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税收基础》翻转课堂教学方法探究

2018-02-23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8年24期
关键词:新知课前预习纳税

(东莞市电子科技学校 广东东莞 523710)

中职教育阶段的税收课程是一门应用型课程,虽然《税收基础》教材中的理论知识居多,但是开设本门课程的教学目的却是为了让学生通过《税收基础》课程的理论知识而逐步摸索出从事税收工作的客观规律,掌握我国现行税收法律法规以及各种征收规定、计税方法以及申报税收的具体程序等,为让中职生在未来的工作中快速进入工作状态做好教育准备。而要想让中职生掌握这些知识,便需要教师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自主学习来提高中职生的学习效率与应用能力。翻转课堂被称为“颠覆课堂”,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网络资源来调整常规的课内教学与课外教学,主张“课下学习,课上练习”,以此来保证中职生的学习主动权,保证《税收基础》课程是紧跟中职生的实际需要展开的,是促使中职生成长为应用型、创新型、学习型人才的基本途径。那么,具体来说,翻转课堂下的中职《税收基础》教学流程又应如何组织呢?换句话说,在翻转课堂模式下,教师应使用哪些教学方法呢?[1]

一、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是指中职生应在正式课堂教学开始之前,通过教学视频、网络资源与在线互动等方式接受新知信息,根据自己的认知“盲区”自主查阅与收集资料,在课前完成自主学习,初步了解新知内容与知识难度分配。当然,翻转课堂下的课前预习并不代表教师要完全脱离中职生的课前预习活动,而是应该保持通讯畅通,做好随时与中职生进行在线沟通心理准备,及时为中职生提供充足的学习资料与教师指导,以便在课下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起到指点迷津的作用。[2]

“增值税”是最常见的一种税种,也是《税收基础》课程的重点内容,本单元包括增值税的税率、征收率、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税收优惠、征收管理与申报纳税等多个知识。可以说,本单元知识内容繁多,难度较大,而且知识比较零散,所以需要以翻转课堂来充分发挥中职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便为中职生的税收学习以及未来的工作打好基础。就拿“增值税的申报纳税”这个知识点来说,笔者便要求中职生在课前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预习,通过网友上传的《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初步了解增值税申报纳税所需资料,然后根据现成的教学视频初步学习增值税的纳税流程、纳税期限等基础知识。为了检测本班学生的预习结果,笔者还直接在QQ群中提出了一个问题,要求中职生根据自己所学知识予以解答。当然,有几个学生在计算增值税的应纳税额这个知识点上存有疑问,对此,笔者在课前专门与这几个学生开设了一个“网络聊天室”,指导他们复习旧知,为新知预习做好准备。[3]

二、课中探究

在课前预习中,中职生必将通过自己的自主学习内化与吸收一部分新知信息,但是他们同样也会对一些重难点知识产生疑问。对此,教师应收集与调查中职生的疑问点,根据中职生提出的问题来组织课堂探究,以有效的师生、生生互动来解难答疑。可以说,翻转课堂下的中职税收课堂能够为教师、学生之间的互动提供更多的时间,以有效的动态交流不断提高中职生内化与吸收税收知识的学习效率,从而让教师真正了解中职生的学习所需,为因材施教做足准备。

还拿“增值税的申报纳税”一课来说,在课前笔者利用QQ群布置了一份课前作业,这个作业是以本地某企业为背景,要求中职生根据这个公司的业务往来计算增值税,指出增值税的纳税期限、申报日期、本地主营业务的纳税金额以及在外地货物销量的具体税额等。中职生需在练习本中标明具体的纳税流程,计算各个业务的增值税金额,确定具体的纳税额度。绝大多数学生在课前预习时便完成了这份前置性作业,于是,在课堂上,笔者便随机抽取几名同学,展示他们的练习结果,其余学生要进行对比分析,指出异同,然后就“异”进行分析探讨。实际上,通过观察本班学生的练习结果,笔者发现,大多数学生会在“外地货物销量的具体税额”这项业务的增值税税额计算中出错,不能完整写出纳税流程。但是,在生生交流中,中职生能够逐步总结出具体问题,指出问题症结所在,比如是否漏算了运输的增值税税额,税率选择是否正确等,然后在合作交流中不断补充与完善纳税流程。

总而言之,翻转课堂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是激发中职生学习兴趣,锻炼与提高他们学习能力与职业能力的重要手段,所以教师应全面分析翻转课堂的教学特点,在课前引导中职生进行有效复习,在课中引导中职生展开深度探究,真正转化师生关系,让中职生在《税收基础》教学中获得可持续性的发展能力。

猜你喜欢

新知课前预习纳税
新知
生活新知
建筑企业实施纳税筹划的几点思考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式微课的应用策略
用好导学案将课前预习进行到底
浅议语文教学的课前预习
适应纳税新常态 树立为民新理念
做好课前预习
从业人员给企业带来的纳税困扰——以一个火力发电企业为例
纳税会计与纳税筹划的关联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