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探索与反思
2018-02-23曹文平罗奥歆
曹文平 罗奥歆
(1.青岛西海岸新区第二实验小学 山东青岛 266400;2.北京市八一中学 北京 100080)
多年来偏重以成绩作为评价标准的升学机制,大面积产生了高分低能、高分数低素质的教育结果。近年来中国持续升级的教育改革的总体路线是从知识性教育向能力和素质型转变。综合素质评价正是顺应这样的潮流应运而生的。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2014〕35号)文件精神,2014年启动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试点,2017年全面推进,到2020年基本建立中国特色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可以预见的是,随着中考改革和高考改革引入综合素质评价,势必对各地各级学校的教学安排产生重大的导向效应。因此率先在学校实施综合素质评价,是前瞻性的战略探索,对未来的学校发展意义重大。
基于上述原因,青岛西海岸新区第二实验小学引进了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未来学校实验室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这套系统以“中国学生核心素养框架”为蓝本,以“客观写实、公开公正、数据驱动”为原则,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进行整体设计,旨在努力推动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建设和课堂教学改革评价,通过全面育人的课程体系和优化课堂教学改革评价,培养学生的整体素养。系统采取两级指标加清单模式,一级指标与国家政策要求保持一致,二级指标则在此基础上赋予学校更多“因校制宜”的自主权,体现了原则性与灵活性的和谐统一。
一、多元评价内容促进了教师、学生和家长观念行为的改变
多少年来,评价从双基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直至现在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在评价上几乎是以终结性评价为主,标准单一,缺少多元过程性动态的、即时性可视化评价。中国教育科学院“未来学校综合素质评价”平台,根据教育教学的需要,从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五大领域30项评价子目标内容实施评价,每项子目标的达成度再由师生一起设定具体的评价内容,并赋予相应的权重予以量化完成情况。
在这样的背景下,设计的评价内容开始向多元化发展,不仅评价学生书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的能力发展、个性发展、行为养成等,涵盖了德智体美各个方面,让德育一体化落到实处;这样也使评价从之前单纯的考试成绩、终结性评价方式,到现在多方参入的综合性评价、基于大数据的智能评价系统等,变得更加科学、全面、规范。学校、班主任、家长要知道学生在综合素质方面的变化,通过看系统里面的大数据便一目了然。整个评价过程中全体教师参入、学生参入、家长参入,班主任可以根据评价的情况及时调整班级管理策略,家长根据评价情况及时和教师进行沟通,形成家校教育的合力,学校根据评价的情况及时完善工作措施。能够实现学生个体比较分析、学生个体发展趋势分析、班级比较分析、班级发展趋势分析等。
当然,评价不是教育的目的,但要发挥评价的教育作用,设计的评价数据主要是引导改进我们的教育教学过程,采用基于大数据的学习分析技术,用数据说话而不是仅仅用经验说话,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
二、“客观写实”与“公开公正”是评价系统得以落地的信用保障
学校以“尊重文化”为引领,秉承“尊重,让每个生命都精彩”的办学理念,以“慧”教育为切入点,着力打造“慧美校园”、“慧知课程”、“慧雅师生”,以评价为杠杆,撬动学校的内涵发展。评价需要面对具体的人和事,如何把握评价的具体内容进行评价,让学生感到评价是公开、公平、公正的评价是至关重要的。为了做好此项工作,首先邀请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的专家对全体教师进行业务培训和技术指导,同时实现手机终端APP和教室电子白板可以同步使用即时评价,每位老师立足于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掌握评价点和评价技术;其次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立足于诚信教育内容,以主题教育月的方式进行系列教育,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严格要求自己。
评价的具体项目是动态可变的,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制定。因此,教育教学管理各个方面要突出哪个方面的教育,就要科学的设定该方面的评价元素,逐点落实,逐项去做,把教育的方方面面进行系统的设计,围绕学生更好的成长进行评价,学校定期公布教师们的使用情况,通过召开座谈会,及时完善评价内容,评价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对接平台技术人员,让评价成为学校内涵发展的助推器,让评价留给学生成长的美好记忆。评价过程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1.写实记录:根据学校教育教学要求,在教师的教师指导下,可以由学生客观记录,也可以教师在全班公布具体事情评价后教师记录,文字表述和权重量化可以同时进行,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需要教师进行记录,重点突出学生校内外发展的轨迹,事实材料要真实,有据可查,评价指标可以动态调整。
2.整理遴选:每个学期末,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整理有代表性的重要活动记录和典型事实材料,进行自我评价,相关老师要审核,学生签字确认,确保真实性与客观性。
3.公示审核:每个学期末在教室、公示栏、校园网等显著位置公示,班主任及有关教师要对公示后的材料审核并签字。
4.形成档案:学校为每位学生建立综合素质档案;主要的成长记录;学生毕业时简要自我陈述,教师在学生毕业时撰写的简要评语;典型事实材料以及相关证明等。
5.材料使用:根据系统自动生成的学生发展报告,教师对学生进行科学分析,针对性指导,激发学生发展潜能。
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确保数据记录客观、公平、公正。日常记录可以拍照留下证据、公示期间学生可申诉、审核分权、批量审核等。评价系统通过表格、雷达图、柱状图、折线图等方式直观展示学生评价结果,校级领导可以随时查看全校学生评价,老师可以随时查看任教班级学生评价,学生只能查看自己评价结果,家长只能随时查看自己孩子评价等。
三、综合素质评价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促进学校管理的有力工具
充分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规律,坚持正面引导为主,科学运用评价方式。课堂上对学生评价时,师生可以当堂进行,也可以课后进行,要根据课堂教学内容而定,但要让学生知道评价的结果,通过评价形成学习的动力。当学生对评价有异议时,要及使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教育,明确学习要求,形成学习的动力。实践证明,运用综合素质评价系统以来,学生的学习情趣、课堂认真学习、积极动脑的表现明显增强。学校为提高学生的书写水平,将学生的作业认真书写纳入到评价之中后,学生的书写水平明显提高,这与教师家长的即时评价密切相关。
在这样的激励性评价过程中学生积极参入,热情很高,通过各学科单元过关检测、平日文明秩序分析等都有很大提高,学生以正面评价为自豪,以负面评价为改进的具体内容,形成了积极向上、刻苦学习的良好发展格局。
1.优化课堂生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学生课堂中的表现由任课教师随时计入评价系统。通过规范评价、及时点评,不断树立身边的榜样,起到了引导示范作用,它他在时时刻刻规范着学生的学习行为,引导学生学会时刻关注自身的发展。及时运用激励清单、负面清单评价不同的维度,对于存在问题的学生是提醒,对于表现好的学生是极大的促进,特别是学生上课的专注力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目前教师已经将课堂纪律、积极发言、作业表现、合作学习表现等做为课堂教学管理的重要手段,逐步构建起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多元的课堂评价促进了师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引领着学习方式的变革。
将“合作教学”评价纳入到综合评价中,学校“合作教学”彰显成效。学生的学习状态有了明显的变化:上课不参与学习活动的少了,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明显提高。学生的合作技能与社会适应性不断增强:通过评价小组合作方式,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能自觉与他人合作,能耐心倾听别人的意见、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实事求是的对别人的做法进行评价等。
通过实施“合作教学”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普遍提高,通过单元过关、期中期末测试成绩分析,用事实和数据证明了综合评价对教学质量提高的优势。
综合评价的引入使教师的课改意识、课改自觉性不断增强。“合作教学”评价的推进,唤醒了教师们的课改意识,开展各种评价研讨活动,激活了教师们的课改热情,营造了氛围,教师的课改自觉性不断增强。
2.促进学校管理,提高养成教育水平。首先,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1)学生可以确定需要评价的内容,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2)学生可以帮助老师及时记录,培养学生总结反思的良好习惯。(3)教师评价与日常工作密切相关,课堂上或课后及时完成评价,养成及时评价的好习惯。(4)师生共同完成评价记录,奖励记录学生提交,教师审核,保证记录的客观真实。其次,通过评价数据,管理者实时监控学生异常行为,便于及时加强管理。学校管理者实时准确掌握哪些行为规范全校学生违反最多?班主任实时掌握哪些行为规范本班学生违反最多等等。通过系统评价数据能够关注到不同年级学段的水平和特色,关注到不同班级的数据分布,也能关注到某班级的养成教育水平在年级中的水平,便与学校动态调整管理模式。
3.家校实时沟通,提升教育合力。学生和教师在学校学习工作中实时进行评价,让家长实时了解孩子在校表现,及时了解孩子各项指标发展状态,有针对性地引导孩子的发展,更好地开展家庭教育。家长说“以前我们对孩子在校情况的了解很少,仅仅限于和教师有限的沟通,孩子回家说的学习生活,也往往限于自己的亮点,我们也是凭自己经验教育的多,效果也不好。通过综合评价系统,我们很直观的了解到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情况,让我们明确下一步孩子的努力方向,让家庭教育有了针对性。”
通过评价引导家长参入学校管理,让家长及时了解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安排等方面的情况,为学校的发展献计献策。通过评价促进学校常态开放各项管理,学校的安全管理、食堂管理、活动管理评价等等,引导家长和孩子共同成长。学校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资源,把课堂评价延伸到到校外评价,让课内外评价有机融合,给学生更广阔的成长空间,搭建起从学校走向社会的平台。
四、综合评价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在实行综合素质评价的过程中,要求教育教学过程由知识中心转为能力中心,素养中心,由教师中心转向学生中心,全面提升立德树人的实效,为学生的一生成长奠基。因此,综合评价要进一步加强评价内容的系统性,体现出评价的层次化和科学化。从教育者的思想上、行动上贯通学段之间的评价,从根本上突破“单纯以考试成绩评价学生”的方式,真正建立起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学生评价体系,引导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1.进一步提高对综合评价重要意义的认识。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对综合评价的认识不到位,甚至把它当成了一种负担的现象。部分教师对于评价的方式方法缺少进一步的研究,没有将评价和育人目标很好的结合起来,仍停留于“口头表扬或批评”传统的评价思维方式之中。这需要学校进行反复的专题培训,完善评价教师层面的考核机制,既要加强制度的管理,又要加强师德建设。
2.进一步完善让综合评价活动注重实效的机制。有些评价活动流于形式,表面上在开展综合素质评价,而实际上还是单纯看重学生的考试成绩,甚至根本不去使用评价所获得的信息,导致评价的结果没有发挥作用。需要进一步完善综合评价的方式,研究好每一个维度之下的关键评价元素,真实地反映学生在某一方面的素质,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与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克服评价中的的随意性,确保评价的公平性和真实性。充分利用综合素质评价信息,针对学生在各个方面的不足,及时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
3.进一步完善学段之间的综合评价衔接系统。从系统设计来看,建立学生一生学习阶段的成长档案,发挥大数据分析的作用,建立起从教育部、省教育厅、市教育局、区教育局、学校、年级、班级权限以此下降的评价管理体系,教育部可查看各省综合素质评价发展情况,省教育厅可以查看省内各市区域综合素质评价发展情况,市区教育局可以查看市区内各学校综合素质评价发展情况……,彰显《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要求,提高师生、家长的关注度,确保评价工作的系统性和科学性,凸显学校办学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