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专业发展视角下的思品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及解决对策
2018-02-23
(安徽师范大学政治学院 安徽芜湖 241003)
根据对H市初中思品教师的调查发现,有许多思品教师对自己工作不满意,城镇年轻思品教师在积极谋求新出路,如备考事业单位、司法考试等等,农村思品教师大多轮岗兼职,教授课程非科班专业,专业人才队伍稀缺,思品教师大都不满意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状态,思品老师的职业倦怠较为严重。因此,为了思品教师的身心健康、学校的教育质量和学生的未来,预防和缓解职业倦怠刻不容缓。[1]
一、基于专业发展的思品教师职业倦怠成因
1.外部因素
古往今来,人们对人民教师赞誉不断,多把教师比喻为辛勤的“园丁”、无私的“蜡烛”等,并在1985年确立“教师节”。对教师的期待和要求在历史和当代都很高,而这些期待和要求促使教师产生了如下反应:
一是不得不牺牲自我。为了教学和学生,教师往往只能舍弃个人利益,做出自我牺牲,以符合外部对教师自身的评价。[2]
二是不得不追求完美。教师需要为人师表,也就要求随时随地注意个人形象,甚至苛求完美,这就往往会压抑教师作为普通人的欲求。当面对自己犯了常人所犯的错误,教师的自责感会比常人更加强烈和持久。
三是不得不淡泊名利。在当前经济迅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金钱逐渐成为一般大众衡量个人社会地位的新标准,知识作为价值评判的地位一再被动摇。在教师赞誉与收入低下的差异对比下,教师逐渐尴尬,在人生美好职业理想与现实骨感落魄生活感受到了无法逾越的鸿沟。
由此可见,教师的诸多反应都是以压迫、牺牲自己为特点的,让教师感知不到愉悦的生活工作氛围。长此以往,教师就会感到疲惫,也就不可避免产生了职业倦怠。
2.内部因素
中学教育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也一定程度上催生了思品教师的职业倦怠,主要表现如下:
一是教师课时多,压力大。过重的教学课时负担导致教师过度疲劳,来不及调节身心却又要走上课堂。随着我国初等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教师的“铁饭碗”在学生评教、末位淘汰、评聘分开等举措下被打破。教师不仅要承担着繁重的教学任务,还要担忧日后的工作和生计问题,使得教师精神紧张,烦躁焦虑。
二是教学改革要求不断提高。目前,中学思品教学改革向教师提出了新要求:教师只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与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知识,跨文化交际意识,拥有积极健康的人格,才能教育、启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这些要求对思品教师逐项落实,本身就存在着很大的压力。
三是缺乏科学的评价体系。中学思品教师常用的评价方法有随堂听课与期中期末考试检查,这就容易导致教师会临时应付。思品教学质量的评价很难从学业成绩中予以体现,另外,学生对老师的评教也难免掺杂学生的不成熟人为因素,对教师评价显得并不十分公正。
四是缺乏良好的组织文化。中学的管理体制目前还是行政管理,教师在学校的组织管理参与度不高,教学自主权和自由度偶尔会受到行政指令干扰,缺乏健康轻松的校园组织文化。[3]
二、基于专业发展的思品教师职业倦怠对策
1.从外部因素研究思品教师职业倦怠对策
(1)社会宏观层面
① 形成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变革和经济发展的攻坚时期,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已成为时代的主流。但社会意识的转变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不断通过政策倾斜和舆论宣传,以提高中学教师的社会地位与经济地位,特别是收入待遇,在全社会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形成符合切合实际的社会认同和教师自我认同。
② 完善相关政策和法律制度
我国《教师法》明确规定了教师的专业自主权,包括“教育教学权”、“进修培训权”、“学术研究权”等等。但在教学工作实际开展过程中,在中学行政管理制度下,很多权利并不容易实现。国家应制定配套的法律法规,保障中学教师的专业自主权益,完善教师专业发展政策,赋予中学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主体作用,让教师感受到真正受益。
③ 深化初级教育体制改革
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指导,继续深化初中思品教学改革,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观念,重点为思品教师创造一个健康轻松的教书育人环境,使思品教师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实现个人价值,培养社会栋梁。
(2)学校管理层面
① 加强入职教育和在职教育
入职教育要求:传授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方法和能力;传授教师与学生、同事和领导交往的技巧;引导教师正确认识教师职业特点,增强教师面对职业困难的思想准备。在职教育要求:根据教师的成长阶段来确定教育内容,让教师在不同的成长阶段接受相应的培训内容,不断获取最新的知识。
② 引导教师加强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对于思品教师的意义更多地在于个人潜能的激发。对教师开展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有助于教师实现终身教育、挖掘潜能、适应竞争和避免职业倦怠。学校可建立教师职业发展委员会,统筹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为教师职业发展提供个体咨询。
③ 科学运用激励方式
科学有效的激励可促进教师成长。硬件方面,可提供良好的教学条件,改善硬件设施,美化校内环境,提供教师工作、生活之便;学习提高方面,为教师创造条件学习、进修,满足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经济方面:积极为教师谋求收入待遇的适当改善,让教师感觉到重视、认同。
④ 构建心理保健体系
职业倦怠俨然是教师的一种心理症状,有必要通过有效的心理干预使其缓解。对于农村初中思品教师而言,建立教师心理保健体系可按如下三个方面开展:成立心理咨询机构,目前各校均对学生开设了心理辅导,但是很少对教师开展相关心理咨询,通过开展教师个体心理咨询,及时疏导教师的心理困惑,缓解教师身心压力;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在每学年教师的在职教育中引入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引导教师认识职业倦怠,学会自我管理、自我调适;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定期为教师开展户外素质拓展训练,提升心理承受能力,使教师自身形成免疫力。
2.从自身因素研究思品教师职业倦怠对策
(1)教师个人要成为专业发展的主体
教师专业发展是归根结底是人的发展,要发挥教师在专业发展中的主体性。因而,教师需要对自己有所期许,不仅将教书育人视为自己赖以谋生的职业,更是自己终身追求的崇高事业。首先,思品教师从入职时就应树立职业目标,做好职业发展规划,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对课堂教学进行自省反思,将反思作为一项重要的能力提升途径,这有助于教师在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的同时也能提高教师的自我归属感。其次,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终身学习过程。思品教师更要将自己设定为一个学习者,教书育人的过程也是自身学习的过程,通过学习,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边界。重视课前备课,将学生在课堂上可能产生的疑问做好预案,解决学生的不同疑问,做到成竹在胸。如此,教师方能不断感受到在教学过程中的智力博弈和挑战,可以感受到教学的乐趣,也能获得教技专业上的成长。
(2)给予不同发展阶段教师以不同的支持
费斯勒的教师生涯循环理论认为,新任教师处于入职引导阶段,容易陷入职业倦怠。因为新上任教师刚刚从学校毕业,再次进入学校开展教育事业,需要经历角色、身份、责任的转变,容易产生失落感、迷惘感和无助感,可能因一次挫折就会怀疑自己的教师职业选择,产生教师职业倦怠。故而,对于新上任教师,尤其要预防职业倦怠的产生。因此,中学应鼓励教师树立“同生”、“共赢”意识,引导教师互助进步,合作学习。
(3)着力构建研习共同体,打破专业隔绝
教师职业是一个孤独的职业,具有明显的个体性工作特征。仅让教师停留在对自我进行批判性反思的层面对其自身专业发展是不够的。学习型组织理论研究表明,团体学习可以产生高于个人智力的团体智力。融合整体能得到大于各部分总和的效力,并使个人成长速度更快。
(4)建立促进思品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地方高校应建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多种方式:如建立“导师制”,对初任职的新教师实行一对一的培养模式;如观摩交流,通过观摩、对话或上示范课等方式让思品教师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如建立学习型组织、学习型教研室、学习型小组等,使思品教师加强终生学习理念,提高终生学习能力。这种主动意识和自觉性能成为教师进步的基础,也为教师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综上所述,中学思品教师虽是职业倦怠的表现者,却不是完全的责任者,解决职业倦怠需要社会、组织、个人的整体联动,将其作为系统工程加以重视解决。唯有这样,思品教师才能真正迎来个人专业发展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