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课堂教学班本化:另一种因材施教
——以《开创外交新局面》教学为例

2018-02-23史桂荣

西藏教育 2018年2期
关键词:班级教师教学

◆史桂荣

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因材施教的要义在于,教师从学生的个体差异出发,实施针对性的、适合个体特点的教学。然而,大班额教学实情下,历史教师通常担任同年级3至4个班的历史教学,他们很难顾及到一两百位学生的个体学习差异,这对落实新课改的差异性教学理念提出了挑战。基于此,提出班本化教学作为我们走向个体差异教学的过渡环节,以便最大可能的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性发展,落实新课改的差异教学理念。班本化教学的提出源于实践教学经验,处于青春期的高中阶段学生,同班的学生群体往往有着强烈的同伴依赖和相互影响,从而形成具有特色的班级学风,每年任教过程中都会发现这样的规律。例如:A班学生整体上显得文静、内敛,有时课堂气氛不够活跃,但学风踏实,历史学科素养相对较好;而B班思维活跃,探究能力强,敢于大胆发言,但对历史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较弱。如果以同一个教学设计来实施教学活动,就很难做到因材施教。因此,将班本化教学策略运用于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实践,针对各班具体的学习风格作相应的教学调整,根据不同班级学生的群体特点和心理倾向,设计、实施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以努力实现差异性教学。

一、班本化教学设计之异同

(一)同教学目标,异活动形式

相同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在不同班级中以不同的活动形式来达成同一个教学目标。如教学《开创外交新局面》时,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是两班共同的教学目标之一,对于A班同学,要求他们结合教师提供的图片和文字材料自主学习,让其先思考酝酿后口头表达,待几个同学分析完相关材料后,在让同学们分别从中、美两个角度进行归纳总结;对于B班同学,则允许他们小组合作探究,分成美国小组和中国小组,然后将小组探究结果统一用文字表达出来,小组为单位选代表发言,其他组别可以及时补充,最后由教师点评总结。这样,既考虑到A班史料解读能力相对好的因素,又鼓励、锻炼了他们追求个性、提升历史表达的能力;对于B班,既顾及其历史材料解读能力的劣势,又发挥了他们乐于研讨交流的优势。

(二)同教学环节,异活动程序

教师可以设计相同的教学环节甚至是活动内容,但针对学生具体学情,在活动程序上作相应的变动。在本课第三部分“新时期的外交建树”,让A班同学结合自己课前搜集的关于中国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上海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海合作组织等相关的材料,从这些活动的历史、发展等方面进行分组整理,在课上展示并在各组之间交流,形成有自己观点或想法的文字,然后依据材料总结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制定的依据和具体的政策分别是什么?新时期外交活动的特点有哪些?B班首先是师生依据材料共同讨论七十年代后期的时代特点、新时期我国主要外交政策及活动目标,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搜集、整理的外交活动资料进行简要介绍,并判断归纳新时期中国外交活动的特点。通过活动顺序的调整,基于改变A班同学过于内敛、课堂气氛不太活跃的目的,既调动同学们展现学习成果的积极性,又活跃课堂气氛,同时让A班同学更主动运用自己的优势去探究与思考;对B班同学来说,在相关知识信息分析了解的基础上,再认识之前搜集的材料,可以更有实效的把握新时期外交的特点,也可以帮助B班同学提升历史信息的解读能力,弥补史料解读能力的不足。

(三)同训练内容,异评价标准

对于同一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在不同的班级进行相同的训练,但以不同的评价标准来判断学习效果。如对《开创外交新局面》一课的作业布置,AB两班都可根据当前中国中美关系变化、“一带一路”建设的战略构想等外交内容,安排学生进行小论文写作。对A班的评价标准主要为运用历史信息时有自己的分析理解,并由此在论述时对外交形势、外交内容及构想评价等方面有新的视角;对B班的评价标准主要为能整合历史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解读历史史料,论述时条理明晰,层次清楚,多维思考。这样,对两班学生在理解、分析国际关系方面做了分层要求,促进了A班探究、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提升了B班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和史料信息的驾驭能力。

二、班本化教学实践之意义

(一)全面关注,机会均等

学生虽然同处一个年级,同一教师任教,但不一定享受均等的教育机会。有的教师由于任教班级较多,缺少兼顾不同班级学生教育需要的意识,一个教案、一个课件各班通用。多数情况下谈到差异教学,教师首先想到的是个体学生差异而忽视了班级差异。在班本化教学意识下开展教学活动,可以给每个班级学生相对均等的教育机会。当然机会相同并不意味同等对待,而要从每个班级学生的实际出发。如对于比较活跃、开放的B班要多提供展现自我的机会,而对于善于独立、冷静思考的A班要多给予思考的空间。当每个班级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的需要都能得到满足时,可以说每班学生都有了均等的教育机会。

(二)尊重差异,发展个性

既然班级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就应承认和尊重它,在此前提下实施课堂教学,从而使教学更加有的放矢。首先,班本化教学就是承认班级发展存在着差异性,让每班学生在原有基础上、不同起点上获得最优发展。其次,班本化教学承认班级发展存在着独特性,要尽可能发现每班学生的优势,尽力捕捉各班呈现出来或潜在的创造力火花,让每个班形成自己的学习特色。如学习《开创外交新局面》这一课时,教师针对A、B班的差异进行活动形式的调整,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氛围是舒适的、学习环境是民主和谐的。只有当学生真切感受到他们的个性被尊重和教师对其差异性评价时,才能激发他们的内驱力,使其更加积极地学习,提高自身素养。

(三)扬优补缺,趋向“最佳”

班本化教学作为因材施教的一种途径,并不仅仅是为了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更要通过扬优补缺,帮助学生不断完善自我,达到自己最佳的发展水平。每个班级都是由学生个体组成,每个个体身心发展的内部是不均衡的,这意味着班级发展过程中有长处也有短处,有优点也有缺点,班级的长短处、优缺点是相互影响的。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对班级学生承担双重的职责,既要发现和发展各班的个性特长,又要对各班发展中明显存在的短处和缺点进行矫正和弥补。学习《开创外交新局面》内容时,教师正基于这一目的,对A、B班学习的活动程序进行调整,将两个班的长短处结合起来,使每个班级在原有基础上尽可能达到各自最佳的发展水平。

三、班本化教学反思之启示

(一)树立班本化教学观念

教学观念是教师教学行为的内在依据,对其教学行为具有指导作用。新课程改革倡导的教学理念之一是差异教学,即在班集体教学中,立足于学生个体差异,设计差异化的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满足学生的个别学习需要,以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获得充分的、个性化的发展。由于当前班级规模过于庞大,教学时间紧迫,教师忙于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很难做到适应每个学生个体的不同需要。因此,班本化教学成为我们走向个体差异教学的过渡环节,在现阶段传播、提倡、树立班本化教学观念便显得尤为重要。

(二)深入了解不同班级学生群体的学习风格

教育的民主思想要求教师承认学生作为“人”的价值,并创设良好的环境条件,让学生自由充分地发现自己。而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是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教师在引领、推动学生去发现、创造的过程中,首先就要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适应学生的学习风格、要求和思想认识的发展规律。否则,无论教师自己怎样认为是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发展考虑,都仅是目中有“生”而心中无“人”的假民主、伪生本的教学。因此,为使体现班级差异性的班本化教学能真正做到以生为本,最关键的是要深入了解不同班级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认知特点、学习风格、兴趣、习惯,以及存在的共性问题与缺陷,以此判断他们希望、需要教师提供怎样的帮助。如此,方可更科学的针对不同班级学生群体的学习风格设计适宜的教学方案,开展有效的差异性教学活动,以便扬优补缺,推动学生各方面协调发展。

(三)妥善处理好班级个性与共性的关系

面对学习特点不同的若干班级,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大胆地对教材做不同的取舍、整合处理,让教学内容更符合具体学情,贴近学生实际,关注班级学生的个性发展。但是,针对班级差异的班本教学,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不需要在许多教学环节中刻意求异,完全可以同中取异,寻求班级间的共性,将班级个性与共性有效统一。孔子曾言:“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知”学生,不仅要“知”个体,还要“知”特定环境中的群体,不仅要“知”个性,还要“知”特定群体中的共性,这样才能更好地在群体性教育中实施差异性的班本化教学,既使课堂教学更为自然合理,切合实际,又能减轻师生负担,从而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从这个意义上说,班本化教学也进一步丰富了因材施教的内涵。

(四)加强教师自身素质建设

实施差异性的班本化教学需要教师具有多方面的能力和较高的素质,这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提出这样一个公式:教学质量=[学生(1分)+教材(2分)+环境(4分)+教法(3分)]×教师素质。可见,这一公式中,教师素质的分值越大,乘积就越大,教学质量就越高。信息时代,教师若不及时充电,在很多方面可能会落后于学生。教师不断地学习和反思是教师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不断更新先进的教育理念及做法,才能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需要做出积极的响应性反应,为差异性班本化教学提供内在保障。

猜你喜欢

班级教师教学
班级“四小怪”
最美教师
班级英雄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教师如何说课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