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循序渐进”原则在高中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2018-02-23

新课程研究 2018年28期
关键词:循序渐进教材作文

“循序渐进”就其字面意思而言,就是说学习、工作要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笔者认为在高中作文教学也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避免盲目性,不急功近利,不急于求成,方能全面提高作文教学之质量。

一、“循序”是培养学生作文能力的基本原则

就人们的认识规律而言,人们要认识某一事物都有一个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识过程。这也就是说,人们的认识是随着对事物的认识程度在不断地深入,认识的水平也随之而提高。学生学习知识、形成能力的过程,也就是认识过程在学习过程中的具体体现。学习知识,都是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但是,我们却常常不重视甚至忽视了这个貌似简单的过程,即忽视了“循序”,而只重视结果,只在乎考查学生对某一问题、某一概念掌握的程度,答案对不对,成绩好不好。这些情况在作文教学,特别是高中作文教学中极为普遍,其结果往往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2017年版)》把语文核心素养分解为四个维度,即语言构建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作为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语言建构与运用就是要通过语言实践活动让学生能理解并掌握汉语言文字运用的基本规律,能凭借语感和语言运用规律有效地完成交际活动。这势必要求我们必须注重学生在语文知识积累、言语能力培养等各方面的次序性,尊重学生认识的客观规律,有针对性地结合语文学习的实际,认真研究教材体系、研究学生差异、研究有效教法,力求语文教学能够具有科学性,避免盲目性、随意性。

“人教课标版”教材写作部分每册编排4个专题,共编排20个专题,教材编者在每个专题中都设置一个相对集中的写作话题,教材除安排了较为丰富的写作练习供师生选用外,每个专题还配有写作方法指导。就教材写作部分在内容编排上突出的特点而言,从必修一到必修五,从“事”到“情”,再到“理”,无疑体现了写作专题内容安排的“循”学生认知事物规律之“序”的特点。我们在作文教学中不能没有次序性地进行训练,高一作文与高二作文、高二作文与高三作文就体现出一定的区别。在初始阶段让学生学会叙事,经由情感的深化,再达到理性思维的升华,这才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和能力培养的规律,这样做才能真正做到有效地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

二、“渐进”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客观规律

所谓“渐进”,即按照一定的步骤深入或提高。俗话说“一口吃不成大胖子”,一颗种子,只有生根发芽才能开花结果。学生学习知识,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能力,也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

作文能力作为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最高层级的综合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从小学、初中一直到高中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之中形成的。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认真研究学生的学习实际,研究学生的知识水平,采取科学的施教方法,要注重作文教学的次序性,合理设计作文教案,严格按作文教学的目的,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

“人教课标版”教材写作部分从“事”到“情”,再到“理”的编排体系,其本身也就是“渐进”的一个过程。例如,要使学生的作文“符合文体要求”,首先必须让学生明确某一文体的特征、结构形式、语言特点,然后再由易到难,一步步培养学生的能力,达到作文“符合文体要求”这一目的。这就要求教师做具体的、有操作性、有针对性地指导和示例,并让学生具体掌握这种能力。如果忽视了学生作文能力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这一基础,只是随意让学生写作,那就犹如没有地基而想修空中楼阁。

三、“循序渐进”必须“循”学生认知之“序”

1.注重基础,科学施教。“教无定法”,而有人却误解了这句话,认为可以随自己之意,想怎么教就怎么教。其实不然,虽然说教学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终极目的只有一个,即培养学生的能力。而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就必须重视学生现有的言语实践水平,充分遵循学生的言语认知规律,注重作文教学的科学性原则。

教师应认真研究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中对“写作”提出的具体要求,特别是《考试大纲》中关于“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的具体要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分阶训练,使学生在明确具体要求的前提下,真正形成自己的能力。在指导学生写作的实践中,笔者一直坚持“循序渐进”这一原则,基于“人教课标版”教材必修1-5写作教学内容的编排体系,严格按照 《考试大纲》中对“写作”提出的具体要求,逐一训练,逐步加大训练的难度,最终达到作文训练目的。在开始训练时,根据学生的实际,笔者精心选择一些学生容易把握的话题材料,重点要求学生作文要突出文体特征,作文结构完整。达到这一目标后,笔者就将训练重点放到“符合题意”上,这时选择的作文材料,审题就有一定的难度,由单一的话题角度到多角度材料,使学生掌握好文章的立意方法,能根据所给的材料、限定的话题,写出符合题意的文章来。最后,根据近年来全国课标卷高考语文作文考查的动向,设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对学生进行思维深度训练。

2.注重差异,因材施教。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还应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写作指导,这也是提高学生作文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语文教师应充分了解所教学生的知识能力,知道哪些学生在言语思维水平的某一方面需要提高,这样才能使教学具有针对性,避免盲目性。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在平时的作文教学各环节中都要注意观察,发现问题并要做好记录,让作文教学有明确的目标。

在作文教学中完成“符合文体要求”和“符合题意”这两个训练环节后,笔者就开始注意观察并记录学生在作文中存在的个体问题,作文训练时明确提出“发展等级”中某一项要求,让学生在作文中完成。每次作文批改时认真做好记录,指导学生逐步提高写作水平。例如,在训练学生语言“有文采”时,笔者具体提出“三步走”的要求,第一步写比喻句、排比句,结构由简单到复杂;第二步在文中逐步引用诗文名句;第三步可化用诗文名句。至此,学生就能写出一些比较好的句子了。如在以“追求与成功”为话题让学生作文时,一个学生写出了这样的句子:如果把人生比作戏剧,那么成功只是一个完美的结局,而追求就是戏剧中最让人难忘的刻骨铭心的情节;如果把人生比作农夫,那么成功只是丰收时的一时喜悦,而追求就是耕耘中体味到的劳动的乐趣;如果把人生比作运动会,那么成功就是获得的金牌,而追求就是平时训练时的信心和汗水,它是永远值得人去追忆的,永远让人难忘的。这段话,有比喻、有排比,显得有文采,是符合高考作文“有文采”这一发展等级要求的。

在学生的言语思维和语言表达水平得到较好的训练后,笔者设计了一些富有思辨性的作文题目,尤其是契合近年课标卷任务驱动型高考作文的题目,训练学生“就事说理”分析问题的能力,以此提高学生的理性思维品质。许多学生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就体现出了比较成熟的理解:“放弃该放弃的是明智,放弃不该放弃的是无能;不放弃该放弃的是愚蠢,不放弃不该放弃的是执著。”“放弃奢侈时,你知道了俭朴同样美丽,放弃欲望时,你知道了知足同样幸福;放弃名利时,你知道了平凡同样伟大。”“只有追求的人生是苛刻的,只有放弃的人生是失败的、唯有追求与放弃的合理结合,才是走向成功的正确做法。”学生的这些语言闪耀着思辩的光芒,使文章充满了亮色。

在指导学生写作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深深地体会到,要提高教学质量,除了必须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完整的教学过程,认真研究学生,研究教学的方法,精心设计好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乃至每一个细节,认真备好课、上好课外,还要严格遵循作文教学规律,循序渐进,科学施教;因材施教,因人施教;积极探索,认真总结经验,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才能与时俱进,并促进学生言语思维水平的提高,形成学生美丽诗意的语文人格!

猜你喜欢

循序渐进教材作文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体育教学基本原则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
国际三大音乐教学法在儿童音乐启蒙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浅谈写字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