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的方法
2018-02-23
(隆昌市黄家镇复兴小学 四川内江 642153)
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数学课程的授课时,需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在授课之初需要运用巧妙地课程导入,引起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在授课过程中需要教师利用通过科学设置课程提问的方式,引起学生的关注,使学生大脑在课堂中能够高速运转;在课后需要教师合理布置课程作业,让学生在作业中巩固课上所学的数学知识,从而提高课堂效率。以下即是对这三方面授课方式的具体分析。
一、巧妙设置课程导入
课程导入是数学课程开始进行的关键,巧妙的课程导入设置能够激发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教师的富有趣味性或引导性的语言表达能够激发小学生的思维兴趣,从而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效率。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需要运用恰当的导入语言引起学生对新知识、新内容的探求。良好的课程导入不仅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起到沟通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明确课堂的教学目标、启迪学生的学习思维等作用。[1]
如,在讲授五年级下册的《长方体与正方体的体积》这一课内容时,笔者以为学生讲述故事的形式将学生带入课堂学习之中:曾经有一只乌鸦,有一天它非常口渴,想要喝水,它飞了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找到任何河流和湖泊,只见一片空地上放着半杯水,但是它的嘴太短,怎么也够不到杯中的水,忽然间,乌鸦看到地上的石子,于是它灵机一动,将许多石子放入水杯之中,于是杯中的水慢慢上升到杯口,乌鸦随之也喝到了水。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学生听课的状态都非常认真,很明显地已经进入了学习的状态,这时还需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引发学生进一步的思考:“通过这一故事,大家知道为什么杯中的水会上升吗?”学生能够根据这一问题进行思考,这就达到了引起学生学习欲望的目的。[2]
二、科学设置课程提问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课程提问的设置也需要数学教师将其中的问题进行有效的规划与处理,根据课堂状态、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进度提问不同内容的问题,可以让学生能够从中扩宽知识领域,进入更进一步的数学学习之中。当学生对课堂内容产生倦怠时,科学的课程提问可以引起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关注度,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学生对课程内容理解通透之后,科学的课程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热情。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需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在适当的时机进行课程提问,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如,在学习《统计与概率》这一课程内容时,笔者在授课过程中观察到学生的学习兴致不高,为了引起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关注,笔者向学生提出了与学生生活相关的问题:大家有统计过班中同学的兴趣活动吗?通过对这一问题的提出,马上将学生从倦怠的课堂氛围中解脱出来,随后让学生立即制作相关的表格,记录班中同学的兴趣爱好,并将其制成条形统计图,从而使学生学会运用课堂中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三、合理布置课程作业
小学数学教学中,还需数学教师在讲授课程之后,合理布置课程作业,让学生通过对作业内容中问题的解答与计算,掌握课堂中教师讲授的数学知识,并能够运用作业形式检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让学生能够在对数学知识的解答与计算中展示自己所学内容。当然,教师在布置数学课程的作业内容时,需要注意不要布置过于繁杂的作业内容,以免让学生对这种作业形式产生厌倦心理,同时大量的作业任务,也会降低学生解答数学问题的准确性,扼杀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授课之后,需要数学教师布置适量的、与课堂内容相关的作业内容,以帮助学生巩固课程知识。
如,在学习《平均数》这一课程内容时,笔者为学生布置了课本中的课后习题,课后习题中的问题相对较为简单,能够让学生在解答问题时锻炼学生的计算能力,对课上数学知识的掌握能力。在下次课程中,数学教师需要在课堂中讲授课后习题中的内容,帮助学生理清习题中的做题思路,并给予相应的课程答案。如,其中一道题目的内容是:已知肖扬同学周一至周五每天上学所花费的时间分别为:15、17、14、16、18分钟,问她平均每天上学要花多少时间?这就需要学生首先计算出5天内一共花费的时间,再用总时长除以天数5,所得结果即为每天上学花费时间的平均数值。其计算公式应列为:(15+17+14+16+18)÷5=16,所以肖扬同学平均每天上学要花16分钟。
总体看来,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运用巧妙设置课程导入的方式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从而提高课堂效率;科学设置课程提问的方式可以提高学生对课堂中的关注度,让学生能够时刻保持积极地学习状态;合理布置课程作业的方式则是对学生课上知识的巩固,从而使学生熟练掌握并运用课上知识进行解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