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规模决定因素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一个文献综述
2018-02-23张晓恒周应恒
张晓恒 周应恒
(1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0; 2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江苏南京 210095)
一、引言
截至2014年,我国粮食产业实现连续十一年增产,其中稻谷产量由2003年的1.61亿吨增长到2014年的2.06亿吨,年均增长率为2.3%。然而,在稻谷产量保持增长的形势下,我国稻谷的进口量和库存量也同时增加。稻谷进口量在2012年之前基本保持在50万吨以内,但是2012年进口量迅速增加到236.9万吨,并且之后几年一直维持在200万吨以上。进口粮食挤占国内粮食市场份额,国内粮食被迫进入仓库并且造成库存“堰塞湖”,这引起中国政府和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造成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我国粮食缺乏竞争力,一方面由于近年来国际市场稻谷价格下跌,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升值以及国际石油价格暴跌引发的贸易粮运输成本下降,国际市场稻谷价格“天花板”不断下移[1];另一方面是近年来我国粮食生产成本不断攀升,推动国内粮食市场价格顶破国际价格“天花板”。为了应对我国粮食生产缺乏竞争力的问题,中央政府通过多种措施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扩大粮食经营规模,并且取得了显著成效,适度规模经营主体数量迅速增加。
2014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指出适度规模经营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农业适度规模发展要与城镇化进程和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相适应,要与农业科技进步和生产手段进程相适应,要与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提高相适应。该《意见》还指出,现阶段应该重点扶持土地经营规模相当于当地农户平均承包面积10~15倍、务农收入相当于当地二三产业务工收入的农户。中央政府从我国的现实情况出发,认为经营规模主要受到农业技术、劳动力转移水平以及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等因素影响,要求适度规模经营水平要与以上条件相适应。那么,学术界对农业经营规模的决定因素有哪些研究成果呢?尤其是当劳动力顺利实现转移,农业技术和社会化服务水平达到较高程度后,农业经营规模还会受到哪些因素影响。此外,农业经营规模扩大对农业生产将产生哪些影响?在我国粮食竞争力不断下降的背景下,通过扩大经营规模是否能够降低生产成本从而提升竞争力呢?对以上问题进行综述有助于中央政府完善相关政策,同时也有助于感兴趣的学者对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本文主要以粮食规模经营为重点,但不仅仅局限于粮食领域,对畜禽养殖业方面的相关文献也进行了回顾。对于以上问题,相关学者已经做了一些研究。郭熙保和冯玲玲[2]将影响农户规模的因素分为内生因素和外生因素,内生因素包括要素价格、非农就业、农业收入、技术进步等经济发展因素;外生因素包括经济危机、土壤质量、土地制度、殖民侵略等经济发展以外的因素,并对相关研究做了简单的综述。石晓平和郎海如[3]重点综述了农业经营规模对农业生产率的影响,包括土地、劳动等单要素效率、农业生产的技术效率以及全要素生产率。陈秧分等[4]、许庆和尹荣梁[5]对适度规模经营的内涵、适度规模的测算标准以及适度规模的实现路径等问题进行了综述。本文将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重点综述农业经营者管理能力对经营规模的影响,以及扩大农业经营规模对农户技术选择、农户资源配置效率以及农业生产成本的影响。
二、经营规模的影响因素
农户经营规模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除已有研究所列举的因素以外,影响农户经营规模的因素还包括人地禀赋、市场竞争环境以及农业经营者管理能力等。
(一)人地禀赋
人地禀赋是农户经营规模的基础。在农业粗放经营的阶段,技术水平非常落后,农业生产以人力、畜力为主,农户经营规模主要由农户家庭劳动力人数、畜力数量决定[6]。在技术水平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土地资源丰裕的国家,如美国、澳大利亚等新大陆国家,农业经营规模相对较大;而大多数亚洲国家,尤其是中国、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农户规模相对较小[7]。
(二)农业与土地政策
农业与土地政策是决定农户经营规模分布的重要因素。一些发展中国家或者发达国家曾经处于发展中阶段时,均采取过控制农户土地规模界限的相关政策。速水佑次郎和神门善久[8]指出,如果没有农地制度的限制,具有规模经济效应的农业机械的普及将充分发挥大规模经营的优势,从而导致土地逐渐向大规模农户集中。在韩国农村改革之前,土地主要集中在少部分人手中,无地农户通过租借土地进行农业生产,支付较高的地租,1950年韩国政府推动土地改革,从地主那里购买土地,发给小农户或者无地农户,政府规定规模不可超过3公顷,而且限制规模扩大[9]。Adamopoulos 和 Restuccia[10]通过对全球多个国家农业相关数据的分析表明,投入要素差异仅解释了各个国家农业经营规模差异的25%,而剩余的部分主要归因于农业政策和制度所造成的农户资源配置的扭曲,这些政策主要包括实施明确的土地规模上限,超过上限的农户将被分解(包括孟加拉、智利、巴基斯坦、印度、韩国、菲律宾等);规定经营规模区间(如印度尼西亚和津巴布韦);征收土地累进税,大规模农户税率高于小规模农户(如巴西、巴基斯坦等)以及一些只针对小规模农户的投入要素补贴①更详细的信息可以参考Adamopoulos和Restuccia(2014)原文。。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历了三次重大的农地制度改革,第一次土地改革是在1953年之前,没收地主的土地并分发给没有土地的农户;随后进行第二次土地改革,实施公社化运动,农户将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入社,农业经营规模迅速扩大,但这次改革以失败告终;第三次土地改革是1978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9]。韩俊[11]认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种“均田制”政策限制了我国农户经营规模的扩大。但是也有一些国家积极鼓励规模经营,日本政府在1961年通过《农业基本法》,并采取多项鼓励规模经营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农户的经营规模,缩小农业与非农业的收入差距[9]。除了一些特定政策对农户经营规模产生直接影响以外,从实证角度总体评价农业政策对农户经营规模的影响是非常复杂甚至是不可能的,因为农户规模是各种政策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各种政策的作用机理是不一样的,比如补贴政策可能导致一些生产力较低的农户存活的更久,一些针对土地或者其他生产资料补贴的政策可能让生产资料所有者受益,但农业经营者规模不会变化[12]。从特定产品和特定政策角度来看,农业政策对经营规模的影响最终将取决于补贴产品的供给弹性、补贴产品与其竞争产品的相对补贴力度、生产要素的可获得性以及潜在的风险偏好[12]。
(三)非农就业机会与农业劳动力机会成本
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劳动力机会成本上升并向非农产业转移是经营规模扩大的条件。劳动力成本上升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趋势。著名的二元经济结构理论认为,经济发展过程是现代工业部门相对于传统农业部门的扩张过程,这一扩张过程会不断把传统农业部门中的剩余劳动力转移到现代部门。在初始阶段,劳动力可以无限供给;而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劳动力由剩余变为短缺,相应的劳动力供给曲线开始向上倾斜,工资水平也开始不断提高[13]。由于缺乏非农就业机会,发展中国家农村劳动力机会成本低于发达国家,因此,农业经营规模也低于发达国家。世界粮农组织报告显示,世界上最穷的20%的国家的平均规模为1.6公顷,而最富裕的20%的国家的平均规模为 54.1 公顷,相差 34 倍[10][14]。
(四)投入要素相对价格变化诱发技术进步
生产要素相对价格变化诱致技术进步与创新是经营规模扩大的驱动力。诱致性创新理论认为生产要素相对价格的变化诱致技术创新[15]。Kislev and Peterson[16]假设农户将所有的时间用于农业并且没有雇工,构建实证模型,发现农业劳动力的机会成本与机械服务的价格决定了农业生产中机械与劳动两种要素的投入比例,并且机械—劳动比重的变化完全解释了美国1930-1970年间农户规模的增长,技术进步和规模经济并没有起到作用。机械化是对成本不断上升的劳动力的一种替代,进而减少农业对劳动力的需求,加之城镇化发展提供了更多的非农就业机会,促进农场规模的增加[7][17][18]。朱希刚[19]认为农户种植业生产规模的变动是由技术进步推动的。Liu et al.[20]研究发现,在我国劳动力机会成本不断上升的背景下,无论是大型、中型还是小型机械,均对劳动具有较强的替代效应。此外,Fan 和 Chan-Kang[9]指出,工业化发展带来的机械、化肥、农药等现代要素可能也降低了对劳动力的需求,农业规模趋向于扩大。然而,Sumner[12]指出美国很多农场的情况与Kislev和Peterson[16]描述的情况不太相符,随着农业生产越来越复杂,并且需要更加专业的知识,一些农场主不再自己操作机器设备,劳动力节约型技术可能仅仅增加单位面积雇佣劳动的比重,但农户的规模和产出并不会变化。在当前美国农业产业中,农户经营规模差异主要是管理能力导致的[12]。
(五)市场竞争
市场竞争因素是农户规模变化的又一重要因素。Mosheim和Lovell[21]认为美国奶牛产业产品供大于求导致不具有成本优势的小规模农户数量下降,生产主体结构发生变化,大规模经营主体比重增加。近年来,我国农产品生产成本攀升,国际竞争力下降,政府部门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希望通过扩大规模提高产品竞争力[7]。
现阶段,我国农业生产的资源禀赋是人多地少,人均规模细小,但近年来城镇化、工业化迅速发展,非农就业机会增加,劳动力价格相对于其他要素价格上升,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加之相关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机械装备水平不断提升,这些因素均为我国扩大农业经营规模提供了条件。同时,我国面临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压力,粮食产品竞争力下降,积极稳妥地扩大经营规模是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措施。
(六)农业经营者管理能力
Sumner[12]认为农业技术相对成熟、农业政策扭曲较少的美国,劳动力节约型技术的使用将无法增加农场规模,而当前美国农户经营规模的差异将主要取决于管理能力的差异。Lucas[22]强调了管理能力在企业规模分布中的作用。Sumner[12]指出管理能力在农业经营中的重要性越来越接近非农行业。农业经营对管理能力的要求将随着农业生产的复杂程度、信息技术发展水平以及管理价格波动与气候风险难度的提高而提高[23]。Lund和Hill[24]认为,小规模农户的管理能力如果与其当前的经营规模是匹配的,那么,小规模农户进一步扩大规模可能无法高效经营,容易导致相对效率的损失。Sumner和Leiby[25]研究认为经营者管理能力的提高能够解释农户平均规模的增长。Adamopoulos和 Restuccia[10]基于对世界主要国家农业经营规模差异的观察,构建两部门模型,认为农业经营者管理能力是有差异的,管理能力分布决定农户经营规模的分布。Assuncao和Ghatak[26]通过构建理论模型分析认为,即使在土地、劳动力等投入要素不存在规模报酬递减的情况下,由于农户管理能力的差异将导致经营规模与生产力之间呈现负向关系,如果不控制管理能力将导致生产力与规模间的负向关系被高估。
Griliches[27]认为在生产函数中遗漏管理能力这个投入要素可能造成估计的规模弹性有偏误。但是,没有一种简单的方法可以测算农户管理能力,这对实证分析提出了挑战[28]。Mundlak[29]在管理能力对农户生产影响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他通过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消除不可观察的农户管理能力对生产函数估计的影响。Dawson和Hubbard[30]使用每头奶牛的饲料成本作为管理能力的代理变量,实证结果表明,具有较高管理能力的农户能够以较低的成本生产给定的产量,并且管理能力较高的农户产出水平也比较高。Alvarez和Arias[31]实证分析了管理能力对农户奶牛生产成本的影响,他首先通过生产函数计算农户的技术效率,以农户技术效率的排序作为农户管理能力的代理变量,实证结果表明,当控制农户管理能力不变时,规模扩大将对生产成本产生负面影响。
Sumner[12]从多个角度说明农业经营者管理能力对经营规模的影响 :第一,“L形”成本曲线预示农场的最优规模应该相差不大,即规模经济理论无法解释实际生产过程中农户经营规模的巨大差异,Sumner从范围经济的角度进行解释,认为农户人力资本的差异导致其机会成本存在差异,从而小规模农户相对于大规模农户也可能保持竞争优势,即具有不同人力资本的农户其最优规模不同。第二,规模较大的农户更需要注重风险管理以及资源配置,他们会租用适合种植不同产品的土地来降低经营风险,他们会进行玉米和大豆的轮作,延长机械以及劳动力的使用时间。第三,大规模农户资本相对丰裕,他们一般租用土地,通过合同的形式雇佣管理人员,与他们共同分享利润和成本,不直接参与经营,具体的合同安排因不同的情况以及农户与雇工的能力而定。第四,管理能力具有不可分割性,可能限制农户实现规模经济以及经营规模的增长潜力,经典的分层管理体系在农业中并不适用,因为有些农业生产具有地域性和特殊性,只能依赖家庭经营。第五,当农户非农工资相对于资本的成本增加时,农户将拥有更多的资本,那么,使用资本替代农场经营者与管理时间,而不是雇佣劳动,此时,农户经营规模将扩大。第六,农业经营越来越需要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订立专业服务合同,因此,农场规模必须足够大到能吸引并留住具有较强经营管理能力的人才。此外,大规模农场管理者较高的收入将进一步激励农场规模扩大。第七,有能力的农业经营者在获得土地和其他投入要素方面更具有竞争力,并且,只有足够大的经营规模才能施展他们的管理能力,获得较高的收入,最近的分析也表明,销售额在25万美元以上的农场中有44%的经营者曾经从事管理或者专业领域工作,而小规模农场的比重仅有35%,大规模农场中有一半的经营者曾经从事过农业工作或者在政府部门工作[23]。第八,农业产业中管理能力较高的经营者会替代管理能力较低的经营者,这种替代过程诱致技术进步和信息系统升级,使得管理能力强的经营者经营更多的面积,以寻求更高收入的机会。
由于从事农业的相对收益较低,大量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此外,有些国家由于资源或者政策原因,农户扩大经营规模受到诸多限制,这导致有能力的人离开农业,留下能力相对较弱的人经营农业[12]。但是,我国未来改革的方向是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并且农业改革的方向是价补分离,更多地发挥市场的作用。在此背景下,我国相关部门和政策制定者应该更多地关注管理能力对农业经营的影响,在推进适度规模经营的过程中注重对农业经营者管理能力的培训。当前的培训更多地聚焦于产中相关技能的培训,但是随着价补分离政策的实施,应该提高农户风险管理能力。
三、经营规模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有利于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和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利于保障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有利于促进农业技术推广应用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大量研究聚焦于经营规模与土地、劳动等单要素生产率方面,大多数研究认为,随着经营规模的扩大,土地生产率下降、劳动生产率上升[10][32][33],但 Wang et al.[34]认为随着基础设施条件的完善以及机械化技术的成熟,规模扩大并不会导致土地产出下降。要素投入和全要素生产率(TFP)是农业增长的两大源泉,要素投入增长对我国农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资源的有限性与稀缺性决定农业不可能依赖要素的无限扩张,尤其是我国农业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未来农业发展只能依赖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35]。全要素生产率是20世纪重要的研究主题[28],全要素生产率分为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和配置效率[36]。关于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最初采用指数的形式,投入要素增长无法解释的产出增长即为全要素增长[28][37]。在 1947-1985 年间,全要素生产率对美国农业产出的贡献达到82%,高于非农部门[38]。
(一)经营规模与技术采纳的关系研究
Fan 和 Chan-Kang[9]指出在很多亚洲国家,小规模农户很难获得贷款和技术服务,农业绿色革命的新技术一般也由大规模农户先采纳,然后是小规模农户,但是大规模农户先于小规模农户采纳新技术可能导致小规模农户无法受益于新技术带来的产量优势。Rasmussen[39]也指出技术发展与创新可能以提高成本效率或者提高产量的形式带来成本优势,而新技术一般以支持大规模企业或农户为主。赵肖柯和周波[40]认为大规模农户相对于小规模农户在技术选择和采用上具有代表性和示范效应。展进涛和陈超[41]研究认为经营规模越大,农户对技术的需求越大,并且更偏好于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的技术指导。刘红梅等[42]认为土地规模是影响农户采用节水灌溉技术的主要因素之一,土地经营规模越大,农户越倾向于采用节水灌溉等先进的农业技术。以上学者均认为大规模农户在采纳新技术方面比小规模农户有优势。关于具体技术对规模的影响在上文已经阐述,Sumner[12]从总体层面指出“L”形成本曲线的最优点将会随着技术的进步而逐渐变大。
效率损失是农户能否在市场竞争中存活的一个重要因素[43][44],美国奶牛产业中,大规模相对于小规模更有效率,很多低效的小规模农户退出生产,一些效率较高的大规模农户继续经营,并且将提供质优价廉的产品[45]。研究农户效率损失的类别对农业改革、农业教育以及其他相关政策制定至关重要。如果能够测算不同规模农户的效率损失对成本的贡献,那么,就可以通过合适的政策设计、土地制度改革,在不增加要素投入的情况下估算农业增长的空间[46][47]。
(二)经营规模与技术效率的关系研究
关于经营规模与农户生产技术效率的关系,目前有三种观点:一是经营规模与技术效率呈现负向关系;二是经营规模与生产效率呈现倒“U”形或者正向关系;三是经营规模与生产技术效率之间并没有显著的关系。
其中,经营规模与技术效率呈现负向关系最为经典。Lau 和 Yotopoulos[46][48],Yotopoulos 和Lau[47]第一次使用利润函数实证分析农户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和配置效率,实证结果表明小规模农户的技术效率要高于大规模农户。小规模农户可以充分使用其掌握的资源,尤其是劳动力资源,并且小规模农户大多采用自家的劳动力,没有监督问题,因此,小规模农户是有效率的,对于贫困的亚洲地区来说,小规模经营是最合适的经营模式[9]。
Paul et al.[49]认为大规模农场比小规模农场更富有生产力和效率。刘天军和蔡起华[50]研究认为经营规模扩大对农户生产技术效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速水佑次郎和神门善久[8]指出大规模农户机械使用效率高于小规模农户,因为随着规模的扩大,分散小块的土地被整合,许多边角的离散土地被利用起来,便于机械化耕作[51]。Alvarez和Arias[52]在控制投入与产出价格的基础上研究认为技术效率与规模呈现正相关。耿献辉等[53]研究认为土地规模的扩大有利于新疆棉农技术效率的提高。然而,李谷成等[54]认为农户扩大规模虽然可以改善技术效率水平,但盲目扩大规模往往会得不偿失。刘七军和李昭楠[55]认为农户规模与生产技术效率间呈现倒“U”形关系。屈小博[56]对陕西果农的分析表明,农户经营规模与生产技术效率同样呈现倒“U”形关系。金福良等[57]认为农户油菜种植规模与技术效率呈“U”形趋势。
此外,李谷成等[33]通过对湖北省1999-2003年农户微观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农业生产的全要素生产率和技术效率与农户规模并不相关。
Bravo-Ureta 和 Rieger[58]通过使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和成本函数的对偶性,分析奶牛养殖农户的技术效率和配置效率,实证结果显示,随着经营规模的扩大,技术效率和配置效率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技术效率随着规模的扩大呈现上升趋势,而配置效率则呈现下降趋势。
(三)经营规模与配置效率的关系研究
由于配置效率的计算非常复杂,在大量研究农业效率的文献中鲜有研究考虑配置效率,尤其是明确区分技术效率与配置效率。资源配置是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内容,资源配置的效率将影响经济决策。Kumbhakar[59]利用成本函数和成本份额方程推导了配置非效率的计算方法。Atkinson和Cornwell[60]认为在提高成本、改变要素投入方面,配置非效率比技术非效率贡献更大。Hall和Leveen[61]指出小规模农户资源错配的概率更高,并且导致效率损失成本上升。Kumbhakar[62]强调能够有效配置投入与产出的农户在市场竞争中具有更多的存活机会。Maietta[63]研究发现效率损失成本占总成本的69%,并且通过影子成本函数将成本非效率分解为技术非效率和配置非效率,随着规模的扩大,配置非效率下降,但技术非效率上升,并且技术非效率是导致成本非效率的主要原因。但是,Mosheim和Lovell[21]研究发现随着规模的扩大,技术效率损失和配置效率损失均呈现下降趋势,但配置效率损失的成本相对更高。Fan[64]通过对中国农业生产的数据分析发现,效率提升对中国农业增长做出重要贡献,在改革的第一阶段(1979-1984年)技术效率提升非常明显,但是相对于第一阶段,第二阶段改革中技术效率和配置效率贡献均显著下降。在城镇化背景下,可以通过加快土地流转、促进土地规模经营等土地整合措施增加农户土地投入,提高农户资源配置效率;加大技术推广力度和通过正规或非正规教育加强农民尤其是女性农业生产者对农业技术的吸纳能力是提高农户技术效率的根本途径[35]。
(四)经营规模与农业生产成本的关系研究
很多研究认为农户的成本曲线呈现“L”形特征[12][31][61],这意味着小规模农户扩大规模能够获得规模经济,但是对于大规模农户而言,并没有足够的激励使其进一步通过扩大规模降低成本[28]。规模经济产生的原因主要分为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内部规模经济主要是由于我国农业生产中生产要素投入同比例变化、经营土地面积扩大和零散土地整理等三种情况;外部规模经济主要是由于直接生产过程之外的公共设施、市场集聚、产业关联等规模变动的效益流入情况所带来[65][66]。具体而言,单位平均成本下降可能是因为农业生产过程中某些固定资产投入具有不可分割性,如耕地、收割、烘干等的机械以及农产品加工、储藏设施建设等,随着农户规模的扩大,单位产品分摊的成本开始下降[39]。此外,大规模企业或者农户可能通过规模优势在采购生产要素时获得折扣,实现货币的外部性:一方面是大量采购可以节省一些不必要的成本;另一方面是大量采购可以形成谈判能力[31][39]。Avillez[67]从资源使用效率和风险管理的角度,指出大规模相对于小规模的优势是资本成本更低、资源使用的效率更高以及更好的风险管理意识。
Tweeten etal[68]认为墨西哥种植业和畜禽养殖业存在规模经济,因为银行更愿意向大规模农户贷款,从而大规模农户有能力进行技术投资。相对美国而言,我国土地密集型产品成本较高,而劳动密集型产品成本较低,除了通过科技提高产量外,只有通过扩大土地经营规模才能解决生产成本较高的问题[69]。许庆等[65]在对我国春小麦、冬小麦、早籼稻、中晚籼稻、粳稻和玉米等粮食作物研究的基础上,认为粳稻生产存在规模报酬递减的情况,即从事规模经营并没有降低单位产品的成本。李文明等[70]基于全国稻谷种植户调查数据分析认为,当经营规模超过80亩时,单位产品总成本降低。
四、结论与展望
国内外学者对经营规模的决定因素以及经营规模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关于经营规模决定因素方面,人地禀赋、非农就业机会、投入要素相对价格变化所诱发的技术进步、农业与土地制度、市场竞争环境等因素均对农业经营规模产生影响,但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各因素的影响程度可能存在差异。此外,在政策扭曲相对较小,农业技术与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水平较高的国家,农户经营管理能力可能成为决定农户经营规模的核心因素,但国内研究主要关注以上几个因素,鲜有研究关注经营管理能力对农业经营规模的影响。在经营规模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方面,农业经营规模的变化不仅会对化肥、劳动等相关投入要素产生影响,还会对农户技术选择、技术效率和配置效率产生影响,从而进一步对农户生产成本以及成本结构产生影响,但国内鲜有研究从效率损失的角度对农户粮食生产成本进行分解。
在我国农业竞争力逐年下降,但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迅速推进的背景下。在今后的相关研究可以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我国农业经营主体经营规模结构对我国农业生产成本以及成本结构的影响;二是效率损失是农业生产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比较技术效率损失和配置效率损失在农业生产成本中所扮演的角色;三是在我国农业市场化改革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农产品价格将逐渐由市场决定,农业补贴对农业生产的扭曲将逐渐降低,那么农业经营者管理能力将对农业经营规模产生重要影响。
[1]陈锡文.中国粮食政策调整方向[J].中国经济报告,2015,(12):19-21.
[2]郭熙保,冯玲玲.家庭农场规模的决定因素分析:理论与实证[J].中国农村经济,2015,(05):82-95.
[3]石晓平,郎海如.农地经营规模与农业生产率研究综述[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3(2):76-84.
[4]陈秧分,孙炜琳,薛桂霞.粮食适度经营规模的文献评述与理论思考[J].中国土地科学,2015,(05):8-15.
[5]许庆,尹荣梁.中国农地适度规模经营问题研究综述[J].中国土地科学,2010,24(4):75-80.
[6]速水佑次郎,弗农.拉坦.农业发展:国际前景[M].商务印书馆,2014.
[7]周应恒,胡凌啸,严斌剑.农业经营主体和经营规模演化的国际经验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15,(09):80-95.
[8]速水佑次郎,神门善久.农业经济论[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9]Fan Shenggen,Connie Chan-Kang.Is Small Beautiful? Farm Size,Productivity,and Poverty in Asian Agriculture[J].Agricultural Economics,2005,32(1):135-146.
[10]Adamopoulos Tasso,Diego Restuccia.The Size of Farms and International Productivity Differences[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14,104(6):1667-1697.
[11]韩俊.土地政策:从小规模均田制走向适度规模经营[J].调研世界,1998,(5):8-9.
[12]Sumner A.Daniel.American Farms Keep Growing:Size,Productivity,and Policy[J].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2014,28(1):147-166.
[13]Lewis W.A.Economic Development with Unlimited Supplies of Labour [J].The Manchester School,1954,22(2):139-191.
[14]周应恒,张晓恒,耿献辉.我国种植业经营主体发展趋势[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4(4):1-8.
[15]Hicks J.R.The Theory ofWages.Macmillan,London,1932.
[16]Kislev Yoav,Willis Peterson.Prices,Technology,and Farm Size [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82,90(3):578-595.
[17]Ruttan Vernon W.Technology,Growth,and Development:An Induced Innovation Perspective [M].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1.
[18]Gardner B.L.American Agriculture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M].Cambridge,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2002.
[19]朱希刚.种植业生产技术进步评价和经营规模对策[J].农业技术经济,1991,(1):9-18.
[20]Liu Yumei,Wuyang Hu,Simon Jette-Nantel,Zhihong Tian.The Influence of Labor Price Change on A-gricultural Machinery Usage in Chinese Agriculture[J].Canadi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2014,62(2):219-243.
[21]Mosheim Roberto,Lovell C.A.Knox.Scale E-conomies and Inefficiency of U.S.Dairy Farms[J].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2009,91(3):777-794.
[22]Lucas R.E.Jr.On the Size Distribution of Business Firms[J].The Bell Journal of Economics,1978,9(2):508-523.
[23]Brown Jason P.,Jeremy G.Weber.The Off-Farm Occupations of U.S.Farm Operators and Their Spouses.Economic Information Bulletin 117,Economic Research Service[R].USDepartmentof Agriculture,2013.
[24]Lund P.J.,P.G.Hill.Farm Size,Efficiency and Economies of Size [J].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1979,(30):145-157.
[25]Sumner Daniel A.,James D.Leiby.An Econometric Analysis of the Effects of Human Capital on Size and Growth among Dairy Farms [J].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1987,69(2):465-470.
[26]Assuncao Juliano J.,M.Ghatak.Can unobserved heterogeneity in farmer ability explain the inverse relationship between farm size and productivity[J].Economics Letters,2003,80(2):189-194.
[27]Griliches Z.Hybrid Corn:An Exploration in the E-conomics of Technological Change [J].Econometrical,1957,(25):501-522.
[28]Chavas Jean-Paul,Robert G.Chambers,Rulon D.Pope.Production Economics and Farm Management:a Century of Contributions [J].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2010,92(2):356-375.
[29]Mundlak Y.An Empirical Production Function Free of Management Bias[J].Journal of Farm Economics,1961,(43):44-66.
[30]Dawson P.J.,L.J.Hubbard.Management and Size Economics in the England and Wales Dairy Sector[J].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1987,38(1):27-38.
[31]Alvarez Antonio,Carlos Arias.Diseconomies of Size with Fixed Managerial Ability[J].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2003,85(1):134-142.
[32]Eswaran M.,A.Kotwal.Access to Capital and Agrarian Production Organization [J].Economic Journal,1986,(96):482-498.
[33]李谷成,冯中朝,范丽霞.小农户真的更加具有效率吗?——来自湖北省的经验证据[J].经济学,2009,9(1):95-124.
[34]Wang Jianying,Kevin Z.Chen,Sunipa Das Gupta,Zuhui Huang.Is Small Still Beautiful? A Coparative Study of Rice Farm Size and Productivity in China and India[J].China Agricultural Economic Review,2015,7(3):484-509.
[35]许庆.技术效率、配置效率与中国的粮食生产[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3(8):84-95.
[36]Tian Xu,Xiaohua Yu.The Enigmas of TFP in China:A meta -analysis.China Economic Review [J],2012,23(2):396-414.
[37]Fan Shenggen.Production and productivity growth in Chinese agriculture:new measurement and evidence[J].Food Policy,1997,22(3):213-228.
[38]Jorgenson Dale W.,Frank M.Gollop.Productivity Growth in U.S.Agriculture:A Postwar Perspective [J].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1992,74:745-750.
[39]Rasmussen Svend.Production Economics,the Basic Theory of Production Optimisation [M].Springer Texts in Business and Economics,Second Edition,2012.
[40]赵肖柯,周波.种稻大户对农业新技术认知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江西省1077户农户的调查[J].中国农村观察,2012,(04):29-36.
[41]展进涛,陈超.劳动力转移对农户农业技术选择的影响——基于全国农户微观数据的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9,(03):75-84.
[42]刘红梅,王克强,黄智俊.影响中国农户采用节水灌溉技术行为的因素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8,(04):44-54.
[43]Tauer L.Efficiency and Competitiveness of the Small New York Dairy Farm [J].Journal of Dairy Science,2001,(84):2573-2576.
[44]Alvarez,A.,J.del Corral,D.Solis,and J.A.Perez.Does Intensification Improve the Economic Efficiency of Dairy Farms[J]Journal of Dairy Science,2008,91(9):3693-3698.
[45]Dong Fengxia,David Hennessy,Helen H.Jensen.Size,Productivity and Exit Decision in Dairy Farms,Selected Paper prepared for presentation at the Agricultural&Applied Economics Association’s 2013 AAEA & CAES Joint AnnualMeeting,Washington DC,2013,(8):4-6.
[46]Lau Lawrence J.,Pan A.Yotopoulos.A Test for Relative Efficiency and Application to Indian Agriculture[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71,61(1):94-109.
[47]Yotopoulos Pan A,Lau Lawrence J.A Test for Relative Economic Efficiency:Some Further Results[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73,63(1):214-223.
[48]Lau Lawrence J.,Pan A.Yotopoulos.Profit,Supply,and Factor Demand Functions[J].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1972,(54):11-18.
[49]Paul Catherine Morrison,Richard Nehring,David Banker,Agapi Somwaru.Scale Economies and Efficiency in U.S.Agriculture:Are Traditional Farms History[J].Journal of Productivity Analysis,2004,(22):185-205.
[50]刘天军,蔡起华.不同经营规模农户的生产技术效率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13,(3):37-46.
[51]张丽丽,张丹,朱俊峰.中国小麦主产区农地经营规模与效率的实证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3,29(17):85-89.
[52]Alvarez Antonio,Arias Carlos.Technical Efficiency and Farm Size:a Conditional Analysis [J].Agricultural Economics,2004,(30):241-250.
[53]耿献辉,张晓恒,宋玉兰.农业灌溉用水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实证分析[J].自然资源学报,2014,29(6):934-943.
[54]李谷成,冯中朝,占绍文.家庭禀赋对农户家庭经营技术效率的影响冲击[J].统计研究,2008,25(1):35-42.
[55]刘七军,李昭楠.不同规模农户生产技术效率及灌溉用水效率差异研究——基于内陆干旱区农户微观调查数据[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2,(10):1375-1381.
[56]屈小博.不同规模农户生产技术效率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超越对数随机前沿生产函数与农户微观数据 [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3):27-35.
[57]金福良,王璐,李谷成,冯中朝.不同规模农户冬油菜生产技术效率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3,18(1):210-217.
[58]Bravo-Ureta Boris,Laszlo Rieger.Dairy Farm Efficiency Measurement Using Stochastic Frontier and Neoclassical Duality[J].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1991,(5):421-428.
[59]Kumbhakar,S.C.Modeling allocative inefficiency in a translog cost function and cost share equations:An exact relationship [J].Journal of Econometrics,1997,(76):351-356.
[60]Atkinson Scott E.,Christopher Cornwell.Parametric Estimation of Technical and Allocative Inefficiency with Panel Data [J].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view,1994,35(1):231-243.
[61]Hall,B.F.,E.P.Leveen.Farm Size and Economic Efficiency:The Case of California[J].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Economics,1978,(60):589-600.
[62]Kumbhakar Subal C.Short-Run Returns to Scale,Farm-Size,and Economic Efficiency[J].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1993,75(2):336-341.
[63]Maietta Ornella Wanda.The decomposition of cost inefficiency into technical and allocative components with panel data of Italian dairy farms [J].European Review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2000,27(4):473-495.
[64]Fan Shenggen.Technological change,technical and allocative efficiency in Chinese agriculture:the case of rice production in Jiangsu [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2000,(12):1-12.
[65]许庆,尹荣梁,章辉.规模经济、规模报酬与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基于我国粮食生产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11,(3):59-71.
[66]蔡昉,李周.我国农业中规模经济的存在和利用[J].当代经济科学,1990,(2):25-34.
[67]Avillez Ricardo de.A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Productivity Performance of the Canadian Primary Agriculture Sector,CSLSResearch Report,2011.
[68]Tweeten L.,Gray R.,Salcedo-Baca S.Structure of Farming under Freer Trade among NAFTA Countries.In Loyns,R.M.A.,Meilke K.,Knutson R.D.,Yunez Naude A.,Structure Change as a Source of Trade Disputes under NAFTA,Proceedings of the Seventh Agricultural and Food Policy Systems Information Workshop,98-128.
[69]黄季焜,马恒运.差在经营规模上——中国主要农产品生产成本国际比较[J].国际贸易,2000,(4):41-44.
[70]李文明,罗丹,陈洁,谢颜.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规模效益、产出水平与生产成本[J].中国农村经济,2015,(3):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