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歌唱类选秀节目“选”与“秀”的变化
——以《超级女声》与《偶像练习生》为例

2018-02-23

西部广播电视 2018年12期
关键词:超女练习生偶像

李 娅

1 歌唱表演类选秀节目的发展

2004年,湖南卫视推出针对女性的大众歌手选秀比赛《超级女声》(以下简称《超女》),推动了一个大众参与、全民娱乐的选秀时代到来。2005年,第二届《超女》诞生了李宇春这样的现象级偶像,因而被称为内地造星元年。随后,数十家电视频道竞相出现同类型的选秀节目。十四年来,选秀节目经历了出现、发展、调整、复兴[1]几个阶段。《超女》的出现,创造了中国内地新鲜的电视节目形态,造成了轰动的社会效应。而后因同类型节目过多,观众产生审美疲劳,再加上其他类型节目迅速蹿红,电视音乐表演类选秀节目关注度相对降低,直到2012年,《中国好声音》为歌唱表演类选秀节目开拓了新篇章。随后,2017出现网络综艺《明日之子》和2018年的《偶像练习生》均以偶像养成作为节目定位,在网络的强大助推力下,粉丝经济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音乐表演类选秀节目迈向新阶段。

2 《超女》和《偶像练习生》节目中“选”与“秀”的变化

2.1 节目概况

《超女》的节目定位是一个大众歌会,目标是让平民大众选出心目中支持的歌手,是一个大众卡拉OK。它讲求的是一种快乐的感觉,希望以无门槛、大众均可参与的音乐赛事,张扬“全民快乐”的精神追求,倡导“想唱就唱”和“以唱为本”的理念。

《偶像练习生》的节目定位为偶像男团竞演养成类真人秀,导演组从国内外87家经纪公司、练习生公司的1 908位练习生中推荐选拔100位练习生,在四个月中进行封闭式训练及录制,最终由全民票选出9人,组成全新偶像男团出道。

2.2 选——从素人到练习生

2.2.1 参与者的变化

中国人民大学舆论学研究所所长喻国明指出:“我国大众传媒已经告别了精英文化时代,开始步入了大众文化时代。为了配合大众文化时代的带来,传媒的运作方式,运作重点和规则都发生了一系列根本的变化。”[2]

作为这一时代背景下的诞生物《超女》,它的报名条件为:只要是喜爱唱歌的女性,不分唱法、不计年龄、不论外型、不问地域,均可在指定唱区城市免费参加报名。低门槛吸引了怀揣明星梦的参赛者纷至沓来,全国各大赛区报名情况火爆,报名人数不设上限,多达几十万。她们中以青少年女性为主体,但也不乏年长者与年幼者(2006年后规定年满18岁才可报名)。她们被要求无经济公司合约在身,不少人是无比赛经验甚至没有经过专业声乐训练的纯素人,在比赛中展现的原生态成为观众审美或审丑的需求。

《偶像练习生》不设大众报名点,采用练习生公司推荐练习生制,由节目组确定最终人选。100名练习生中90后占91人,最大27岁,未成年的00后有9人,最小16岁。他们为不同训练时长的“练习生”,其中还有已经出道的成员回炉重造。他们在原公司要进行形体、唱、跳等艺能训练以及外型包装。

2.2.2 赛制和嘉奖目标的变化

《超女》采用选拔淘汰模式,从“分唱区选拔”到“年度总决选”,每一期每位参赛选手自备参赛曲目,最终由专业评审、大众评委、场外短信投票三方力量共同选拔出冠、亚、季军,签约隶属于湖南广电旗下的天娱传媒公司,成为明星艺人。

《偶像练习生》采用偶像养成的模式。“养成偶像”源起于日本,秋元康推出的AKB48,不同于以往高不可攀的明星,一群“普通的不完美女孩”出现在观众眼前。粉丝可以通过握手会与她们近距离接触、在小剧场观看她们表演等,让观众共同参与她们的蜕变。如同AKB48在“半成品”[3]状态时便被推上市场一样,《偶像练习生》把经过一定程度训练的练习生集中在影视基地,提出“越努力,越幸运”的口号,用四个月的时间让观众见证他们的成长,把偶像在舞台上的光辉形象和在日常生活中的平常形象相叠加,让人有种偶像替自己实现了梦想的错觉。这是如今偶像运作的常用手段[4]。

《偶像练习生》不单单只是像《超女》一样“选拨”选手,更多是“培养”选手,正是节目中所说的“pick”的精髓所在,“pick”不仅仅是口头的喜好,是倡导观众随着节目的进程为自己支持的选手持续投票。节目中的导师只为选手评定等级,决定选手去留的权利全权交由“全民制作人”,即每个收看该节目并参与投票的观众。偶像养成过程也是粉丝养成的过程,为送自己支持的选手出道,零散的“全民制作人”形成粉丝团,有组织地为其所支持的选手集资、投票、应援。

2.3 秀——从单薄到立体

2.3.1 台上表演秀——表演形式的变化

《超女》多为个人表演,偶而有选手之间的合作表演,而且仅作为表演不计入竞赛环节。选手每期自备一、两首曲目进行表演。《偶像练习生》除前两期个人等级测评外均为合作舞台,选手通过节目中的规则组成暂时组合,完成舞台表演。相较于个人表演,团队表演表达层次更丰富、形式更多样。一是可以队内有vocal(主唱)、rap(说唱)、dance(舞蹈)分工,选手可以选择自己擅长的领域,视听觉的协调合作能使舞台专业完成度更高。二是可以相同特长的选手组合,组成不同形态的组别,如vocal组、rap组和dance组,使节目表演风格更多元、可看度更高。团队内部既合作又竞争,为比赛增加了悬念和惊喜,碰撞出更多未知的火花。

2.3.2 台下真人秀——选手角色化的处理的进步

《超女》中除现场歌唱部分外,还会播出一些VCR,真实记录选手在台下的状态。在2005年“5进3”这场角逐中,节目组播出了张靓颖的妈妈讲述她照顾生病的父母的故事,让向来在舞台上自信、好强的张靓颖看后哭花了妆,搂着妈妈说:“不怕,还有我”[5]。母女之间的真情流露也打动了无数观众。选手善良、孝顺的性格也被观众所知。

《偶像练习生》节目中会播出较长的选手训练、团队合作片段,从中展现选手私底下的个性和互相之间的关系。例如,个人练习生蔡徐坤,在第一期节目中身着黑色渔网华服,画着精致的妆容,台风成熟。而在之后节目播出的台下生活片段中,蔡徐坤展现出的却是害羞的性格,与舞台上的他判若两人,这种极大的反差引起了粉丝的好奇心和窥私欲。除此以外,爱奇艺还推出周边衍生节目,如《偶像有新番》,它专门播出选手们私下生活片段、游戏互动和采访。不同的选手建构起了不同的角色,几乎每位选手都有属于自己的标签,如一骑绝尘的“大魔王”蔡徐坤,“佛系”的王子异和Jeffrey,爱笑的“甜心吃货”尤长靖等。比起《超女》,《偶像练习生》展现的选手性格渠道更加多元,因此,人物性格更加突出,再加以真人秀的剪辑手法,人物被赋予“角色化”的色彩[6],如同戏剧中的人物,有独特的设定。他们相互映衬、相互配合,在冲突与合作中为节目增添了不少看点和趣味。

2.4 秀的平台——从“单屏传播”到“多屏传播”

2000年初播出的《超女》传播渠道电视、报纸、广播等传统媒体,据统计,中国2005年网民数为8.5%,观众几乎是通过电视这一屏幕收看节目。随着信息传播技术的不断革新,以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为代表移动终端出现,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7年12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7.53亿,网民规模继续保持平稳增长。在移动互联的发展浪潮下,人们的收视渠道拓展到网络。其中,《偶像练习生》的播出平台爱奇艺自2010年成立以黑马之势火速崛起,在短短五年内就赶超其他同业成为领军平台,还在2012年底发布了自己的电视盒子抢占电视终端市场[7]。

《偶像练习生》节目可以在手机、平板电脑、电脑、电视上多屏观看并实现多屏互动,用户可以通过弹幕、留言评论即时发表自己的心情和看法,还可以在爱奇艺泡泡圈子内发布、分享相关图文,进行评论、点赞等互动交流。

除爱奇艺自身平台的传播外,全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畅通无阻,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集合多种媒体表现形式助推节目内容的传播。截止到2018年4月17日,《偶像练习生》微博短视频播放量达142.7亿,微博热搜榜次数达652次,微信指数峰值达1 490万,成综艺指数之最。新媒体传播速度快、传播信息量大、便于检索、多媒体传播、互动性的优势得以体现。

[1]宋娟.从青歌赛到中国好声音对国内音乐选秀节目的嬗变研究[D].兰州大学,2016.

[2]刘丹.《超女》节目探析[D].广州:暨南大学,2006.

[3]孙雨田.“养成”系偶像的粉丝文化研究——以TFboys粉丝为个例[D].广州:暨南大学,2016.

[4]孙雨田.“养成”系偶像的粉丝文化研究——以TFboys粉丝为个例[D].广州:暨南大学,2016.

[5]刘丹.《超女》节目探析[D].广州:暨南大学,2006.

[6]苗棣,毕啸南.解密真人秀——规则、模式与创作技巧[M].北京: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2015.

[7]郭英.视频网站“爱奇艺”发展研究[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15.

猜你喜欢

超女练习生偶像
偶像报
SEOUL TRAIN
食神练习生
2016超女决赛冠军夜人气破十亿
超女广州赛区前十强比赛既有二次元美少女,又有超级辣妈!
我的偶像
出卖偶像
偶像们都恋爱了
炮轰超女之后……
“超女”后遗症 潜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