟学会做人,以维护家庭和谐,是古代家庭教育目的的主流;鼓励子弟读书入仕,以光宗耀祖;教育子弟以耕读传家是家庭教育的另一价值取向。第三,在家庭教育内容上,主要包括树立远大志向、孝道、善待他人、勤奋好学、诚实守信、勤俭节约等。第四,在家庭教育的原则与方法上,讲究“慎独”;宣扬儒家文化;崇尚慈严相济,以身作则,因材施教,凸显循序渐进,环境塑造的作用。

以上所列举的中国传统家庭教育的这些特点是有其所依托的社会的、文化的、政治的、经济的、民族的多重语境的。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说,在传统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生产关系简单,与此相适应,社会对个体的社会化水平的要求也简单、单纯,主要侧重于个体的道德修养。从教育体制上来说,官学与私学并重,通过科举考试的方式进行人才选拔,也进一步强化了对家庭教育的重视程度,父母都希望通过家庭教育在养成孩子温、良、恭、俭、让等德性的基础上,通过“学而优则仕”的途径来光宗耀祖。从文化上来说,传统家教思想受儒家文化的浸染,以儒学为核心,从“修、齐、治、平”的治国之道出发,以儒家的道德规范和功利的家族本位主义为基本点,主张经世实用的教育原则。

二、中国传统家庭教育所面临的现实语境

当前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政治的日益文明,科学技术的令人瞩目的成就,给人们带来极大便利和享受的同时,也伴随着一定的无所适从:一方面是迫切的社会化,人们观察着、感受着、承受着社会的急速变化;另一方面是人们在这眼花缭乱的变化中有点无所适从,急于寻求参照点和归属感。这对历经千年的传统家庭教育来说,无论是从教育层面,抑或是家庭教育的地位层面来说,都是挑战和境遇并存。从教育层面来说,面对当前的时代需求,教育在强调人们知识技能的学习和培养之外,尤为强调教育的伦理和文化内涵,而在这种以知识、思考和实行自我批评为标志的内心旅途中,从历史和文化的根源着手不失为一个较好的选择,从中国传统家庭教育中寻找优质资源可视为这种选择的一个途径。

从家庭教育的地位层面来说,当前这个时代虽然扰乱了传统的教育空间,但家庭所承担的教育功能并未减弱。新生一代家庭成员在社会化初期,其语言、生活基本技能、道德规范、思想和行为方式的习得是通过家庭成员内部经验式模仿而形成的。在社会历史发展的每一个时期,培养适应社会主流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社会人”都是家庭教育的基本功能,这也与家庭不同于其他社会组织的人际关系的特殊性有关。“如家庭成员在家庭中往往扮演多种角色,他们对家庭的投入是全面的,涉及经济的、身体的、情感的各个层面;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频繁,具有直接性、面对面的特点,并且往往带有强烈的个人情感因素,受到亲密关系的主导……”。[1]只是,当前物质极大丰富、信息极其广泛、文化极其多元,家庭也日趋核心化、小型化的这些实然状况折射在一个个具体的家庭中,给家庭教育在逻辑起点、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方法带来全新的冲击。一方面,家庭教育职能表现出明显的强化趋势。另一方面,由于社会现实状况的改变,即使是传统家庭教育的优质资源,也有职能发挥的诸多限制。只是,由于传统的家庭教育自古以来一直贯彻着相同的功能,传统家庭教育中必然存在有现代家庭教育的根,也必然含有现代家庭教育可资借鉴的成分。由此看来,家庭教育的现状也决定了探讨传统家庭教育与当前实然状况相碰撞、融合的现实条件,为建构起现代家庭教育新模式而努力。

三、中国传统家庭教育的优质资源在现实语境中的继承、融合和优化

从历史走向当代,无论是循序渐进还是破茧而出,历史的遗迹会以各种方式流传下来,而根据现实情况有意识地继承其精华祛除其糟粕不仅有利于历史的传承,更是社会发展的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面对芜菁共存的庞大历史资源,我们在评判和甄别时要充分考虑它的各种语境,才能真正认识它的本质,而且在吸收和利用时必须考虑它所面临的现实环境,因为现实环境不同,它的优劣会有所改变,即所谓的“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因此,对家庭教育来说,充分考虑它的现实语境,将传统家庭教育中的优质资源鉴别出来,并判断出其如何与现实环境相融合,进而加以继承和优化。

1.继承、融合和优化的基点。家庭教育无论是在过去,还是现在,它的逻辑起点都是亲子关系。由于亲子关系具有不可选择性、永久性、亲密性等特殊性,家庭教育本质上是亲子之间的一种矛盾运动。传统家教经典《颜氏家训》中对亲子关系的本质这样描述:“夫同言而信,信其所亲,同命而行,行其所服。”[2]也就是说,亲子关系越融洽、和睦,父母教育的感染力就越强,家庭教育效果就好;反之,亲子关系越冷漠、疏远,感染力就越小,家庭教育效果就差。当前家教理论也如此描述“在教养孩子的问题上,亲子关系的质量远远比某一具体的教育方法来得重要,在影响家庭教育的诸因素中亲子关系直接决定着孩子的发展水平。”[3]在家庭中,亲子关系处于何种状态,家庭成员之间能否建立正常的心理依附,情感亲密程度如何,这些共同决定着家庭成员间彼此信赖度,进而决定家庭教育的成效。无论是传统家教还是现代家教,这个共识是一致的,这为传统家教融入现代社会提供了逻辑起点上的支撑。

那么,在社会转型期,亲子关系又是如何演变发展的呢?在传统社会中,家庭模式是以孝为基点的父系父权制,亲子关系主要是一种“父主子从”的关系。这种“父主子从”的关系往往以家族、家庭的整体利益为上,而相对忽视个人特别是子女的需求。亲子关系是不平等的。但现代社会,人们的平等、民主的诉求日益强烈并获得认同、实施,特别是一些保护儿童权利的条约、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亲子关系发生了根本性改变,父母不再视子女为私有财产。亲子关系总体上是朝着民主、平等的方向发展,传统的亲子关系顺应、吸纳了现代社会的这些进步因子,在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演化:

第一,家庭关系简化,亲子互动的意识加强。家庭的核心化、小型化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中国传统多子女的家庭结构,家庭关系日益简化,孩子在家庭中的中心地位得到强化,亲子互动无论是在时间还是在内容上都大大增强,加之社会的快速发展,竞争的激烈反馈到家庭教育中,使家长在亲子互动中投入增多的同时对孩子的期望值也增大,但若大到不切实际,拔苗助长的程度,难免造成孩子的角色认知出现偏差,使亲子关系出现冲突乃至对抗。

第二,两代人之间的双向影响的趋向。社会变化的日新月异,开放型、竞争型的社会模式,终身学习的理念,都决定了父辈所提供的知识和技能远远不能满足孩子精神成人的内在需求。此外,孩子对新观念、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强,这就要求父辈在态度上、心理上全面审视当前的亲子关系,在向孩子传授经验和做人的道理的同时,要以一种民主、平等的态度向孩子学习。正如美国学者米德所描述的那样:“未来不过是对过去的不断重复的后喻式承继,正被每代人向自己同辈学习的同喻文化和长辈必须向孩子学习那些他们从未经历过的经验的前喻文化所取代”[4]。

2.传统家庭教育的优质内容。当代家庭已普遍形成了健康的教育观念,绝大多数家长都认同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优秀的学习成绩、健康的心理素质作为衡量家庭教育的成功标志。但是在实际践行中,出现了家庭教育“知”与“行”的脱节与分离,最主要表现为家长在教育孩子问题上,偏离了自己所确立的全面发展教育观,走上了“唯学习为重”的片面发展道路。德育职能逐渐被弱化,出现家庭道德教育空白的现象,导致个体人格的缺失,进而出现社会上种种匪夷所思的行为。而中国传统家庭教育的志向教育、重德教育、待人教育、勤奋好学教育、勤俭教育等内容在当今的时代特质中越发显出沙中淘金的光辉。例如,传统家庭教育倡导的“养正于蒙”、“教子婴孩”,彰显从小培养道德品质的教育理念,并将子女道德实践的范围由家庭生活扩展到社会生活领域,将道德品质的提高与道德实践活动范围的扩大有机统一。

3.传统家庭教育的优质教育方式。传统家庭教育中的一些教育方法,如突出慈严相济、以身作则,崇尚因材施教、循序渐进、重视环境塑造等,一直沿用至今,堪称经典。只是在面对一个越来越民主、开放的社会系统时,需要与时代特征相融合,并作合理更新。

第一,“慎独”与自我教育。传统家庭教育中将自我教育作为构建个体道德的主要模式,强调以“慎独”、“反身而诚”道德修养方式来培养子女的居敬能力,沿着修、齐、治、平的理想人格模式发展,最终实现“内圣外王”。现代社会的多元性、开放性,突破了传统社会的历史局限,使得个体成为自我道德教育的主体同时又是实现全方位自我教育主体,即主体需要拥有在德、智、体、美各方面的自我教育能力,从而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现代家庭教育应吸取自我道德教育的历史经验,从小培养家庭成员各方面的自我教育能力。

第二,宣扬儒家文化与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家庭文化是家庭成员的知识、态度、观念和行为方式等主观因素的总和,家庭教育者通常只是凭借自我受教育的经验、观察和想象来进行家庭教育活动。因此,每一个家庭教育都充满特色,具备自身的文化,不同的家庭文化熏陶出来的孩子具有不同的认知方式和气质,而从与社会主文化一致的家庭文化中走出的孩子更容易与社会接轨。所以,自古以来,培育家庭文化就是家庭教育的基础工程。在传统家庭教育中,家庭通过宣扬社会价值(以儒家文化为主)来建构自身的文化,以儒家文化为中心,运用沟通、交流、对话、共情、移情等方式,实现“以俗文化的表达方式来呈现亚文化的具体内容”,达到宣扬儒家文化和教育家庭成员的目的。现代家庭可以借鉴传统社会价值宣传和内化的方式,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为其价值轴、参照轴和理想轴来担负传承民族文化、培植家庭文化的任务。

[1] 张文霞、朱冬亮.家庭社会工作.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13.

[2] 颜之推著.何贵芹译.颜氏家训.中国纺织出版社,2015.10.

[3] 缪建东.家庭教育社会学.南京师范大学,1999.20.

[4] 玛格丽特·米德.文化与承诺—一一项有关代沟问题的研究.河北人民出版社,1987.87.

猜你喜欢

家庭成员语境家庭
创作与做梦:精神分析语境下的“植田调”解读
主题语境八:语言学习(1)
家庭成员的排序 决定孩子的格局
家庭“煮”夫
恋练有词
跟踪导练(三)2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
老年人受家庭成员侵害维权体制改革新论
话“径”说“园”——来自现象学语境中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