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高考改革背景下新生始业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以浙江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梦想启航”工程为例

2018-02-23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8年33期
关键词:适应性新生大学

(浙江工业大学 机械工程学院 浙江杭州 310014)

一、新高考改革的政策形势分析

高考改革是教育体制改革中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这项改革作出了全面、系统、明确的部署。浙江省和上海市在全国率先推出高考改革方案,浙江省在课程深化改革和高考制度改革方面走在全国教育改革前沿[1]。2017年浙江省针对省内考生实行大类招生,高校将相同、相近学科门类,同院系或是不同院系的专业合并,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则按照专业来填报志愿。这一改革最大的影响就是增加了选择的权利,过去录取是先选学校报志愿,进入学校以后再根据学生的志愿来分配专业,有一些学生因分数不够、录取名额有限进不了心仪的专业。改革后则是先填专业再选学校,最多可报80个志愿。这样可以最大程度上确保学生想学什么专业就能学什么专业,这对于考生今后的发展很重要[2]。

1.浙江省新高考改革的政策解读

新高考改革采取“3+3”模式,此外还有综合素质的评价。考试科目分为两类:一类是必考科目共3门,包括语文、数学、外语;一类是选考科目共7门,包括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 (含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 。高考科目中,语文、数学只有1 次考试机会;外语及7 门选考科目均有2 次考试机会,考生可自行选择其中1次考试成绩作为该科目的最终成绩。新高考招生时,高校根据各专业的培养目标和特点,分专业提出选考科目范围,包括不超过3门的选考科目,考生在报考此高校时,只要有1门选考科目在其范围内,即可报考该专业[3]。而高考录取,则改变了以往分批次按高校平行投档的模式,采取专业加学校平行志愿,不分批次的按专业平行投档的模式进行。这一改革影响深远,不仅要把核心价值观的教育、立德树人作为高考改革推进的重点,还要着眼促进学生终身成长、终身发展,展示学生的个性,体现高考科学性、现代化,与国际接轨[2]。

2.浙江省新高考改革的亮点

浙江省新高考改革是在公平、公正、公开的基础上力求满足学生差异化发展的需要,适应高等教育多元化、大众化发展,给高等院校充分的办学自主权,探索和完善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1]。新高考制度下,“个性──专业──选考”被有机地联结,尊重学生的自主权和个性,实行个性化教育、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是新高考制度鲜明特点和目标。新高考改革突出全面、健康、自主、个性、兴趣、专业、选课……让高考制度在选拔人、培养人,发挥更科学、更全面的作用[3]。

二、“新时代”大学新生特点及入学不适应性表现

新时代大学新生特点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新时代的社会特征,深受新的高考政策的影响。“新时代”大学生既有这个时代所赋予的优势,也面临着入学后的不适应。

1.“新时代”大学新生的特点

当前我们已步入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青年面对的是一个崭新世界。在跨世纪的临界阶段(1998-1999),在这千纪年转换的历史节点上,一批“98后”登上舞台,与“00后”一起成为“新时代”大学生,他们拥有更加良好的条件与教育氛围,呈现出朝气蓬勃、好学上进、视野宽广、开放自信的特点,是新时代的希望和未来。

浙江省于2014年实施新高考改革政策,正值“新时代”大学生步入高中学业时期;2017年是浙江省实施新高考改革政策后第一年招生,因此“新时代”大学生成了浙江省新高考政策实施后的第一批。“新时代”大学生的时代特点表现为:部分大学生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理想信念呈现边缘化;追求物质利益,理想信念认知呈现功利化;社会责任感缺失,理想信念凸显淡漠化[4];容易接受新鲜事物,但缺乏辨别的能力;认知、思维能力日趋成熟,但缺乏理性思考;具有较强的竞争意识,但缺乏抗挫折能力;思想开放、成熟,但存在盲目性;具有社交意识,但人际交往能力不强,缺少团队精神,不善于和他人合作;拥有独立意识,但实践动手能力不强,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不足等[5]。

2.“新时代”大学新生入学不适应性表现

(1)学习环境的不适应

“宅”是“新时代”大学新生的一大突出特点,也正逐步成为一种流行趋势,其表现为:学生活动及体育锻炼的参与度较低;上完课就回寝室,没有事就不出门,泡面和外卖成为学生们最主要的食物;人际沟通少,即使在寝室内,学生们也不太与别人交流;对于来自生活和学习等方面的压力不去正式……这种状况长此以往,就导致学生对生活没有规划、目标,没有前进的动力,整日浑浑噩噩,处于一种消极状态。

(2)人际关系的不适应

“新时代”大学新生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模式使得他们在与同学交往方面存在无法适应的问题。他们往往自觉能力极强,只要想做的事就没有做不成。但当他们碰壁时,却往往不能用正确的心态来面对。家庭的宠爱导致他们多以自我为中心、较少考虑其他人,一旦遇到困难和挫折很难进行正确的自我调节,更不愿向他人倾诉,加之在新的环境里,内心产生孤独感和对周边环境的排斥感,很容易出现交流沟通障碍或者敌对情绪,进而导致与寝室舍友、班级同学的关系紧张。此外,由于学习压力导致的危机感和迷茫情绪,部分学生又会产生难以与其他同学相处的错误认识,形成内向、木讷的性格。现实的人际交往受挫促使“新时代”大学生倾向于在网络中寻求慰藉,回避现实的矛盾,忽视近在咫尺的友情,造成人际关系的淡漠[5]。

(3)理想与现实差距的不适应

过高的期望和完美的大学生活设想与现实的差距,会让“新时代”大学新生产生心理落差。《心理学通讯》(Psychological Bulletin)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当今大学生在身心健康和学业、事业发展上保持完美的动力,与前几代相比显著增加了,这可能会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研究分析了4万多名来自美国、加拿大、英国、中国学生的数据,时间跨度从1980年代后期到2016年。研究人员总共测量了三个维度的完美主义:一是自我导向的完美主义,也就是一种对自我的不合理的完美渴望;二是社会施加完美主义,也就是感觉到他人的过度期望;三是他人导向完美主义,也就是对他人设定不切实际的标准。”很多年轻人觉得完美主义是必要的,追求完美主义能让他们感到安全、社会联系和价值感。而事实上,完美主义的过高要求会影响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更容易出现抑郁和焦虑。

三、新高考改革背景下新生始业教育的总体思路

“新时代”大学新生朝气蓬勃、好学上进、视野宽广、开放自信、思想独立;随着时代发展新高考改革背景下新生始业教育工作如果依旧实行“老一套”,缺乏创新性、时代性,不能满足学生的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就很难取得突破;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新生适应性引导工作,必须革弊布新,创新方式方法,不断增强针对性、时代感和吸引力,一方面可以探索当代大学新生的成长规律,帮助他们更快、更好地适应学校的学习、生活;另一方面也可以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大学新生始业教育的相关理论,不仅能有效地规范新生始业教育模式,还有利于推进大学新生始业教育工作的创新。

基于这一认识,浙江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不断明晰新高考改革背景下新生始业教育的总体思路。为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缩短角色转换的适应期,使之尽早掌握大学生活的主动权;同时,作为教育的需要,方便学院更加切实有效制定教育的整体规划。机械工程学院开展以“我的大学第一课”(“学之初”)为主题的始业教育系列活动。新生始业教育分两部分:一是学校统一部署图书馆教育、校园安全教育、卫生防艾医疗急救教育、消防安全讲座等;二是以“梦想启航”工程为载体,以“寻梦逐梦、筑梦圆梦”梦想之旅为主题,开展全方位始业教育:校院总览、理想抱负、素质能力、专业技能、国际视野、学长领航、专业导航、心理健康、生涯规划、集体融入等十个模块,一周一场专题讲座,通过精心设计相应符合新生特点的活动,为新生更快更好的适应大学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四、新高考改革背景下新生始业教育的实践举措

“新时代”新生初入大学就像小麦灌浆期,阳光水分跟不上,就会耽误一季庄稼的收成。因此,新生始业教育的研究必须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在新高考改革背景下坚持创新工作方法和改革举措,发扬钉钉子精神,因材施教,并注重促进新生的全面发展。在教育内容上,围绕人才培养,坚持高等教育以育人为本、以新生为主体;在教学制度上,围绕推进素质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增强大学新生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实用性和理论性;在教育时间上,打破“始业教育一周论”的进一步优化顶层设计,在时间、空间、维度上进一步拓宽始业教育方式。大学的功能主要是培养人才,而培养人才需要建立健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协同育人工作体系。因此,大学新生的适应性教育也必须贯彻全员、全程、全方位的教育模式。而传统的新生适应性教育主要是由辅导员负责开展,这种教育模式在新高考改革背景下,力量显得比较单薄。要做好这项工作,就必须要求高校把新生适应性教育提到学校发展战略上来,树立全员育人的理念,齐抓共管,做好新生始业教育工作[6]。特别是要把“行政为教学科研服务,教学科研为学生服务”的理念落实到新生的适应性教育中去,形成“学校教育培养人,学校管理服务人,学校服务打动人”的工作格局,解决好“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的新时代高校核心问题。同时,也要加强家校合作与联系,把学生家长纳入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的主体中,由学校和家长共同来做好正处于第二个“断乳期”的大学新生适应性的教育工作,如果这样,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树立全员育人的大学新生始业教育理念

麻省理工学院2014年发布《麻省理工学院教育的未来》,2016年发布《高等教育改革的催化剂》。拉斐尔·莱夫校长指出,高等教育到达了一个转折点,我们必须打造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单个的变革主体是不够的,必须让全体教师、大学的高级管理层、学科和专业负责人、科研团队都参与进来的全员育人模式。大学新生始业教育更是这样,要发挥高校各级党政班子的领导作用,校学生处要在大学新生的始业教育中起统筹主管作用,学院在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中要做好执行贯彻工作。在新生适应性教育中:

(1)发挥辅导员在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入学当天积极深入学生寝室,询问大家入学报到情况,是否有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否适应学校环境等,检查各寝室生活用品是否齐备,并提醒新生们提高自我保护和防骗意识,注意宿舍安全等;在党员领航员的协助下带领新生各班有序参观校史馆,了解学校发展历程;参观图书馆,熟悉图书借阅流程;走进教学楼、田径场、体育馆等公共场所,了解场所使用时间及注意事项;陪同新生坐校车前往朝晖校区参观学院实验室熟悉相关研究所,为未来的专业学习提供方便。

(2)发挥专业教师、班主任、优秀校友在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中的教书育人作用。邀请全国优秀教师开展“为了明天的学习”主题报告会,助力学生树立远大人生理想;邀请各专业学科带头人开展“专业导航”专题讲座,帮助新生进一步了解学院相关专业,明晰未来专业方向;邀请国际化专业老师开展“国际化导航”专题讲座,为提升同学们的视野,“国际视野”所在周组织“游学团经验分享会”、“机械领域全球最新技术成果科普会”、“西诺教育”小语种培训宣讲会、以班级为单位组织科技展参观活动,为激励学生积极参加国际英语水平测试(TOEFL、IELTS),提高英语感悟能力和运用能力,引导学生参加学校、学院组织的各类国际交流项目,结合本院实际,特制订机械工程学院TOEFL、IELTS奖学金评选管理办法。暑期游学团成员做游学分享会,学院国际化老师介绍学院的国际化项目,鼓励同学拥有开阔的国际视野;组建班导师团队,明确班导工作的“四航育人”工作定位:“人生导航”,通过思想教育和引导,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与发展方向;“专业领航”,向学生介绍专业发展方向,传授专业学习方法,解答学生在学业方面遇到的困惑;“心理护航”,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帮助学生健全人格,及时发现并反馈学生的心理问题;“职业助航”,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定位职业规划,引领就业创业方向。开展班级主题班会、破冰活动,选举班级临时班委;邀请杰出校友开展“我的大学生活”主题讲座,以自身成长经历为例为新生作成长成才报告。

(3)发挥班主任助理、优秀党员、学生干部“导生制”在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中的模范作用。“优秀学子话成才”榜样在身边专题讲座,开展“小小记者”活动,每个班级推荐一名代表(可以自荐),在讲座结束后采访优秀学长学姐,并在班会上分享与优秀学长学姐交流的体会。团学各部门通过“干训”活动邀请优秀学长学姐进行交流分享,将学长领航做成一项长期性、深入性的活动。

(4)发挥党支部、共青团、学生会、学生社团在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中的战斗堡垒作用。邀请学校组织部党建专家开展“入党与大学生成长”专题讲座,开展入党启蒙教育,举办以“Find your way in life”为主题的“ fl y”杯演讲比赛,雏鹰杯“善恶”为主题的演讲比赛。

(5)重视班集体在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中的感化号召作用。新生迎新晚会、新生班会、破冰活动等班级集体活动。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寝室风采大赛”、“美食特工队”、“荧光夜跑”等活动丰富同学们的大学生活、增强同学们的身体素质、提高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营造和谐温馨的大学生活氛围。

2.实行全过程育人的大学新生始业教育方式

大学新生始业教育,必须坚持整体性与一贯性,针对新生成长的不同时期与不同需求,从学习、工作、生活等各个方面入手,提供人生“导航”服务,实施全过程育人。在时间上,传统的大学新生始业教育时间为半个月或一个月,而心理学家则认为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应该用一个学期甚至一年时间来完成。因此,我们延长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时间,在新生入学的第一个月开展短期适应性教育的同时,推出新生“梦想启航”素质教育。根据“新时代”大学新生的特点,入学之初开展“爱校荣校”、“职业规划与人生发展”、“专业学习与素质教育”的课程;随着时间的适应,在新生遇到挫折的时候开展“挫折教育”、“励志教育”、“诚信自强教育”等,在每一个阶段都有侧重点,整个过程中没有放松其他方面的教育。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是全程教育的核心工作,时刻不能放松。此外,拓宽校外教育资源,寒暑假期通过社会实践等活动加强新生教育,把大学新生的适应性教育贯穿于整个大学的教育过程中。

3.做好全方位育人的大学新生始业教育工作

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具备全局、全方位意识。通过不断完善教育机制,形成上下畅通、健全、规范、有序的教育体系。除了传统的学校介绍、学习生活适应性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军训国防教育等以外,建立全方位的大学新生始业教育内容体系,推出六大“教育工程”——“职规工程、心理健康教育工程、强体工程、书香工程、科创工程、修身工程”,如针对严峻的就业形势,重视新生的职业规划教育,把就业指导前置,就业指导,每年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课教师都会进行专业培训,勇立潮头学为先,适应社会变革节奏。

新生始业教育要把思想道德教育与身心健康教育结合起来,既唱好思想品德教育主旋律,又强化健全人格培育。要教育大学生“认知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要把始业教育与课外活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有机衔接起来,引导教师在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自觉挖掘学科中所蕴涵的健全人格教育资源,将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结合起来,使大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得到人格的滋养与涵育[6]。近年来,各高校重点工作是心理健康教育,对此,我们特邀请省内知名心理专家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借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和学院二级心理辅导站、心理委员的作用,采用心理知识讲座、心理测试、专家咨询等多种形式帮助大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在开展心理讲座和心理知识普及的同时,学院积极探索其它途径应对学生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华尔街日报》报道了乔治梅森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凯文·扬(Kevin Young)的一项最新研究,证明锻炼能促使人做出更多积极行为,比如,更乐于进行有意义的社交。研究结果表明,参与者在锻炼之后,会进行更多的社交活动,达成更多目标,还会参与一些对自己更重要的活动。研究人员从中获得的启发是,可以通过锻炼来治疗抑郁和焦虑。学院积极开展“强体工程”——“辅导员带你健身跑”、“健身辅导站”、“三走”系列体育活动等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强体工程”以“天天锻炼、健康成长、终身受益”为目标,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健全学生人格品质,切实发挥体育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素质教育中的综合作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始业教育期间,学院开展系统性的“书香工程”之读书分享会,引导同学们阅读经典读物,在阅读中领悟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传承并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读书分享会作为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的优秀品牌项目,将从新生开始推广熏陶,营造书香校园氛围,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加文化底蕴。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指出,要“把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树立先进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为促进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有机融合,机械工程学院从始业教育阶段开始重构专业教学过程,把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积极开展“专业型”科技创新教育,将科技竞赛和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始业教育全过程,重点开展创新思维与创新方法课程,进行创意启蒙。

“新时代”大学新生是今后大学校园中的主要群体,他们和“80、90后”大学生相比有着该时代学生明显的印记。因此,在理想信念教育上我们根据学生群体的特征,积极创新传统的大学新生始业教育模式,采用适合“新时代”学生群体的大学新生始业教育模式,在教育内容、教育方式上改变原有的讲解式、灌输式的模式,实行全员、全程和全方位的理想信念教育模式,这样才能取得“新时代”大学新生始业教育的新成效。

猜你喜欢

适应性新生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重获新生 庇佑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健全现代金融体系的适应性之“点论”
坚守,让百年非遗焕新生
大型飞机A380-800在既有跑道起降的适应性研究
新生娃萌萌哒
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与慢性丙肝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