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生活化习作根植生心*

2018-02-23

关键词:习作文章作文

(临渭区五里铺小学 陕西渭南 714000)

习作教学作为小学语文学科的重要实践内容,它的成效,直接影响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教师对习作内容的把握,决定学生的素材意识,而让学生选择生活中的写作素材,则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真情实感,从而鼓励并激发学生展开想象,继而提高写作能力及兴趣,那如何让生活化习作根植生心,使其灵活驾驭,我认为教师作为掌舵者,应从以下层面作为切入点:

一、观察生活,积累素材

叶圣陶说过:“写作材料的来源普遍于整个生活里。”观察是人们摄取客观事物的第一扇窗口,没有观察就没有写作材料,就不可能写出好的作文,因此观察于写作的关系很密切,它可以获取第一手材料。在习作教学中,师生应主动选择和分析有用的素材并养成习惯,帮助学生全方位、多角度的广泛搜集素材,让学生提高主动选择、分析素材的能力。学生自己看到、听到、想到的内容丰富了,亲身经历的事情多了,并掌握良好的积累方法,养成良好的积累习惯,作文的素材也就多了起来。教师可根据生活实际引导组织学生持续某项力所能力的劳动,或种植饲养、手工劳动等等,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坚持实践过程中的喜怒哀乐之情。还可引导学生确定一个事物目标进行定向观察,让学生在连续一段时间内有意观察来发现其具体表现及显著特点,从而引导学生的认识向纵深发展。学生通过自己的持续观察,获取到了许多别人未能发现且富有特点的材料,而这一切源于生活经验的积累与发现。

二、提倡阅读,丰富素材

习作所需要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阅读。而阅读是“吸收”知识最主要最直接的方式之一。阅读,架起了由模仿到创作的桥梁。教师借助课本,通过对课文的讲解,不仅是让学生了解文章内容的真实性以及表达的准确性,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学生对这些看似平常的词语有了深入的认识之后,作文时遣词造句自然有方法可用,有规律可循了。精读课文,要通读、细读、反复读,来品味语言材料,感受独特的语言特色,结构特点,绝妙之处和点睛之笔。

三、科学识物,挖掘素材

有了生活素材,还必须引导学生深化对素材的认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能力。由于小学生思考问题的逻辑性较差,虽然有时他们经过持续观察后占有的材料十分丰富,且富有生活气息和儿童情趣,但是在他们的头脑里,这些材料是零乱的、分散的,没有大小轻重之分,他们不会根据中心思想选取相关的材料进行分析、比较,所以大多学生写起来思前不想后,想到什么就写什么,想到哪里就到哪里,这就难免出现辞不达意、详略不当的现象。因此,教师可采用“问题”导向使目标明确。目标的明确避免了学生观察的随意性、盲目性,使学生能按照一定的重点和顺序,有意识地在观察中寻找答案,边观察边思考,直到问题弄清为止。那么,在习作教学中示范学习指导便为最直观的形式,教师结合学生实际进行一定的示范指导,方能使学生较快地领会取材的思路、写作的方法,并有助于其过渡到半独立和独立的主动习作实践。例如我在习作教学《礼物》中以“温馨回忆——真情诉说——情感构思”为脉络,让孩子们在教学引导中渐入主题,习作指导从“礼物名称”至“收赠过程”再到“心理感受”循序渐进呈梯度上升;设计情境让学生练说收赠礼物的过程继而练写收赠礼物的片段,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分享;在自我展示、互助互评过程中充分展示孩子们的语言表达及写作能力,凸显亲情、友情、真情。

四、真情实感,彰显素材

冰心说:“写文章要有科学的态度,也就是认真诚实,实事求是,没有科学的态度,一定写不出真挚感人的文章。”因此,文章要富有真情实感,在写作时,切忌内容虚假,无病呻吟,说真话,不随意夸大,同时要写自己熟悉的生活,写真人真事。对自己亲身经历的事件,感受才真切,体会才深刻,写出文章才是真挚情感的流露;对自己所描述的事物有足够深厚的感情,而不是故作深沉,哗众取宠,使感情浓淡相宜,而不是矫揉造作。一篇文章能否写出真情实感,是写作成败的关键所在。但一篇好的文章不仅要有真情实感,还要有文学素养,力求生动、形象。

结语

总之,教师的习作教学针对性要明确,指导过程须循序渐进,善于引导学生挖掘生活素材,关注生活,体验生活,积淀情感,让学生真正融入生活,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生活细节,积累写作素材,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写作的首席自主性,还学生作文于生活的本位,使其文章接地气,有真情。真正实现鲁迅先生所说的“读书就像蜜蜂采蜜一样, 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猜你喜欢

习作文章作文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做好深化国企改革大文章
习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