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图书馆服务体系,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
——吉林市图书馆创建公共文化示范区工作的探索

2018-02-23

关键词:馆内吉林市服务体系

谢 媛

(吉林市图书馆 吉林吉林 132000)

一、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与公民文化权益的关系

1.公益性保障公民自由享有文化权益

2017年11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经表决通过,“公共图书馆法”着眼打通“最后一公里”,用法治思维、法治手段推动实现和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提出要完善设备设施、提升数字化服务技能,尤其是要重视支持贫困地区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让人民群众共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成果;要加强资源整合,推动总分馆制,将优质资源输送到基层;要健全法人治理结构、服务规范,建立反映公众文化需求的供需反馈制度、公众参与的考核评估制度等,促进公共图书馆进一步提升服务效能。

2.教育性保障公民享有文化创造的权益

“读书是门槛最低的高贵”。社会教育是图书馆的重要职能之一,公共图书馆为个人和社会群体的终身教育和素质提升创造了基本条件,通过教育、推动、引导、服务等功能保障公民享有平等开放的文化权益。

3.知识性保障公民实现文化参与的权利

公共图书馆是负责收集、整理、保存图书报刊、音像制品、缩微制品、数字资源等文献信息并提供查询、借阅及相关服务的知识集散地,公共图书馆的基本工作内容是为公民提供知识性服务,从而提高公民科学文化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实现公民文化参与的权利。

二、公共图书馆在保障公民文化权益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是缺乏完善的法律保障,然而这一点随着“公共图书馆法”2018年的正式实施将得以根本性解决;二是政府经费投入不足、政府组织和管理体制存在缺陷,这一点也随着《吉林市市直群文事业单位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实施方案》的统一安排部署逐步向好;三是资源整合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为了更好地促进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发挥公共图书馆功能,公共图书馆应当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开拓多元化服务渠道,构建完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服务模式。

三、构建完善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以保障公民文化权益的策略

要充分发挥公共图书馆的功能作用,首先要提高服务水平,服务体系完善与否直接影响到公民文化权益的保障,因此促进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发展可以更好地保障公民文化权益的实现。吉林市图书馆在创建公共文化示范区工作中科学统筹、稳步探索,推动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一定成效[1]。

1.加强领导,公共文化服务政策机制不断完善

一是成立创建示范区工作领导组,下设9个项目组,分担完成各项创建指标,整体结构做到上下通达,层层相扣,有分有合;二是指导昌邑区图书馆创建达标工作,初见成效,电子阅报屏建设工程进展顺利,总分馆制建设稳步推进,这对于保障市民的基本文化权益,增强加快构建全市公共图书馆文化服务体系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有利于实现吉林地区图书馆资源共享、协调统一、共同发展;三是加强制度管理,更新健全内部管理和制度规范,升级现代化服务手段,为实现业务建设、政治生活和行政保障的规范化、标准化、流程化管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四是扎实做好图书馆干部培训工作,大力加强文化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馆员的文化素养、服务能力和创新能力,增强综合素质、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

2.加快建设,公共文化示范区创建工作基本完成

2016年图书馆人均占有藏书0.8册,达到优秀标准;人均年增新书0.08册,超出创建标准;流通图书1163,502册,图书年流通率1.31远超过创建标准;接待读者791,866人次,人均到馆量为0.4次,达到优秀标准;数字资源28.082TB,超出创建标准。

吉林市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已初具规模,一是馆内自主建立的专题数据库,“吉林市老照片数据库”、“图书馆界数据库”、“媒体江城数据库”;二是馆内订购了中国知网电子期刊总库、超星数字图书馆、知航学术搜索、"读秀"学术搜索引擎、讯库舆情监控系统等,形成了电子文献学科门类基本完整、载体类型基本齐全的保障体系;三是馆内与北京超星数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签订了合同,全面开展了古籍文献数字化加工服务,全年完成了5万拍的馆藏古籍文献数字化加工汇聚全文数据库拍照工作;四是馆内建设了“松花江文化讲坛网站”、“吉林市网上咨询台、“吉林市政府信息查询平台”,我市市民可以通过固定上网终端、网络电视、手机等多种方式使用文化共享工程数字服务资源;五是与网联公司合作,接收了曙光服务器、磁阵存储服务器等网络和存储设备;采购了库克云CD音乐借阅机、少儿触摸一体机、宝宝智库触摸屏等数字终端。全面具备了数字资源提供能力和远程服务能力。目前我馆可用数字资源达到28TB。

3.创新推动,各类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为了让市民享受到公平便捷的文化服务,市图书馆强化服务手段,完善服务功能,大大提升了服务供给能力[2]。一是积极开展公益文化活动。公益文化活动的开展扩大了图书馆的社会影响,较好地发挥了图书馆的社会教育职能和全民阅读文化阵地作用。二是针对特殊群体读者开展服务。2016年,馆内专设视障阅览室接待视障读者,建立图书流动站为农民工子女提供书刊,开展“为老年人送温暖”活动和“老年读者特色服务区”项目,成立少儿数字电子体验区。这些活动开展既保护了特殊群体的文化权益,也表达了图书馆对社会的一份爱心。三是开展文化精准扶贫活动。2016年,馆内为8个省级城区贫困村,送去1600余册图书和光盘,并与之建立长期有效的联系,及时了解贫困村文化需求,帮助其早日实现文化脱贫。四是开展基层流动服务。2016年,馆内先后开展了送书办证进社区活动,组织开展“我的中国梦.文化服务志愿者基层行”活动、争创文明城‘五送’下基层”活动、文化精准扶贫等活动。通过馆内的对创新文化服务的坚持,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完善,使得馆内的服务供给能力大幅提升。

[1]汪英姿.论公共图书馆与公民文化权益保障[D].苏州:苏州大学,2010.

[2]王衍良.公共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建设现状与路径探索——以山东省为例[D].济南:山东大学,2013.

猜你喜欢

馆内吉林市服务体系
吉林省吉林市松江东路小学校
印象·福州新馆
智慧出行,智绘未来——新一代出行服务体系构建与实践探讨
“三效合一”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
建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最后一公里”
吉林市粮食局 推动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
寻宝博物馆记
一起跳
逛图书馆
初具规模的健康管理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