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改革
2018-02-23郑晓璇袁如文
郑晓璇 袁如文
(肇庆学院 广东省肇庆市 526061)
引言
作为一名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本科大学生,我们切身体验和实践着目前电子专业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式。正因为这一套套系列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模式正实践于我们自身,我们更加能体会到其实效性,提出我们的见解与感受。以下,我将从专业现状、课程安排、教学方法、师资培训、校企合作等各方面对教学改革做出阐述。[1]
一、电子专业课堂知识的学习现状与就业岗位需求不相适应的矛盾
电子科技专业的理论知识,相较于其他专业是比较繁杂和难懂的。它的知识点抽象,公式推导复杂深奥。虽然其每个教学内容不深,但量大面广,学生不易感兴趣,不易集中精神,更不易坚持,甚至觉得枯燥乏味。再者,传统的教学方式以课堂知识传授为主,由老师对课本的理论概念,公式推导,实验演示进行口授讲解,缺乏即时的实践操作性。学生如果一步跟不上,后面的疑点就会越积越多,导致不易去解决,不想去解决,不愿去解决。[2]
而专业对口的公司对毕业生的要求,完全不止于理论知识点的掌握,他们要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和创新性人才,需要的是能动手实践的人才,更需要能顺应时代和科技的发展,不断更新自己知识储备和实践创新的人才。大学生课程安排中虽然有实验课和实习,但理论总与实践联系不够紧密。学生在实验室教学器材、工具、模板等已经准备好的情况下,依样画葫芦地进行连线、启动开关、记录数据。每一步操作都在课本、老师的指导下按部就班,并不能使学生深刻地去解析理论知识,探索出实验中的奥义。这种教学模式,与职业教育的目的不相一致,导致很多在校成绩佼佼者,依旧在寻找专业对口工作中频频遇到困难。[3]
二、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教学体系相关改革
正因为电子专业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学生的学习现状,与就业岗位的需求存在太多不相契合的地方,学生完成专业的学习之后,仍然缺乏适应就业岗位需求的能力。所以电子专业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并且将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其应用性,实践性,创新性都必须与时俱进地进行调整和改革。因此,各大高校更应在以下各个方面,对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进行深度教学改革,完善教学系统和教学体系。
1.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实践操作能力。
为了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得到应用,培养其动手实操能力,更加透彻地理解专业知识,应该实行三个“转移”,即将学习地点从教室转移到实验室,将知识点的剖析从课本转移到实验过程,将卷面考试转移到实验现场考核。学过的理论知识,应该及时地进行实验操作,巩固对知识的理解,达到“学做同步”,使理论更好地服务于实践和技能。每个学生在进行实验课时,应先对本次实验的理论知识有所理解,带着明确的实验目标去完成本次实验,才能有所收获,而不是一味的为了结果和数据进行简单的操作。因此,老师也要为每次实验设置好特定的技能考核要求,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老师除了进行指导工作之后,还要对学生进行实时考核,保证学生的每一次学习不是为了达到实验结果而想方设法蒙混过关,而是要深入了解实验操作的过程与知识技能,更要保证及时的为学生解答疑点难点,避免出现问题的堆积。
2.完善课程安排的科学性,提高课堂教材的精简性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在大学四年需要学习的专业理论知识很多,量大面广,各个知识点层层相扣,相互联系,更有层层递进,以学过的课程为基础展开深入学习。因此,大学期间的课程安排就显得极为重要。如果课程安排不科学,导致难度较高的科目先学,会使学生更加难以接受,也不符合学习实际。比如《复变函数》这一科目,则以高等数学为基础,进一步深入工程数学的学习;《高频电子线路》则以《模拟电路》和《电路分析》为基础;《信号与系统》又以复变函数和模拟电路为基础,层层递进,所以学校在安排课程时,就应错开学期,合理安排,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又以基础知识去学习更深层次的知识。
另外,专业的课堂教材也应尽量地删减,提取精华,精简内容,编写出更为简洁易懂,实践性高的教学材料。从而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不再为理论知识和概念公式的繁杂难记而排斥学习。例如,可以省略某些复杂的公式推导过程,直接展示及应用公式结果;删减部分电子元器件的内部结构分析,对其功能特点和使用方法进行详细说明,等等。
3.建立新型教育平台,把握网络时代的发展成果。
科技的进步,信息的迅猛发展,将我们推进一个由网络构成的虚拟世界,互联网在今后的生活发展中不容小觑,它在教学改革中也将发挥一席之地。网络平台的资源丰富,信息量大,直观生动,能有力地调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因此,学校可以多增设一些网络课程,例如多增设一些慕课、通识课,引导学生上网自主学习,多渠道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4]
结语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同时也任重道远。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教学模式处于不断更新和适应中。但是,只有不断实践和改革,才能使大学生更好地接收新的知识和技能,更好的适应工作岗位的需求,更好地发展和创新,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做出贡献。
[1]陈文楷.国外“电子技术基础”类新教材的启示[J].南京.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3,25,(4).
[2]吴更芳 电子技术专业智力技能培养的几点尝试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2,(3).
[3]马必学,刘晓欢.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J].教学改革,2005(7):22-23.
[4]吴霞,潘岚.电路与电子技术实验系列课程教学改革[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6,26(3):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