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发展思路
2018-02-23
(黑龙江省大庆市铁人学校 黑龙江大庆 163451)
因此,相应地改革中学教学的传统模式,应对网络技术的发展和信息传递的速率加快的节奏,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的。
一、问题与出路
在我们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中,上从教育部的教学大纲、考试中心的考试说明、人民出版社的教材、教参;下到学校教务部门的教学规划,教研组的教学计划和总结;最终落实到教师的教案,从教学目的、教学手段、教学过程、教学总结、布置作业等一应俱全,都是围绕着教师如何“教”来做文章。在今天的教学环境下,突破了原有的学生只能在一所固定的学校里,固定由一个老师执教一堂课的旧教学模式,有效地解决了现行中学教学模式中的教与学的矛盾。当学生对教师的课堂教学的依赖性减弱之后,新教学模式的改革就有了更加广泛的发展空间。
二、思路与办法
知识经济的发展要求教育发展必须实现技术改革,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相结合,以信息化带动并努力实现教育的现代化,这必将给教师传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中这教学模式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网络信息技术运用于教学,首先引起的是教育知识范围的创新,就是利用大量的新知识让学生去感知学习。其次是学习思维的创新,学生通过对资料的收集、处理、应用的过程,提炼出新的认识、观点、见解、思路,这也是学生不断进行思维创新的实践过程。第三是教学和学习方法的创新。网络信息的多样性,网络资源的共享性可以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大量的方法选择,实现教与学手段和方法的多元化。利用网络技术条件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要求教师做到:首先,必须牢固确立改革是动力的指导思想,把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作为改革的突破口,这是中学教师所能够做到的、也必须努力去做的惟一可以改变中学教育现状的途径和出路。其次,必须转变教育观念,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和新技术的运用,必须具备与之相适应的新的教育理念。
这些新的教育观念的主要要求是:实现课堂教学模式从教师的“教”为主向学生的“学”为主的根本性转变。第三,正确运用网络技术。网络技术作为一种技术手段,在将之引进课堂教学时,必须有一个准确的定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在使用网络技术手段进行课堂教学时,不应该把网络技术仅仅作为教师改变课堂教学模式的手段,而应该使之主要成为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的手段。其二是,网络技术不能够完全替代现有的教育教学手段,所以只能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
三、模式和特点
现代教学理念认为,课堂教学过程应该是一个知识传授、更新和能力培养、提高的相互交替上升的过程,并且把学生的能力的培养、学力的提高和知识面的扩展作为课堂教学的重点。因此,在现代网络技术条件支持下,新课堂教学模式必须具备这样一些主要的模式要素:
导学模式。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导学模式的好处在于,将教师在课堂上的精讲引导和学生的自主学习结合起来,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两个积极性。
探究模式。这是一种将科学研究方法引入教学过程的教学模式,学生可以自己去体会知识的形成和结论得出的过程。老师在这种模式中起导学作用。把学习的主动权完全让位给学生,使课堂教学从以往的教师的教为主转变为学生的学为主,实现课堂教学重心的根本性转移,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交流模式。这是一种利用网络提供的平台进行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课堂交流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下,问题可以由教师提出,也可以由学生提出,然后由学生利用网络的便利条件,针对问题寻找解答。然后把自己认为正确的观点、看法、答案等借助网络平台与其他人共享,在共享的过程中,进行充分的交流讨论,在交流和讨论中达成共识,这样做,既可以使学生增长见识,又可以在讨论交流中提高学生的协作能力和思辨能力。这些变化构成了网络辅助教学的主要特点,这些特点和变化主要表现在:
1.知识来源和答案形成的多元性。网络教学手段的应用,将极大地扩展了学生的知识来源渠道,学生不仅可以从教师、教材、考试那里得到解题的答案,还可以从网络媒体、同学那里得到问题的解答,并因此形成对问题的解答和解题方式步骤的多元化的理解。
2.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教师的教学引导性的统一。学生的自主学习是现代教学理念的核心内容,课堂学习问题不论是由谁提出,结论都应该是由学生自己去寻找。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的引导作用不再是简单的表现为给学生传授了什么知识或者提出了什么问题,而应该表现在教师通过具体的方法步骤,一步步帮助、引导学生对知识信息进行筛选,归纳并得出结论,从而通过整个学习过程,去培养学生的思维、掌握学习的技巧以及提高学生的能力。
3.思维模式的求同性和求异性的统一。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材内容、教师表述、考试答案三位一体,形成了知识内容的惟一性和思维模式的求同性。借助网络技术条件进行辅助教学,学生不但可以借助网络便利的条件去自己寻找问题的解答,还可以加进自己对问题的理解,这就使得过程思维出现求异性,问题的答案呈现出多样性。教师应该鼓励这种求异思维的存在和发展,还可以鼓励学生与其他同学进行讨论、交流,以取得对问题的共识,使得求异思维和求同思维共同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