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法制新闻报道的新视野
——基于第二十七届中国新闻奖法制新闻作品

2018-02-23

西部广播电视 2018年3期
关键词:新闻奖法制新闻报道

苏 畅

中国新闻奖是经中央宣传部批准的全国性年度优秀新闻作品的最高奖,由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办,每年评选一次,共有29个评选项目,其中报纸、通讯社消息、言论、通讯、系列报道、新闻摄影、报纸版面、新闻漫画和报纸副刊8项,广播、电视消息、评论、新闻专题、系列报道、新闻性节目编排和新闻现场直播各5项,并采取不计名投票评选。每届设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特别情况下还设个别荣誉奖和特别奖。其评选标准要求作品必须坚持贯彻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内容务必真实,新闻性强,时效性强,主题鲜明,富于创新,感染力强,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

法制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件进行具有法制意义的报道,法制意义这一条件使其与财经新闻、科技新闻等新闻在报道范围上有所区别,法制新闻信息的题材往往具有显著性和反常性,而且更具有新闻性和故事性,更能吸引受众注意力,因此具有更广阔的受众市场和更普遍的受众需求。可以说,较之其他类型的专业新闻报道,法制新闻是对社会影响最深的专业新闻报道类型之一。

然而,“事实上,在方可编写的《法制新闻概述》一书中对于法制新闻早有其定义,认为它是新近发生的重要的民主与法制生活的事实的报道,是新闻大家族中的一个重要分支”[1]。而从二十七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不难看出,现如今,法制新闻报道已从各方面开辟了新思路,正在走向一个新的征程。

1 报道类型多样化,彰显法制新闻报道之广

1.1 传统新闻报道的传播方式仍具有一定的生命力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新闻的报道方式不断刷新,特别是法制新闻报道,从新闻选材到语言表达,都有了更高的要求。”[2]第二十七届中国新闻奖获奖的这19件法制新闻作品中涉及漫画、摄影、广播、电视,还有以网页形式呈现的报道。由此可以看出,法制新闻报道的类型已经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传统新闻报道的传播方式如报纸、广播、电视等虽然受到现代互联网媒体的冲击,但仍然具有一定的生命力,这也说明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传播手段的多样化,法制新闻报道有了更多的呈现方式。

1.2 互联网时代新闻报道传播方式多样

现如今,人们早已进入互联网时代,可以说人人都是自媒体、人人都有话语权的时代已经到来,网络媒体的信息传播利用网络这一平台实现网络媒体的互动性,并成为其区别于传统媒体信息传播的最大特征。而除媒体的互动性之外,新闻传播信息话题的延伸对形成网络新闻传播内容的丰富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也就要求新闻报道方式的多样性。

1.3 多样性的报道方式使法制新闻的影响更广泛

对于法制新闻这样一种特殊的新闻分支来说,多样性的报道方式是十分重要的。什么样的报道方式能够让人们更好地了解事实真相,什么样的报道方式又是大众所能接受的?这已成为每一位法制新闻工作者必须要思考的问题。媒介市场化环境下,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的传播为了占据市场竞争的优势地位,对各自的传播内容和形式都进行了不同的探索。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在提升传播效果的过程中,依据自身的基本传播特性,对新闻传播进行探索。网络媒体使受众的信息接收方式更多样,对提升新闻传播效果产生积极意义。

不同的报道类型均有其自身的优势,这里以第二十七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中的三篇法制新闻作品为例进行分析,具体如下。

事例一:投桃报李

在这篇报道中,记者选择用一幅漫画呈现辽宁人大贿选案,可以说它生动形象地对辽宁贿选案进行了解读,这种“有图有真相”的报道与时下大众的阅读方式相适应,抓住了案例的特点,符合时代潮流。运用图文的形式,比那些纯文字稿件更显生动形象,吸引大众关注,透过漫画我们也可以对整个案件有更清晰的认识。

事例二:有逃必追,一追到底

这则报道则是一篇深度报道,这类事件性的新闻报道,是传统媒体比较擅长的报道方式,可以充分发挥传统媒体自身的内容优势,其报道的选材和思想都更为深刻,能够有较大的空间展示事件的全貌。

事例三:先烈不容亵渎,正义从不缺席——加多宝侮辱邱少云案全追踪

这是一篇网络专题报道,既有传统媒体的内容优势,又能够适应新形势下读者的阅读习惯,简明扼要阐述事实经过,比起其他获奖作品,由于网络自身的优势,它是众多获奖的法制新闻作品中唯一一个有双向互动性的新闻专题,能够真实地反映出广大人民群众对事件的意见和建议,更是现代网络传播的一大优势。

从这三篇作品中可以看出,传统的报道方式已经成为过去,“在媒介融合的新形势下,以网络为依托的传播才是法制新闻报道的未来”[3]。当然,法制新闻报道呈现出类型多样化的趋势,无论是文字、广播、电视还是网络报道,都有其自身的优势,只有将所有类型相融合,才能做出更好的法制新闻报道。

2 报道内容多元化,彰显法制新闻报道之深

2.1 深入社会各行各业,推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我国法制新闻报道已经形成了‘立足政法口,面向全社会’的报道原则,体现了法制新闻报道范围的延伸,在以法律为支撑的基础上,又要深入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大到政治、经济、文化,小到衣、食、住、行等方面的法制问题,把法制新闻报道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4]从第二十七届中国新闻奖获奖的法制新闻作品来看,其内容涵盖范围广泛,既有百姓求医看病的社会问题,又有党和国家决心“反腐”的政策方针;既有对历史过去的梳理和思考,又有对眼下环境保护的监督和管理。这对提升国民法治素养,推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具有深远影响。

2.2 坚持真实、客观,正确引导社会舆论

法制新闻报道既有形势报道,又有依法治国理念的宣传。真实、客观的新闻报道能够引导群众全面、客观地了解热点事件,消除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共秩序,提升国家凝聚力,使得依法治国深入人心,使得在社会各层面得到广泛认可。可以说,法制新闻报道在内容上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这里以第二十七届中国新闻奖获奖的一篇法制新闻作品《触目惊心!2万多吨垃圾跨省非法倾倒苏州太湖边》为例进行分析,具体如下。

这则报道将法律与环境相结合,关注了当下生态环境这一热门话题,以细致扎实的调查层层逼近事件真相,用令人震撼的画面并配文的形式揭发了不法分子破坏绿水青山的行为,既促进了环境的保护,又彰显了民生媒体的责任感和公信力。

通过上述分析不难看出,法制新闻报道已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在未来它将综合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等领域多方面进行报道,这不仅是法制新闻报道在内容上的延伸,更体现了法律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联系之密切。“党的十五大关于‘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论述,也要求法制新闻要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作用,在内容上不仅要做到真实客观公正,更要做到将法制与生活的各个方面相融合,深入报道。”[5]

3 将经济之源注入法制之身,彰显法制新闻报道之特

3.1 融入经济之源,促进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作为物质基础,贯穿生活的各个角落,特别是在许多法制新闻的报道中,与经济相关的比重更是不小。“自我国加入WTO之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公民对法制信息的要求越来越高,在经济全球化的新时期,法制新闻报道应融入经济之源,更好地进行报道。”[6]

3.2 推动法制建设,促进经济发展

法制新闻报道能够促进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提高人民法律素质。虽然法律制度的完善并不是导致长期持续经济发展的充分条件。但是,如果中国要保持长期可持续的经济增长,一种符合基本法治要求的法律体系的建立是绝对有必要的。中国几乎不可能例外于“法制是长期经济发展的一个关键要素”这个一般性原则,经济改革和发展加强了对法治的要求,而法律改革和法制则有助于经济发展,二者相互推动,互相促进。可以说,法治是经济的生命线,法制新闻报道具有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

近年来的法制新闻也呈现出与经济相融合的趋势,这里以第二十七届中国新闻奖获奖的两篇法制新闻作品为例进行分析,具体如下。

事例一:收粮商贩王力军的尴尬

这则报道将法律与经济相融合,先后采访了当地法院、工商局、粮食局等相关部门,一起探讨在粮食流通领域该如何做好“放、管、服”的问题,并且全方位、立体式地进行了客观事实的反映,得出在农产品流通领域尚未健全的大背景下,我们要依法规范市场行为这一结论。

事例二: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乱象调查

这则报道将法律与经济相融合,记者针对复旦大学科研经费贪腐案展开调查,走访了多所高校,详细了解了近年来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种种弊病和漏洞,同时采访了检察院、法院和主审法官,解析了高校科研领域的犯罪共性,并得出了要对科研经费进行科学管理的结论。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法制新闻报道已不是单纯存在,它融入了经济这一大领域,这一融合无疑是给法制新闻的报道增添了一抹色彩,其与经济的相互渗透已成为未来法制新闻报道的一大趋势。法制与经济二者相互依存,互助发展,在法制新闻报道中,经济的渗透,不仅是我国市场经济大环境的需要,更是法制新闻报道自身的需要。

4 报道手法数据化,彰显法制新闻报道之活

4.1 数据化在数据积累中产生新的新闻样式

由大数据带来的变革将转型中的传媒业推向了风口,无论是传统主流媒体还是新兴媒体抑或是门户网站,都在不断尝试利用大数据对新闻报道做全新的诠释。大数据应用在新闻领域,一个最大的变化就是产生数据新闻的数据样式。新闻的生命在于真实是铁的法则,大数据作为一种技术的手段、科学的方法,为新闻客观报道提供了很好的手段,能使受众更加接近真实。而在新闻生产领域,也就是常说的新闻生产流程上,传统的新闻内容生产是以人工生产为主导的,数据新闻并非是之前精确新闻或者计算机辅助新闻报道的一种延伸,而是在数据量的积累、挖掘过程中生成一种新的新闻样式,实现一种质的变化。数据新闻给我们带来的内容生产上的变化远远大于只用技术手段来帮助生产新闻这样一种概念。

4.2 法制新闻报道的数据化使新闻更加清晰

法制新闻要用词严谨,内容可靠,保证专业,又要深入浅出,服务大众。由于受众广泛,文化水平不同,部分报道可能涉及抽象内容,这就要求新闻把抽象的问题具象化,而数据无疑是新闻具象化最好的表达方式。“在新技术不断进步的当下,展现法制新闻报道的手法越来越丰富,媒体的思维观念也不断刷新,新技术手段冲击着传统媒体的同时,也要求传统媒体精益求精,加强自己专业实力的同时,融入新元素,发挥新媒体自身的传播优势,将专业性较强的内容转化为可视性元素,将相对抽象的概念数据化处理,让法制新闻事实更清晰地呈现在受众的眼中。”[7]这里以第二十七届中国新闻奖获奖的一篇法制新闻作品为例进行分析,具体如下。

事例:环境执法“牙齿”越来越硬

这篇报道对于如何体现环境监管部门执法权的加强做出详细阐述,“按日计罚”,用罚款的金额和占总数的比重去真实地体现相关部门的工作进度,在后文又与去年同期作比,用对比的手法来表示。在新环保法出台之后,环保部门的执行力度得到提升,各案件数量大幅上升,通过数据能够让读者清晰地了解新环保法的落实情况,作为文字报道,用数据说话,说服力更强。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数据化的报道手法可以将新闻事实更直观地呈现给观众,达到较好的传播效果。在新时期,法制新闻脱离传统模式,不断加入新的元素,为了让受众更加容易接受一些比较晦涩的概念,将数据融入报道中无疑是个很好的选择,这样灵活的报道方式让受众一目了然,同时也有助于提增强法制新闻报道的开放性、引导性和服务性。作为法制新闻工作者,更要肩负起一个媒体的责任,在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当下,树立大局观,为展现新时代的法制中国做好准备。

5 结语

通过本文,我们对第二十七届中国新闻奖法制新闻报道的特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法制新闻报道的类型、报道内容多元化,报道手法数据化、可视化。并且,在报道内容上,法制新闻报道也呈现出与经济相融合的发展趋势,这些都让我们看到了法制新闻报道的未来,在探究法制新闻报道新视野的领域内,我们还有很远的路要走。

[1]方可.法制新闻概述[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2.

[2]王平.论法制新闻报道内容的有效性[J].声屏世界,2011(12):22-23.

[3]王凯峰.谈我国法制新闻报道的变化及反思[J].新闻传播,2014(3).

[4]陈梅.浅谈法制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J].中国地市报人,2016(3).

[5]段媛媛.如何做好新时期法制新闻报道[J].中国广播,2015(8):70-72.

[6]罗小萍.法制新闻报道的发展与存在的问题[J].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3(5):38-44.

[7]韩少冲.浅谈对法制新闻的几点认识[J].东方企业文化,2010(10):152-153.

猜你喜欢

新闻奖法制新闻报道
《民主与法制》杂志1000期大事记
“她时代”新闻报道中的“时代精神”呈现
论新闻报道中的流行语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新媒体不当新闻报道的影响
河南10件作品获第27届中国人大新闻奖
培养中职生法制意识探析
医养结合亟须法制规范
中国新闻奖的设奖数额是多少?
中国新闻奖长江韬奋奖评选增设审核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