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历史教学的意义
2018-02-23
(吉林省辽源市东丰县第四中学 吉林 136300)
对于历史学科的授课,人们往往以之与语文、数学、外语、物理等学科相比,而授之以小科的“美”名。尤其是在知识的传授环节,给多数人的印象是:积累靠笔记,面对的是过去,高分在翻书,学多无意义。作为一个历史学科的教师,首先要明晰:历史不仅仅是昨天的堆积,也不是往日的回忆,而是古往今来经验和教训的承载过程。历史离我们并不遥远,它可以是昨天的“我”的记忆,也可以是明天“我”的影子,我们的成长离不开历史的印记。我们的行、住、坐、卧,都是在借鉴历史,寻找今天最好的、最舒适的生活轨迹,每天我们所面对的各种信息,都在告诉我们正在经历着一段即将成为回忆和记载的历史。历史是一门基础学科,包含着人类代代相传下来的宝贵知识和经验,这一切都是我们的宝贵财富。以史为镜我们可以知晓社会的兴替;以史为镜,我们可以知道社会的发展状况;以史为镜,我们可以辨别我们的人生方向,可以通过改变自己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进而激发我们的爱国热情,通过提高自身素质,提供更好的为人类社会服务的本领。
尊重历史并严肃对待历史的真实性是发展历史教学作用有效载体。然而历史教学的现状与提高人民素质以及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恰恰是背道而驰的。道德品质与爱国主义是一种思想修养,是通过不断的薰陶和培养而形成的一种心理品质。历史是这种品质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人们不能正确认识历史的这种学科特征,产生了许多误解,因此在素质教育中不能充分发挥它的教育功能。在现实社会中学生不愿去重视,甚至某些学生的家长也在轻视历史学科的存在,究其原因主要有一下几点:
首先,历史学科的地位没有在当今社会教育领域摆正位置,历史的人文性质被经济社会的繁荣浪潮和物质观所淹没。其本身所具备的提高人们思想和认识社会形态的功能被逐渐的取缔。历史学不象数理化等工具学科在提高人的技能方面,能收到立杆见影的效果。因为这些学科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如在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的计算问题;简单的机械使用与维修等,容易让人看到它们的价值。“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谚语就是人们重理轻文思想的折射。在功利主义的驱使下,我国社会各行各业对人才的选拔,招工和招公务员的考试中,绝大多数不考查被选拔者的历史知识水平。这在客观上强化了“读史无用论”。在这种情况下,终日为升学而苦读的学生当然不会为这样一个看起来无关紧要的科目而花费太多的时间;社会上的人也不会花费太多的时间去学习这种不能创造现实的利润和价值的知识。因此,历史常常被束之高阁,无人问津。
其次,是学生认知体系与教材本身的切入点不相符,造成历史学习的困难。会考制度实行后初中就不再学习地理,学生对地理知识一无所知。历史本就抽象,再失去了这个人物、事件赖以存在的舞台,那么学历史就好比是下盲棋,没有几个人能搞得明白。如今学生中听不懂国际新闻,读不懂世界文学名著的大有人在。因为他们对世界的地名、人名识记不准,混淆不清,甚而不辨国别,不分时代,就是因为缺少了这个科学而便捷的工具,不死记硬背难道还有别的好方法吗?如在一次考试中,问“《马关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深入中国内地的是(沙市、重庆、苏州、杭州)”,学生有选苏州的,也有选杭州的,也有选沙市的,很明显他们是仅仅依靠记忆来做题的,书上写的是重庆,记住了就能选对,记不住就选错了。因为没有地理坐标,也就没有思维的余地,只好凭记忆来做了。本来是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而精减了科目,但结果却适得其反,不健全的知识结构反而加重了学生的负担。因此,要改变历史教学的困难处境,还需要优化学科体系,让学生建立良好的知识结构,这样才能更有利于学生将来的发展。
再次,历史本本化的问题。它的出现只是告诉人们曾经发生了什么,作为一种日记的载文传递下来,给初学历史的学生怎样的世界观缺少科学的指导理由。例如,讲到《割地赔款》的某个条约时,我们的历史教材只是说赔了哪些地,多少黄金,多少白银,而黄金和白银对于80后、90后的概念是什么,它只是金项链、金首饰的代名词。历史的真实性必须涉及国家政策导向、史学工作者、教材编者和各级各类学校的历史教师等诸多方面。就史学研究和史学工作者来看,许多史学研究“太细”,远离国计民生;不少史学文章和专著文句深奥难懂,只能在圈内流传,圈外无人理会,形同废纸。就教材的编写来说,当今中学历史教材比以前几版是图文并茂了,但是围绕历史教育功能选材以及中小学各级教材层次区分方面,仍然不尽如人意。如选材狭窄、人物叙述缺乏立体感、回避热点问题等等。自会考制度实行以来,历史教材的问题就更加突出了。为了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习效率,教材编写越来越简单,只有基本线索和事件梗概缺乏详细资料。而考试的要求却越来越高,试想学生没有充分的占有历史资料,怎能去分析历史问题,又怎能从中得出规律性的认识呢?这种南辕北辙的教学与考试模式怎能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和发奋进取的求知意识呢?
基于此,我们认识到要充分发挥历史教学的作用,还有赖于史学研究工作者的自身努力。这里,一是要求我们自身具有崇高理想和追求,使历史的教育功能在自身得以充分展现,以自身的表率作用显示历史的魅力,激发人们学习历史,并运用历史的观点和方法去思考和解决问题。二是要求我们在历史研究、历史教学和历史信息利用等方面做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在研究方面,我们应把重点放在国计民生方面,主动研究与现实社会相关的热点、难点问题,从历史的角度主动为政府、企业的决策提供有力的服务,使人们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深刻感受和认识到历史的现实意义。在历史著述方面,我们要力诫文字深奥难懂,力求通俗易懂和富有文采,以生动形象的论述向人们展示历史上的善恶美丑、成败得失、经验教训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从而使人们喜欢读历史著述,在阅读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历史教育。对于中小学历史教材的编写,要力求做到内容结构清晰、目标明确、强化教育功能等等。还有在历史考试中应增强趣味性和应用性,不要对那些纯粹的死知识追的太深太细。读史使人明智,通达事理,同时还能提高理论修养,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如果单纯考察知识,就会陷入学究式的误区,自然是越学越枯燥,让学生望而生畏,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增加了历史教学的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