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管理体制创新研究*
2018-02-23
(云南外事外语职业学院 云南昆明 651700)
随着高职教育的不断发展,教学的不断改革,当代的高职教育管理模式与传统的高校管理模式大大不同,高职院校中,学生的学习自主选择性更强,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加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使得学生管理方面存在巨大的困难和压力,因此,高职院校普遍存在学生难管、管理成效差。[1]
一、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现状
当下,普遍高职院校学校管理普遍存在学生管理理念滞后、管理模式单一性和管理队伍专业化水平低等问题。管理理念方面,因为过分强调整体统一性而忽视个性化发展,当前的学生的思维逻辑水平和知识认知水平存在很大的差异,这种强调一种风格的管理模式会限制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从而遏止学生的创新性和积极性。管理模式方面,主要是以班级配备班主任或辅导员进行管理,这种管理模式总是在一些具体和特定的环境中进行管理,会造成管理不全面。管理队伍水平建设方面,普遍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年轻化,从而造成专业化程度不够,很多教师缺乏对学生心理研究,管理方法单一性,最终使得学生不能很好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另外,该部分管理者还需要兼任一定课程,这样会造成管理时间的不充裕,造成部分问题解决滞后。[2]
二、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一直以来,传统的管理模式为我国培养了很多合格的人才,随着社会不断进步、发展、科技技术水平的发展和经济体制的改革,传统模式管理方式已经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一方面,传统管理模式一定程度上大大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得教师和学生很难打开思维;另外一方面,高职院校学生相比本科院校而言,更具有独立性和个性,更愿意学习一些比较新鲜的事,动手能力较强,如果使用传统模式进行管理,这样会造成学生逆反心理,最终导致管理效果和教学效果大大降低。[3]
针对学生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高职院校中更为突出表示的主要是民办高校,总体来说,大部分民办高校常使用封闭式管理方式,管理制度制定较为严格,常见的有校园十不准之类或者其他的的一些学生准则。这一系列的规定虽然在学生管理过程中收到一定的成效,也得到一些家长的一直好评,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很多问题。[4]
三、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体制改革
1.完善人性化的保障制度
完整的学生管理体系中,主要任务就是做好上传下达,使得所有通知要求做到精准化传达。因此,高职院校在制定相应规章制度时,需要全面考虑如何很好完成学生管理过程中的任务,同时使得所涉及到的各层管理部门易实施,且达到良好的实施效果。因此,需要各高职院校不断摸索建立个性化的保障体系。
2.明确各个岗位职责管理任务
在建立良好的规章制度下,各管理部门通力合作,使得管理达到很好的效果,在这样的基础上,规章制度中对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和工作任务进行明确分工,相应的制度更需要各部门充分理解本部门的工作任务和工作目标。在此基础上,才能更好建立良好的学生管理模式,从而提高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效率和效果。
3.每个岗位进行合理分配相应的权利
高职院校中,学生管理难度大,管理过程中琐碎小事多,小事容易被忽视导致出问题。作为基层管理者,遇到突发情况需要做到斟酌处理,对于一些常见问题而言,如果基层管理者总是先进行上报才处理,这样会影响处理问题的时间滞后性,导致降低办事效率;对于一些重大问题,如果基层不上报私自处理,会导致出现不可挽回的后果。所以,为了更好做好学生管理工作,各个管理层应该分配好相应方便行事的权利,这样才能发挥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优势。
4.突出学生服务理念
为了满足高职院校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培养任务,高职院校应该更注重学生的服务理念的培养。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应该更独立、更自信、更具有竞争实力,因此,在培养过程中更需要激发学生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那么,在培养过程中,管理者进行教育管理时需要融会贯通学生的服务意识,在实践过程中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5.构建一体化管理模式
高职院校的主要责任是培养适合社会的综合性人才,社会在不断进步,如果学校的理念没有更新,那么培养的人才和学校的发展不能很好适合社会,所以,高职院校需要海纳百川,不能闭门造车。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应该根据学校的发展目标和特色进行制定,管理过程中需要不断与时俱进,同时保持一定稳定性,这样的管理模式打破了传统的管理模式,实现一定开放式管理,构建灵活性一体化管理模式,这样才能更好适应当前社会需求及其高职院校的发展任务。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高职院校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学生管理模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当下的发展需求。为了更好完成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目标,培养高素质技能型综合性人才,强化改进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迫在眉睫,需要大家进行不断进行创新,采用更多的管理方法和手段,最终大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