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将创新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养成

2018-02-23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8年28期
关键词:甲队知者想象

(辽宁省抚顺市新抚区西十路小学 辽宁抚顺 113008)

一、让创新能力在学习兴趣中孕育

学生掌握知识和获得技能的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复杂的认识过程, 而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是推动这种复杂认知活动的重要动力。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是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培养的前提。教育者应从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中解脱出来,着力培养学生强烈的探索动机和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刨根问底,凡接触同类事物,主动地选择新的方法和途径来解决问题。教师在课堂引导过程中创造的生动活泼、乐观愉快的气氛,培养学生对知识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在“能被2整除的数”一堂课中,老师请学生任意列举一个数,老师能快速判断它是否能被2整除。随着学生列举的数的增多,老师依然十分快速地判断出结果。“秘密”何在呢?学生们的兴趣被高度调动出来,学习热情高涨,以积极主动的态度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那再往下进行的共同探究活动,更容易让学生接受,教学效果自然也就很好了。正如《论语》所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如果我们能充分领会教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以满腔热情对待教学,就一定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原来并不枯燥,学生也就在不经意间成为一个乐知者。

二、让创新能力在开放教学中形成

开放式课堂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充分解放思想,大胆地根据自己的设想进行学习,这样有利于学生萌发创新意识,形成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因此,开放式的课堂教学对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无法替代的作用。

首先,开放的教学环境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创设民主和谐的心理环境和自主参与的教学情境是学生主动创新的前提,因此教师要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放胆交流,敢于创新,敢于质疑,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有机会创新。

例如:在教学“东西南北”时,不拘泥于课堂教学的形式,把学生带到操场上辨别东西南北后,让学生自己构建一幅学校平面示意图,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占有足够的思考时间,享有广阔的思维空间,不时迸发出创新的火花,创新意识逐步形成。

其次,开放的教学内容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他为学生的思维提供足够的空间,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沃土。教学中应根据教学的内容,适时的创造性处理教材,选编变开放题,为学生的发散思维设立发散点,从而在发散思维得到培养的同时,也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例如:在应用题教学中,教师设计这样一道练习题:同学们植树,三年级植了346棵,四年级植了403棵……?学生在解答这道题时,发现填充的所求问题不唯一,答案有多种。通过解答学生的发散思维得到发展,与此同时创造能力得到培养。

三、让创造能力在大胆想象中溢出

想象力是创造发明中实实在在的因素,丰富的想象是创造的翅膀。诱导学生大胆想象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为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有计划有目的地观察,并在观察中利用大脑中储存的信息展开丰富大胆的想象。

教学中应根据小学生年龄小,创造思维常常因知识经验不足而受阻这一点,在教学中适时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对数学问题广泛联想,积极探索,鼓励他们广开思路,作出与众不同、富有创新的设想,提出别出心裁的好解法。

如:教学观察物体时,教师在学生用正方体搭建物体前启发学生:飞机飞上蓝天是靠人类大量的想象才得以实现,可爱的小发明家们想一想用你们小组 所有的小正方体可以搭建一个什么物体?他有什么功能?学生们先静思,然后按照自己的想象去搭建理想中的物体,教师请学生们描绘自己的作品时,孩子们各抒己见,兴致勃勃地描绘自己的杰作。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让学生思维的骏马在广阔的天空中自由驰骋,不仅可以使问题可以圆满解决,而且灵灵犀聚通结出创造思维的奇花异果。

四、让创新能力在勤思质疑中升腾

古人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无疑则不进”。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创造的关键是思维。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一种创新思维的体现,是推动创新思维的原动力,这是任何发明创造所不可缺少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依据学生好问的心理特点采取策略创设情境,大力鼓励学生发问,发表自己的见解,激起学生探求问题的欲望,无论是学生新奇大胆的念头、别出心裁的想象、甚至是荒唐的问题,教师都要给予适时的赞扬肯定,还要及时地引导使其迸发出创造的火花,因为灵感和创造往往孕育在荒唐的异想天开之中。当学生想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达之时,教师应及时引导他们去探究,使他们成为知识形成的参与者和发现者,以及数学问题的解决者

例如:在教学应用题“甲、乙两个工程队共修路2867米,甲队修了,1864米,乙队比甲队少修多少米?”时,绝大多数学生先求出乙队修了多少米,再求所求问题,有个学生提出能否用“1864×2=3728米,3728-2867=861米”算式来解答,问题一提出立刻引来了同学们议论,有的认为这是不正确的;有的认为是正确的;有的认为是巧合,教师及时表扬了这位同学不迷信教材、教师,敢于发现、提出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分析用“1864 ×2”是假设甲乙两队修得同样多时,求甲乙两队共修多少米,但因为乙队比甲队修的少,所以两队才共修2867米,故“3728-2867”应为乙比甲队少修的米数,这样通过引导学生质疑、议疑、释疑,促进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总之,创新能力作为创新教育的核心,它的培养在素质教育中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根本,解放学生的大脑,解放学生的空间,要把探索数学知识的权力留给学生,在对数学知识实现再创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猜你喜欢

甲队知者想象
快乐的想象
下一个字母
是甲队的吗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一类应用题的由繁到简的解法
古语积累
《论语》佳句精选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后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