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学中体态律动应用的具体方法研究
2018-02-23
(常德市武陵区常蒿路小学 湖南常德 415000)
在新课标下,教学方法优化创新是小学音乐教育教学革新的关键点。体态律动教学法作用明显,教师要坚持生本教学原则,采用确切可行的方法,将体态律动教学法巧妙应用到小学音乐理论与实践教学中,让学生在感知音乐旋律、欣赏音乐作品中对音乐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发散音乐思维过程中提高音乐综合素质。[1]
一、巧设音乐教学情境,培养音乐感知力
在应用体态律动教学法中,教师要强调音乐教学情境的巧设,活跃音乐课堂氛围的基础上增强班级学生音乐课堂参与意识,在互动过程中感知歌曲节奏、旋律,准确理解歌曲内容的同时培养音乐兴趣与感知力。[2]
以“让我们荡起双桨”为例,在课题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课前制作的“健康歌”教学视频巧妙融入到音乐课题课堂教学中,巧设音乐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初步感知“让我们荡起双桨”歌曲旋律以及内容。随后,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出“让我们荡起双桨”歌曲乐谱,比如,轻音、重音,和教学视频内容有机融合,让学生进一步感知并学习相关内容。随后,教师可以借助制作的教学视频,讲解“让我们荡起双桨”歌曲内容的同时指导学生做相关动作,在互动过程中借助身体节奏去感知“让我们荡起双桨”歌曲节奏、旋律,在理解歌曲内容的过程中从整体上感知“让我们荡起双桨”,点燃音乐学习兴趣的同时科学培养音乐感知力,为培养并提升音乐乐感奠定坚实基础,促使体态律动教学法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得到高效利用。[3]
二、彰显学生主体地位,培养音乐思维与创造力
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体态律动教学法应用中学生主体地位彰显,将班级学生作为音乐课堂的中心,多层次指导班级学生实践,在理解音乐知识、解决课题问题中培养音乐思维以及创造力。
以“民族的舞步”单元下“秧歌舞”为例,在课题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体态律动教学法为基点,科学设置体态教学情境,便于班级每位学生在具体化情境中都能准确感知音乐律动,对“秧歌舞”有全新的认识。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强调学生主体地位彰显,让学生跟着视频学跳“秧歌舞”歌曲内容对应的舞蹈,初步感知歌曲结构、乐谱律动等。随后,教师可以向班级学生讲解关于“秧歌舞”的“四步法”,进一步指导学生走动,结合歌曲节拍,准确把握“秧歌舞”歌曲重音,进行针对性练习。教师要根据学生课堂练习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相关探究,在理论与实践二者相互作用下,结合“秧歌舞”歌曲旋律、节拍等,试着改编某些动作,进行“秧歌舞”情境表演,在歌唱、舞蹈二者结合下,促使学生有效整合、巩固课堂上掌握的理论知识,科学培养音乐思维以及创造力。以此,提高体态律动教学法作用下的音乐课堂教学效果,在彰显学生课堂主体地位中,落实“以人为本”新课程教学理念。
三、科学引领学生欣赏,培养音乐鉴赏力
在培养学生音乐核心素养过程中,音乐鉴赏力培养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在小学音乐课题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科学应用体态律动教学法,多层面科学引领学生欣赏,在感知歌曲节奏快慢、歌曲律感等过程中进行有效体态律动练习,在培养音乐鉴赏力过程中提升音乐核心素养。
以“彼得与狼”为例,在音乐课题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歌曲音调高低,将体态律动教学巧妙引入课堂中,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音乐欣赏教学环境,学生欣赏“彼得与狼”歌曲的同时巧用体态律动作用下的肢体语言,对班级各层次学生进行合理化指导,使其在感知歌曲音调高低过程中及时调整自身姿势,在感知歌曲音调、身体动作变化中准确把握歌曲节奏、节拍等。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同主题的歌曲引入课堂,在对比、分析中借助体态律动,进一步科学引领学生欣赏歌曲,并进行与之对应的角色扮演,在角色互动过程中进行相关体态律动实践,在音乐课堂实践中掌握重要的音乐鉴赏技巧以及方法,科学培养是音乐鉴赏力。在课题教学结束之后,教师也可以设置难易度适中的课后实践作业,让学生在完成实践作业过程中进行不同层次合作探究,在感知、欣赏音乐作品中进行体态律动练习,在领悟音乐作品内容、内涵过程中高效培养音乐鉴赏力,深化构建的音乐知识体系,在无形中培养音乐核心素养,塑造健全人格。以此,在课堂内外中高效应用体态律动教学法,提高音乐课程教学整体质量。
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正确解读体态律动教学法,将其和音乐课程教学有机联系,创设良好的音乐教学情境,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互动中进行不同方面音乐实践,在掌握音乐作品节奏、节拍、内容中和音乐作品创作者进行情感交流,深化理解音乐作品主题的同时有效培养音乐乐感,更好地进行音乐实践,高效培养音乐核心素养,客观展现体态律动教学法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