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生活化地理课堂的策略
2018-02-23万红艳
万红艳
(吉林省集安市清河镇中学 吉林集安 343000)
教育学家陶行知曾说过:“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因此,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活动一定要与学生的生活和社会生活相联系。“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地理课程标准》提出的重要基本理念之一。要实现这一理念,教师要将教学触角深入到学生生活和他们的经历体验中,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地理学科的学科特点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来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拓展学生的视野,用生活的例子来解释课堂,解决课堂中的问题,将课堂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生活课堂化,让课堂生活化。而只有这样的课堂才会打动学生,吸引学生,从而产生学习地理的浓厚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一、建立“我与地理一起生活”的思想,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生活即教育”。确实如此,以前,很多教学照本宣科,缺乏生活味,学生总感觉到学习地理的过程是枯燥无味的。如果能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与经验,将实际生活中的地理知识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这样就会使枯燥的理论知识转化为现实的生活问题,让学生建立起“我与地理一起生活”的思想,认识到地理就在我们的生活中,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探索欲
二、树立“生活中处处有地理”的理念,引导学生注重生活地理
地理知识存在于生活的时时与处处。地理知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无处不在,无时不用,“生活处处皆地理”。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平时的教学中,就可引导学生随时随地注意收集有关地理方面的信息,这些信息可以是自然现象,也可以是社会现实生活中涉及地理知识的消息、新闻等,收集途径多种多样:广播、报纸、期刊、电视、网络、社会调查等等。如中央电视台的“人与自然”、“动物世界”、“天气预报”、“科技博览”、“地球故事”等栏目,让学生从不同途径收集地理信息,在每节课讲授新课前,由一名学生上台演讲,时间以不超过5分钟为宜,所演讲内容要尽可能用所学知识加以解释和阐述。如:“生活中的谚语与天气”、“中国的服饰与地理”、“地震来了怎么办?”“地球会爆炸吗?”等等,通过信息收集和演讲,使学生认识到大千世界的无穷奥秘,学习地理有无穷的乐趣,并把现实社会生活中与教材内容相联系的素材运用到学习中去。让学生感受到地理知识就在自己的生活中,促使学生更加关心身边事,关心社会、国家大事,关心生存环境。这样的引导和教学,不仅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也有利于培养学生查阅资料,收集、整理信息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在生活中开拓地理教育资源,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传统的地理教育台过重视知识的传授,且提出的问题基本是纯知识的,学生的回答大多是照本宣科,使教育脱离生活。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思维,也不能提高学生的发展。从生活与教学的关系上说,生活决定教学,而教学要通过生活实践才能显示力量而真正成为教学。从整个自然界到人类社会,生活处处有地理,学习地理的目的,就是要发展、完善生活。因此,教学时教师应多创设生活问题情景,让地理走进生活,让学生身临其境,面对实际问题,尝试迁移运用地理知识和技能,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或策略,在应用中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把教学内容结合实际,从学生身边的地理知识入手,认识和理解地理事物和现象。例如:“太阳高度角”与热水器的安装有什么关系?“地转偏向力”与水池放水时的旋转方向有什么关系?又如:为适应游牧生活搭卸方便的蒙古包;在黄土高原利用黄土直立特性开凿的窑洞;南方农村的“人字型” 房顶、北方农村的“平顶型”房顶;少数偏远地区至今仍保留下来的原始穴居、岩居。我国房屋大多坐北朝南;炎热干旱的阿拉伯地区,房子都是墙体很厚、窗户很小。商品房的开发也要考虑很多地理因素,房子的朝向、采光、通风、层高及楼间距等等,在教学中,借助与地理关系密切的生活经验,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些贴近学生生活的例子,能够让学生感觉“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地理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从而引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心理,激发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
四、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和感悟生活
良好的开始时成功的一半,同样,地理课教学活动也是如此,在引如新课时,教师应积极创建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结合文本内容及学生的现有生活经验,让学生的学习在熟悉的神火环境中展开。教材为我们提供的知识一个话题,学生的审视世界是生活,生活化素材是激发学生探究兴趣的源泉,抓住了生活化就抓住了学生的兴趣,有了兴趣,学生就会主动的投入到探究过程中来。例如如认识新疆。课始可以设置这样的学习情境:你吃过、见过新疆的什么?让学生自由发言(羊肉串、葡萄、哈密瓜,见过电视中的歌舞和新疆人),来听听歌曲,看看风俗、特产(放录像)。,学生的兴趣和精力很快进入到学习内容中。或转换角色,融学习于生活。如学习北方和南方地区时,将学生分成两组既北方人和南方人,分别通过阅读教材、搜集信息资料等方法合作完成辩论,生活在北方好还是南方好。从而深刻的认识南方和北方的特点及不同。关键是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这种辩论的学习情境。
五、理论联系实际,使课堂教学生活化
理论联系实际历来是地理课教学所坚持的原则,课堂教学要多联系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更要走出课堂,让知识时间化,到真实世界中去体验、感受、领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让地理回归生活,为生活服务,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新知识来解释一些自然现象或解决社会生活中的遇到的实际问题。通过学生讨论交流季风气候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时,从我们三餐的主食(大米)入手,从“水稻”字义上理解其喜欢生长在有水的地方(水田),喜欢湿热的气候,而季风气候夏季普遍高温,雨热同期,水热条件配合得当的特点,就非常适合水稻的种植和我国农作物的耕种。这样,不禁拓展了学生学习的时空,使他们在与生活的沟通中真正感受到学习的意义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