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父母的个体特质元情绪与5~6岁幼儿情绪调节策略的相关研究

2018-02-23上海行健职业学院学前教育系盛婴

学前教育 2018年10期
关键词:失控特质调节

□ 上海行健职业学院学前教育系 盛婴

近年来,儿童在社交情境中所表现出来的众多行为问题越来越引起关注。而社会能力和情绪能力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为处理自己和他人情绪的能力是社会交往的中心(Halberstadt,Denham和Dunsmore,2001)。儿童情绪调节能力的发展被认为是情绪能力的核心部分。情绪调节是指个体对情绪发生的任何阶段施加影响从而引起情绪的变化(生理反应、主观体验和表情行为变化) 的过程,探究其特征及其形成原因,追根溯源在于家庭。

家庭是儿童发展社会化行为的第一个场所,父母在孩子情绪发展中有不可估量的影响。有研究者采用父母元情绪理念(即父母对儿童情绪表现所产生的一组情绪、行为、态度与理念等反应模式)来探索我国儿童情绪影响因素。同时,父母元情绪理念也并非是独立存在的,其中,“特质性”元情绪(即成人个体感知、评价、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这一概念与父母元情绪理念在理论发展上关系紧密,将这两个因素同时纳入考察,更利于系统地探索二者的相互关系及其与儿童情绪调节能力的相关性。

本研究旨在考察大班儿童情绪调节策略的使用特征与父母元情绪理念之间的影响关系,探索父母的个体特质元情绪水平对父母元情绪理念形成的影响,以期更好地为指导父母的情绪教养行为提供参考意见,为促进儿童情绪发展以及未来社会性发展提供有效建议。

研究设计

◆ 研究对象

在上海地区5所不同区县的示范性幼儿园中,选取6个大班儿童的父母共160名,作为研究对象。

◆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访谈法和问卷法。问卷调查所使用的研究工具包括:1.父母的个体特质元情绪量表(TMMS),测量父母在情绪注意、情绪辨别、情绪恢复3方面的水平情况。2.儿童情绪调节策略问卷,分为6种3大类,第一类是积极调节策略,包括认知重建、问题解决、替代活动;第二类是消极调节策略,包括被动应付和发泄;第三类是介于积极和消极策略之间的中性调节策略——自我安慰。3.父母元情绪理念量表,共有4个维度,教导型、不干涉型、摒除型和失控型。其中,教导型父母元情绪理念是较为正面的父母情绪反应模式,而摒除型和失控型则属于负面的,不干涉型处于二者之间。

访谈法是根据问卷设置,对10名家长就家庭情况、儿童日常情绪问题进行非结构型访谈。调查内容包括父母的个体特质元情绪、父母元情绪理念、儿童情绪调节策略3个部分。

研究结果与分析

◆ 父母的个体特质元情绪的特征研究

在父母的个体特质元情绪的得分中,父母双方的情绪恢复得分均为最高。母亲在各项指标中的得分均高于父亲的得分。父亲在情绪注意上的得分最低,母亲则在情绪辨别上的得分最低。通过进一步研究发现,父母的学历越高,情绪辨别的能力得分就越高。

◆ 父母元情绪理念与父母的个体特质元情绪的相关研究

对父母的个体特质元情绪与4种父母元情绪理念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父母的个体特质元情绪总分与父母教导型情绪理念无显著相关,与父母摒除型情绪理念呈显著负相关,与父母失控型情绪理念呈负相关。

具体从父母的个体特质元情绪的3个维度进一步来分析,父母的情绪辨别得分越高,形成父母摒除型和父母失控型情绪理念的情况就越少。情绪恢复得分越高,就更容易形成教导型情绪理念,而不容易形成失控型情绪理念。

◆ 大班儿童情绪调节策略与父母元情绪理念的相关研究

1.大班儿童情绪调节策略的描述统计

在引发负面情绪的情境中,大班儿童使用最多的情绪调节策略是替代活动,发泄策略使用最少。其他策略的使用度从高到低依次排序为问题解决、认知重建、被动应付和自我安慰。

2.父母元情绪理念与儿童情绪调节策略的关系

分析显示,父母不干涉型情绪理念与6种儿童情绪调节策略均无显著相关;父母教导型情绪理念对儿童替代活动策略的使用呈显著负相关,与问题解决、认知重建等积极儿童情绪调节策略相关不显著;父母摒除型和父母情绪失控型情绪理念与发泄和被动应付呈正相关。此外,父母摒除型情绪理念还与认知重建呈显著负相关。

总结与讨论

◆ 父母的个体特质元情绪水平受学历高低的影响

父母的个体特质元情绪水平受学历高低的影响。分析结果显示,学历越高的父母,个体特质元情绪的综合得分就越高,且主要表现在情绪辨别上。研究结果显示高学历的父母对情绪具有较高的认知水平,从而能更好地辨别孩子的负面情绪,并能对孩子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例如,在访谈中,学历较高的父母能举出更多种孩子情绪不佳的情况。

◆ 父母的个体特质元情绪水平与父母元情绪理念显著相关

总的来说,父母的个体特质元情绪总分得分越高,父母在摒除型和失控型情绪理念上的得分越低,其中情绪辨别这一项起到了关键作用。具体来说,摒除型和失控型这两种负面的父母元情绪理念,都可能是由于父母自身情绪辨别力低造成的。由于父母自身辨别情绪的水平低,在面对儿童的情绪状况时就无法进行有效的识别,也就更谈不上有效的疏导儿童的情绪问题了。

另外,虽然父母的个体特质元情绪的总分未与教导型元情绪理念形成显著影响,但研究也发现父母的情绪恢复单项得分越高,越容易形成教导型情绪理念。同时,情绪恢复与父母失控型元情绪理念呈负相关,可见,父母自身的情绪恢复能力也影响着他们在面对幼儿情绪状况时的态度和行为走向。

◆ 大班儿童情绪调节策略的发展特征与父母元情绪理念的关系探讨

1.大班儿童多使用积极的情绪调节策略

在引发负面情绪的情境中,大班儿童总体更倾向于使用积极的情绪调节策略。其中使用最多的情绪调节策略是替代活动,最少的是发泄。其他策略的使用度从高到低依次排序为问题解决、认知重建、被动应付和自我安慰。但也有研究结果显示,问题解决也是中大班儿童倾向使用的策略。这主要是由于研究情境的不同导致的,得出问题解决这一结果的研究多采用任务式的实验情境,而本研究的问题情境多发生于日常生活中,这些情境中有人际情境和非人际情境,有家庭情境也有在幼儿园中的社交情境等。

发泄的策略之所以使用最少,可能是由于随着经验的丰富,大班孩子越来越能认识到发脾气对于解决问题于事无补,甚至可能造成更坏的结果和处罚。同时,坏脾气的孩子不是成人和同伴喜欢的形象。

2.父母负面的元情绪理念不利于大班儿童积极情绪调节策略的养成

首先,父母教导型情绪理念与儿童情绪调节策略相关性不显著,具体表现为父母教导型情绪理念对儿童替代活动策略的使用呈显著负相关,且与问题解决、认知重建等积极儿童情绪调节策略相关不显著,这与Daniel等(2005)的结论相类似,可能是由于母亲对于儿童情绪的过度关注导致的。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母亲在情绪注意得分和父母教导型情绪理念得分上高于父亲,这些“敏感”的母亲反而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孩子自身情绪调节能力的发展。当然,这也可能是源于父母元情绪理念和父母的实际行为不一致,即知行不一而导致的。

其次,父母摒除型情绪理念与儿童消极情绪调节策略(即发泄和被动应付)呈显著相关。同时,与认知重建呈负相关,与其他积极的儿童情绪调节策略无关。说明这种负面的元情绪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儿童积极情绪调节策略的形成。这是由于此类父母无法给孩子提供情绪调节的时间和空间,从而遏制了孩子重新评估和使用其他积极情绪调节策略的发展可能。

第三,父母不干涉型元情绪理念与儿童所有的情绪调节策略无关。这是源于此类父母对于儿童各种情绪状况的无限放任,既不探究儿童情绪发生的原因,也不在儿童负面情绪唤醒后给予适当的支持和帮助,一切皆由儿童自由消化所导致。这种将儿童的情绪发展完全依赖自身先天的气质性格等情况以及其他教育影响的做法,显然是片面的。

第四,父母失控型情绪理念与儿童消极情绪调节策略显著相关,与发泄和被动应付的情绪调节策略呈正相关。此类父母对儿童消极情绪过分敏感,引发自身的失控情绪及行为,并在事后反悔。儿童在这种激烈却又前后不一致的亲子互动过程中,不仅无法习得积极的情绪调节策略,更可能产生迷惑和无措感,从而在自身陷于负面情绪时,选择发泄或无所适从的被动应付策略。

从本次研究的结果来看,虽然未发现教导型这种正面的父母元情绪理念对儿童情绪调节策略的显著影响,但是能明显体现父母摒除型和失控型这两种负面元情绪理念,对引发幼儿使用消极情绪调节策略有显著作用。由此可见,父母在对儿童进行教养时,除了要注意避免反面的榜样作用外,对儿童的情绪反应和互动需要保持在一个适宜的层面上,才能使孩子在面对不同情境时,采取适宜的情绪调节策略。

综上,提出以下教育建议。首先,成人应适当关注儿童的情绪反应,并给予适当的反馈;其次,成人应有意识地控制自身的情绪,为孩子树立榜样。此外,通过本次研究发现,加强在我国历史文化背景下对情绪调节的定义和分类,研究中国内敛含蓄的文化背景下中国儿童独特的情绪特征,是未来值得深入探索的重要问题。■

猜你喜欢

失控特质调节
方便调节的课桌
一场吵架是如何失控的
文人的心理探索之“痴颠狂怪”特质
2016年奔驰E260L主驾驶座椅不能调节
定身法失控
论儒家思想的宗教特质
失控
抓住特质,教出说明文的个性
失控的乌克兰
汽油机质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