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新媒体时代的思考

2018-02-23黎党强

西部广播电视 2018年3期
关键词:异化时空媒介

黎党强

1 新媒体对社会的宏观影响

1994年,我国处于Web1.0时代,当时创建了第一个网站——瀛海威网。后来,当微博、博客被开发出来的时候,网民可以很方便地获取信息和发布信息,对于人们来讲,自我表达权大大提高,从那时开始,Web2.0时代到来了。目前,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我们已经走进了Web3.0时代。

1.1 新媒体进军通信领域

从刚开始的QQ到目前微信的出现和流行,原先打电话、发短信的通讯方式已经发生了变化,时空局限不再限制人际传播的形式。也正是因为这样,我们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生活常态中从此包括了移动中的传播,把移动中碎片化的时间聚集在一起俨然成为新媒体一个很重要的发展方向,时刻在线的生活方式也因此产生、兴起和发展。

1.2 新媒体冲击着传统的新闻机制

以前的新闻产生机制主要是大众媒介,通俗地讲,就是记者找新闻点,然后发到编辑部,由编辑部选择加工好后,就通过媒体发布展现给观众。然而,在2011年时,美国NPR的安迪-卡尔文记者第一个使用“众包”这种新闻生产机制。他通过微博,同来自世界各地的公民记者和网站论坛博主巧妙地取得基于新媒体的联系,这样就可以直接知道世界各国的新闻,不仅如此,公民记者帮助专业新闻记者对从网络来的新闻有关线索进行辨别和证实,这样专业新闻记者就能保证新闻创作时效性和真实性。在这个过程中,公众和记者没有了界限,也大大加强了公众与媒体之间的互动性。虽然新媒体时代意义下的“众包”新闻机制还不够成熟,但是发展空间很大,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未来新闻业的发展方向。

不只是只有这一种机制,人大新闻学院博士生导师陈力丹教授指出,新闻报道受新媒体的影响,新闻游戏化和多媒体化以及“立体+时间”的新闻报道模式正冲击着传统新闻模式。

2 新媒体对生活方式的影响

传统媒体会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时差身体的存在位置是交流中一个很大的障碍,但新媒体不一样,尽管不是处在同一时间空间、地理空间,新媒体还能为我们实现实时交流。简单地说,不同时间空间的人在新媒体的作用下,都能在同一虚拟网络社区沟通交流。其实,对我们的生活影响最大的并不止这些,有了新媒体的存在,即使是处在同一空间、时间,也能被分开,因为有了手机和电脑的存在,在同一个地方的人也可以处在不同的网络场景中。当然,这是有一定弊端的,因为这样一来家庭成员之间的交流减少,学生会经常在课堂上玩手机等,类似的情况层出不穷。

新媒体能够完全把人们的碎片化时间整合起来。新媒体具有“伴随性”的特征,人们能够随时随地阅读信息,还可以发布信息,不管是QQ、微信还是微博,都是如此。尽管时间的利用效率大大提高了,但人们的阅读习惯也自然而然改变了,我们都更喜欢接收和发布短小的信息,而那些篇幅很长的、内容晦涩难懂的文本信息我们都不愿意看。

当人们接受信息习惯改变的时候,新媒体也在适应这种趋势。中国人民人大新闻学院博士毛湛文认为:一旦我们用在新媒体接收和处理信息的时间增多,那么用在现实生活中时间就会大大减少,然后就会产生一种“时空压抑感”。对于时空压抑感,微博等新媒体媒介以及网页都出现了“收藏”功能,这样就可以延迟我们的阅读时间。就是当我们看到了想要看的信息内容,但当前又没有时间去处理,就可以收藏起来有时间再看。在一定程度上,新媒体的这种功能可以减轻我们的时空压抑感,但主观意义上的阅读习惯还是要养成,不能因为某些客观的新媒体功能而完全改变。随着时间的积累,我们收藏的信息文章也渐渐多了起来。对于收藏的信息,就有一种“追赶信息”的习惯和心理,在接收信息的同时,我们有了这种安全感。但正是这种虚无的安全感,让我们更深层次地认识到,新媒体“收藏”功能并没有减轻我们的时空压抑感,这只是心理上的一种假象而已。

3 防止媒介“异化”的消极影响

传播学方面的“异化”其实不是什么变异或衍生之类的,它这种异化主要是开创新媒体的同时,又受其约束束缚,背离我们的初衷,从负面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让人慢慢离不开自己创造的媒体,成为被媒体驱使的奴隶。在新媒体时代,媒介异化现象更明显一些。

对于媒体的异化,我们要有一定的应对策略。在20世纪,我国报学家戈公振就阐述了新闻学的学科重要性,然后经过后人的坚持、继承、发展、创新,媒介素养这个问题在传媒界越来越重要。加强媒介素养,抵制异化作用,是现如今每个人都应重视的问题。

猜你喜欢

异化时空媒介
跨越时空的相遇
农村聘礼的异化与治理——基于微治理的视角
商品交换中的所有权正义及其异化
镜中的时空穿梭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异化图像的人文回归
玩一次时空大“穿越”
书,最优雅的媒介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