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进阶理念的想象体验教学策略探赜
2018-02-23
想象是一种特殊的思维形式,是人在头脑里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想象成就了李白心中“飞如银河”的瀑布,成就了俞伯牙、钟子期弦上的“高山流水”。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而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心理学研究证明: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正处于想象力培养的黄金时期,如果教师在这个时候采用恰当的手段进行经常性的想象训练,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这里,笔者结合自身几年来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从妙借空白、活用插图和放飞思维三个方面对想象体验教学策略进行了有效探索。
一、妙借空白,激活想象
接受美学认为,作品的美学价值是作者在创造过程和读者在接受过程中共同创造的,这创造的基础便是作品的空白,它能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激发读者的想象力。在书法、绘画、建筑的构图中,均有“留白”的讲究,即整个画面不被景物填满,而留有一定的空白,呈现出一种“无画处皆成妙境”的艺术境界,给人留下无限遐想和思维的空间。文学作品亦如此,刘熙载在《艺概》中说,“文有不言者。”可见,文章除了直接用文字表达外,还可用“不言”传情达意。“不言”,就是指作者有意或无意留下的、没有写明的、召唤读者想象的“空白”。这种“不着一字,而形神俱备”的留白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境界,正好可以成为教学资源,给学生一个个性化理解、想象和再创造的空间。教师若能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教材中耐人寻味的空白,妙借文本空白,激活学生的想象,让学生去思索、去回味,那么学生的体验将是新颖的、特别的,而教学将是美不胜收、和谐宽松的。
比如,“苏教版”第八册语文教材的《第一朵杏花》中有这样一段话:“时间像飞箭,转眼又是一年。春风吹绿了柳梢,吹青了小草,吹皱了河水,吹鼓了杏树的花苞。”这是一段景色描写,一般我们只把它当做一个过渡段,只把它作为景物描写来讲解,但是仔细品读,会发现这段话大有文章可做。在这段话的前面是竺爷爷对小孩子说的一句话:“我有用处,明年你可要留心点。”而在这段话之后就是小孩子告诉竺爷爷杏花开了,而且是第一朵。文章只写出了时间的变化,而没有写出小孩子是如何留心观察杏花的。因此,有位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想象练习来引导学生关注这段话:
春风吹绿了柳梢时,小孩子__________________
春风吹青了小草时,小孩子__________________
春风吹皱了河水时,小孩子__________________
春风吹鼓了杏树的花苞时,小孩子____________
学生的答案精彩纷呈,从他们的语言描述中,我们看到了一个个仔细观察、坚持不懈、热爱科学的孩子。
教师巧借文本留下的空白,引导学生进行想象体验训练,丰富了学生的心灵体验,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可见,教师应在教材中寻找适合学生训练的“空白点”,激活学生的想象,加深学生的体验,使学生拥有多姿多彩的学习生活。
第一,依托文本,挖掘空白。在教学实践中,文本是一个培养学生想象能力的很好载体。好的文章像书法,有时密不透风,有时又疏可走马。作者常有意不把意思挑明说透,刻意留下空白,让读者揣摩;或因表达的需要,省略了一些内容,留下空白。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依托文本,挖掘空白,让空白成为学生想象体验的材料。古人云:“言有尽而意无穷。”阅读文本,既要看到纸页上的字句,更要借助想象,从无字句处读书,挖掘文本的内涵,甚至赋予文本新的意蕴。
第二,择要补白,加深体验。文本中的空白,有的是言外存意,让读者猜想;有的是言此意彼,让学生琢磨;有的是迂回的反衬;有的是委婉的曲笔……它们都是召唤读者想象的未定性的意蕴空间。在此过程中,让学生凭借语境展开想象,择要地填补这些空白,既能丰富文本的内容,又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的体验。
二、活用插图,拓展想象
插图,作为一种直观的视觉信息和教学媒体,是教材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传递着与教材内容相关的丰富信息,并提供了相关的背景。现行教材中都配有大量精美的插图,具有形象、生动、可观的特点,有时,一幅立意角度与视觉效果俱佳的插图留给学生的印象甚至可以超过教材内容本身。因此,有人形象地把插图称作教材的“第二语言”。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图画不单是文字的说明,且可拓展儿童的想象。”在教学中巧妙地运用插图,帮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使之在思维领域翱翔,也是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教师把这个环节融入教学中,能使理性问题感性化、抽象问题具体化、深奥问题通俗化。然而,教材中的插图都是静态的,其内涵具有一定的内隐性,此外,不少教师对插图重视不够,有的甚至从来不用,这无疑是对课程资源的一大浪费。因此,在教学中挖掘插图的内涵,巧加利用,拓展想象,使插图由内隐变为外显,让其进入课堂,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比如,在教学《牛郎织女》一课时,就可以从插图入手,唤起学生学习的期待。因为我们的孩子对民间故事特别感兴趣,尤其对牛郎织女这样的故事更是耳熟能详,有的学生甚至能够完整地讲述故事情节。叶成珠老师在教学这篇课文时,首先让学生观察文中牛郎织女相见的插图,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插图,给插图配一个自己编的故事。学生兴趣十足,都争先恐后地介绍着自己给插图编的故事。接着,叶老师问:“我们的课本中又是如何介绍牛郎织女的故事的呢?”这样不仅顺势导入了该课,而且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第一,妙用插图,预测内容。插图具有直观性和建构性,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记忆、联想能力、思维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图文对照的方法来了解插图所揭示的内容信息,再进入学习,但这是常规的教学方法,很难真正发掘出插图的教学价值。基于此,教师不妨适时地指导学生观察插图,巧用插图提供的直观线索,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插图内容进行大胆推测,然后再与文本内容相比较,看是否准确、合理。
第二,借助插图,拓展创造。教师在指导学生观察插图时,应要求学生透过插图内容想象隐藏在插图背后的东西,使画面中的人物、事物鲜活丰满起来。当学生熟练掌握重点内容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再一次观察插图,联系生活实际,展开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想象,对插图内容进行拓展创造,或编写故事,或扩展情节,或练习提升,从中获得快乐的体验,也让课堂活力十足、多姿多彩。
三、放飞思维,展开联想
联想是指人们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一种思维方式,是将眼前事物与以往曾接触过的相似、相反或相关的事物发生联系的纽带和桥梁。联想教学法,就是在教学中就某一知识、某一现象或某一问题引导学生展开相关联想,达到激发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氛围、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这种教学法能更好地结合学生的特点,通过纵向联系及横向联系,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学生温故知新,巩固知识,联系生活,增进理解。它可以很好地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系统把握知识的能力和有效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学以致用;可以促使学生在学习中加强学科渗透,实现学科知识的综合应用,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比如,在教学古诗《江畔独步寻花》中,教学情景如下:
师:请大家闭上眼睛,听我朗读这两句诗,边听边想黄四娘家花园里百花争艳、万紫千红的美景。
(师读: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师:想好了吗?说说你们的感受。
生:我的眼前出现了红色、粉色、紫色、蓝色的花朵,真是五彩缤纷,漂亮极了。
生: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簇簇稠密的花朵,花枝都被压弯了。
生: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条开满各色花朵的小路,像一条蜿蜒起伏的彩色绸带通向黄四娘家。
生:微风轻拂,花儿随风起舞,花香四处溢散,我都闻到花香了。
师: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不仅看到了美丽的花朵,还闻到了花香,你们能根据花的色彩、数量、味道用一个四字成语来形容黄四娘家花园的情景吗?
……
在教师富有情感的朗读引导下,学生由诗句引发了丰富的联想,心灵有了充分的体验,因而他们对诗句的理解更加深刻,学习也更加轻松。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联系已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展开联想,深入体验,激发兴趣。
第一,温故知新,展开联想。在教学中,教师积极引导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知识展开联想进行体验,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也就是说,教师引导学生温故知新,使学生在联想旧知识的基础上迅速理解和掌握新知识。学生只有使新知识与原先积累的旧知识形成非人为的本质联系,才能更好地让新知识印进自己的头脑。运用此法进行教学,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想象力,补充教师讲述的不足,便于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也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思考分析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第二,联系生活,展开联想。教师鼓励学生体验生活,是想象力培养的必要环节。生活中处处是联想:由“春风”就会想到“百花齐放”,由“秋风”就会想到“枯槁衰败”,由“春蚕”就会想到“奉献和牺牲”,由“教室”就会想到“老师和学生”……联想无处不在。联想能开艺术之花,想象就能结艺术之果,生活经验往往蕴含着丰富的信息、科学的道理,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联系生活,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把所学知识置于生活现象中并作联想性投射,通过体验由此及彼,解释现象,获得新知。
总之,没有想象的思维是枯萎的枝柯,想象构成了创新的基础,是一种极其可贵的思维品质。在教学中,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学生有了丰富的想象力,思维才能纵横驰骋,从而使表达富有内涵,情绪更加轻松愉悦,最终促使学习更加高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实施基于进阶理念的想象体验教学策略,将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促进学生在想象中深入体验,并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