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素养提升之支点
2018-02-23
(福建省厦门市海沧中学 361000)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当前我国教育正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这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我们教师任重而道远。德国教育家第多惠斯说:“正如没有人能把自己所没有的东西给予别人一样,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所以教师应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身的素养。从而适应社会的发展。那么在新的历史时期,教师素养应从哪些方面着力提高呢?翻阅相关教育理论书籍,我以为,教师素养应涵盖以下几个方面:[1]
一、教育理念素养
现代教师应该具有与时代精神相通的教育理念,教师对教育工作的本质、责任以及特点要有深刻的理解。要认识到教师所从事的事业是关系到社会的发展和民族与国家的未来,关系到每个人的生命价值和每个家庭的幸福与希望的重要事业,从而形成对事业的责任感、崇高感和荣誉感。在这种正确理念的支持下,教师在工作中才能做到以素质教育为本,把发展人的智力、开发人的个性放在首位;才能不断开拓自己的事业,努力寻求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同时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地完善自己,充实自己,形成自己独特的教育教学风格,实现由“工匠型”教师向“专家型”教师的转变;才能淡薄功利,全心全意地把知识、智慧、爱心全部奉献给学生。
二、职业道德素养
最能体现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的是:“三爱”。一是爱事业。一个有事业心的人,他始终会抱有较高的责任感,使命感,为了成就事业,他可以不遗余力地做出最大奉献;二是爱学生。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技能的全部奥秘就是如何热爱学生。”教师要尊重、保护、关爱学生。要面对每一个学生充分发挥师爱的广博性和持久性,激励学生积极性。三是爱自己。要通过自己的勤奋、智慧展示自己积极向上的人生追求。通过一流的工作实绩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
教师要强化爱岗敬业意识,模范遵守社会公德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当好“蜡烛”、“园丁”。在教书育人的岗位上,努力成为引导社会进步思想者、实践者。
三、完善专业素养
一个称职的教师先需具备起码的三点:一扎实学科专业知识;二是足够的教育学知识;三是熟练的职业技能;普通话、媒体应用、组织管理等方面的能力和水平。除这三点外他还必须具有完善能力结构的要求,教师要善于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和周围发生的教育现象进行反思,从中发现问题来进行研究,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对新的教育问题、思想、方法等进行多方面的探索和创造,使教师工作更具有创造性和内在的魅力,使自己更合乎于一个现代教师素养的要求。
四、健康心理素养
心理健康是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基本条件,对一名教师来说更加重要。它不仅是教师自身健康生活的需要,而且在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学生的一些消极心理或心理障碍常常和某些教师不健康心理的影响有着直接关系,为此,教师在学生中间首先要注意保持乐观的心境,保持积极振奋的精神状态,不断追求事业上的成就;其次,教师在学生面前要保持稳定的情绪,始终要将思考的快乐和收获的喜悦送给学生;再有,教师要有宽容的心理,要能够容忍学生的无知,宽容学生的过错,使学生在愉快和环境中健康成长。[2]
五、人文素养
教师要有人文学养。新的历史时期,教育更多地赋予了人文内涵,而“潜移默化”是渗透了人文精神的行之有效的手段。教师必须建立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广博的知识体系,尤其是对相关科知识有相当的积累。
教师要有丰富的情感。教育是生命碰撞生命的过程,不重视情感的教育只能是失败的教育。教师要注重情感教育。教师要有儒雅之气。在日常生活中要谈吐高雅、举止文雅、交往大雅。情感要不落俗套,事业不为物欲所累,生活不为世俗所赘。
六、创新素养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教师必须具备创新素养,要创造性的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因为“人不可能同时踏入同一条河流”。教师的对象永远存在差异。教师的教育思想要开明,只有思想开明,才有可能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创新环境,才更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善待学困生、双差生,设法保护和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在一定范围内,允许有不同的声音,不同的见解,保护学生的创造热情。
毋庸置疑,时代已对教师素养大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只有凭借着“教师素养提升这个支点来撬动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固有的滞后的教育模式,重新建构新的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框架。我们学校的素质教育才可能与时俱进,显现出勃勃生机,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