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据新闻本土化实践
——财新传媒“数字说”的说话之道

2018-02-23

西部广播电视 2018年3期
关键词:财新可视化受众

张 樾

数据新闻是大数据与新闻业相结合的产物,新闻生产者利用数据分析工具对已知或已得的信息进行分析,从中挖掘、提取出有价值的信息并运用可视化的方式呈现给受众。从信息图表的展示到动态新闻的出现、大数据新闻的整合,我国在数据新闻领域已经有所发展。我国第一个获得国际数据新闻类奖项的团队是财新传媒团队,其数据新闻专栏“数字说”作品《青岛中石化管道爆炸事故》获得亚洲新闻奖,《周永康的人与财》获得国际新闻设计协会多媒体设计大赛优秀奖。

财新传媒在2013年成立财新数据可视化实验室,并推出数据新闻栏目“数字说”。财新传媒将数据新闻与可视化定义为三方面:第一,用图表去展示新闻;第二,从数据中挖掘新闻;第三,用户互动层面的数据新闻可视化[1]。本文将就“数字说”专栏2017年10月1日至10月31日发表的报道作为样本,进行选择性分析,借以展示目前我国在数据新闻领域本土化实践过程中的特点和启示。

1 样本区间内所发表报道的特点

样本区间内,“数字说”共发表可视化报道9篇,平均3.4天发布1篇,包括互动性新闻1篇。报道具有以下四方面特点.

第一,以数据为核心,覆盖面多,涉及主体广泛。样本对数据的挖掘和展示是重要部分,创作人员注重对数据的分析,挖掘出可能引发用户兴趣的内容。亚洲地区“未富先老”现象、华语电影的发展、“十九大”等话题涵盖政治、经济、文化、国际多方面,涉及的用户多,受众面广。

第二,话题紧跟热点,体现社会暖度指数。中国社会暖度指数是喻国明提出的社会评价性指标,集中体现了社会事件在人们心目中所引起的关于社会环境的主观感受及情感体验[2]。报道主要关注近期热度较高的事件,如《战狼2》出征奥斯卡,紧跟热点推出可视化新闻,并表达出受众对优秀电影作品的喜爱和对国产电影发展的良好愿景。

第三,数据来源多样,数据呈现具象化。真实客观是数据新闻产品的基石[3]。样本数据来源既包括中共十八大报告、十九大报告等政治文件,也包括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等国内权威信息源,还包括UBS Global Real Estate Bubble Index等国际源。报道广泛采用点状图、饼图、词云图等可视化方式,实现了数据展示的具象化,将数据以图形图像方式展现在受众面前,便于受众阅读和对重点信息的获取。

第四,图文结合,互为补充。几乎每一篇报道都是由文字引出主题,随后或稍加分析再展示可视化图表,或几乎完全使用相互之间有关联的图表来展现内容。以可视化图表展示多样化数据,文字和图表互为补充,从而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2 典型样本分析

在样本分析中,本文选用《互动|一张图揭示区域发展不平衡》及《中共十九届中央委员“新人”占62% “50后”占主体》作典型分析。

《互动|一张图揭示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唯一1篇互动性新闻,依托地图及GDP、城市绿化率等指标,展示数据不同而引起的不同省份(直辖市、自治区)空间形态的扭曲,形象地展示了各地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共涉及GDP、公共财政收入、城市原地绿林面积等12个方面,在经济、交通、生态、居民生活水平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展示。样本中的地图使区域间的差异变得明显直观,更能让受众直接获知报道的新闻价值,同时以文字为补充,使得涉及面更加广泛。《纽约时报》副总裁Kinsey Wilson曾说:“人们对新闻的用户体验,与新闻的质量同等重要。”[4]动态地图使得受众可以从空间维度直观对比获取信息,有利于提高受众的满意度和新鲜感。

《中共十九届中央委员“新人”占62% “50后”占主体》是挖掘类报道,原始数据(中共十九届委员名单等)是大众可见的,但中央委员所在系统分布等信息是对信息挖掘和重组后的成果,这一过程产生了新的新闻价值。本样本以中共十九届中央委员名单为基础,整体结构由宏观到微观,由概括到详细,具有较强的新闻价值。

3 数据新闻本土化实践的启示

对于数据新闻来说,可视化的技术与应用是数据内容得以展示的基础。财新传媒可视化实验室负责人黄志敏曾表示,“数据新闻是在精确新闻报道的基础上加以可视化形式呈现,可视化概念应用在新闻领域即为数据新闻。”[5]财新传媒同样重视对数据的把握,邀请数据新闻领域的专家学者开展讲座,并派出编辑技术人员参与学术研讨、在实践过程中推陈出新创造亮点,在实践层面加强团队核心竞争力,扩大栏目张力,不断打造栏目品牌竞争力,提高内容可信赖程度。

数据新闻本土化实践中,新媒体获得了可以长足发展的契机。传统媒体也可以通过数据新闻留住离心力加大的用户甚至吸引新用户,如新华网推出的“数据新闻”专栏。Kinsey Wilson也曾表示:“当我们发展数字端时,我们的总受众数量增长迅速。这意味着我们的新闻在全世界都更有影响力。”[6]但数据新闻对纸媒并不是像网站那样友好。相比网络和新媒体获取信息和数据的能力以及更新的实时性和数据的可变特征,纸媒在数据新闻实践中显得“木讷”。要想在数据新闻本土化的浪潮中分得一杯羹,纸媒需要寻找更有价值、更具新意的新闻点进行突围,来弥补媒介形式带来的限制。

[1]韩巍.数据新闻与可视化报道——以财新传媒为例[J].新闻与写作,2014(4):12-15.

[2]喻国明.大数据分析下的中国社会舆情:总体态势与结构性特征——基于百度热搜词(2009—2012)的舆情模型构建[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3(5):2-9.

[3]陈虹,秦静.数据新闻的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J].编辑之友,2016(1):69-75.

[4]孙莹.专访《纽约时报》数字化负责人:“数字化让我们的新闻更有影响力”.[EB/OL](2015-08-25][2017-12-20].http://news.ifeng.com/a/20150825/44509268_o.shtml

[5]陈虹,秦静.数据新闻的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J].编辑之友,2016(1):69-75.

[6]孙莹.专访《纽约时报》数字化负责人:“数字化让我们的新闻更有影响力”.[EB/OL](2015-08-25)[2017-12-20].http://news.ifeng.com/a/20150825/44509268_o.shtml.

猜你喜欢

财新可视化受众
基于CiteSpace的足三里穴研究可视化分析
思维可视化
再论“声无哀乐”——嵇康笔下的声音与受众
基于CGAL和OpenGL的海底地形三维可视化
“融评”:党媒评论的可视化创新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韩剧迷受众心理解读——以《来自星星的你》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