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儿童为本位的区域活动创设探讨
2018-02-23
区域活动是现代教育模式中幼儿进行自主活动的总称,它注重开放性和自我性,在实施的过程中能够满足幼儿的心理和生理发展需求,并且在实施可持续教育的发展历程中,可提高学前教育的发展成效。以儿童为本位的教学模式,创设一种自主化的教学形式,使幼儿能够更加积极进行自主选择、合作交往、探索和发现。
一、以儿童为本位背景下区域活动的开展价值
在幼儿教育中,区域活动由学前教育的整体目标归纳而成,它始终以幼儿自身为出发点,更加关注对儿童实施“开放”教育理念。同时,要求教师应该在幼儿教育中尊重和鼓励幼儿,使幼儿能够保持童真、保留童趣、保持童心。只有这样,孩子们才能够在一个更加轻松愉悦的环境成长,其生理和心理需求均能够得到满足。
从根本上说,区域活动作为幼儿园每日教学工作开展的组成部分,能够为幼儿提供一个更加宽广的发展空间。人本教育背景下,教师需要结合幼儿的心理、心理状态,通过不同的教学形式、教具材料,精心设计幼儿教育课程,使幼儿能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尤其要对孩子的注意力、集中能力、学习能力的引导,使他们对学习保持持久的热情。
二、如何创设以儿童为本位的区域活动
幼儿园是孩子接受社会教育的初级学堂,但是因为他们的年龄尚小,其教学策略的推进仍然和青少年教育有着很大的区别。一方面,教师应该立足幼儿的学习兴趣,让更多的幼儿能够爱上学习;另一方面,教师还要围绕区域活动的实际创设价值,提升现代学前教育策略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下面结合中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围绕以儿童为本位的区域活动创设情况展开论述:
1.设立不同区域,丰富教育形式。区域活动的推进需要一个立体化的教学环境,只有为幼儿创设合适的学习空间,才能满足他们的生理和心理需求。教师应该根据小班、中班、大班幼儿不同的接受能力,采取以教为主,养为辅的教育策略,帮助幼儿尽快适应集体生活,通过一系列相对轻松的方式,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获得愉悦的学习体验。首先,教师要通过生动的教学方式来吸引幼儿,比如,故事引导、音乐教学等等,实现以儿童为本位的区域拓展;其次,教师要将中班幼儿所需要接受的知识划分区域,通过设立智力开发区、休闲娱乐区、科学探索区、语言阅读区和角色表演区的形式,帮助幼儿明确自己所应该掌握的知识技能,提高他们的个体意识和自主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在智力开发区域对幼儿进行“交流活动”训练,可以将班级中的幼儿随机分为三个组别,然后给予他们不同的小任务——找出圆形的物体、柔软的物体、弯曲的物体等等,让孩子们能够在通力合作的基础上主动探寻不同的事务。在这个区域中,通过孩子的自主寻找活动,能够培养幼儿与他人的合作交流能力,以此增强幼儿的独立意识。在科学探索区域进行探索时,教师可以在这一区域的中心空地上放很多颜色的纸张,然后在黑板上分别用不同颜色的纸张拼出各式各样的小动物,让孩子们自己去寻找喜欢的颜色,并在老师的指导下,制作可爱的小动物。这种“纸张材料融入”的区域活动形式,不但能够帮助他们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而且具有很强的安全性,幼儿处于一个十分安全的环境中进行自由的探索,更能加深他们对于不同空间感觉的记忆,可谓是“一举多得”。在角色表演区,教师可以以排列歌曲和舞蹈的形式,让孩子们自主扮演生活中的不同角色,如“买家和卖家”“老师和同学”“公主和王子”等,使幼儿对不同的社会角色有所感知,培养模仿能力,建立幼儿的基础社会观念。
2.强化材料运用,促进全面发展。区域活动的发展并非一蹴而就,作为一项游戏化的小组教学形式,它的主体能够更加具有针对性,教师可以通过不同区域活动材料的运用,充分满足幼儿的身心需求,以此丰富区域活动的内容,深度挖掘其中的教育功能。
在材料运用上,美国教育学家布鲁纳表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通过不同的活动材料,能够充分满足幼儿好奇的心理,尊重儿童的探索要求,借助于各类活动形式,促进幼儿的认知发展。教师要结合不同主题活动的目的、形式,有选择地设计适合幼儿操作的材料,让孩子们在游戏的过程中,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同时,在教学材料的选择上,也要进行一系列的筛选和组合。
首先,游戏材料的选择要适合儿童的需求,充分考虑到在操作和使用上的安全性,以此确保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尤其是要选择无毒、无味、无伤害隐患的材料;其次,在主题活动材料的投放上,要通过视觉刺激、转移注意力等形式,激发幼儿的兴趣,使他们产生操作学习材料的欲望;再次,区域活动材料的选择要适应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通过差异性的材料选择,满足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各项需求。
例如,在中班的“我们爱秋天”“欢迎你冬爷爷”等主题课程中,教师要主动去了解幼儿的问题和疑惑,采取提问的方式,了解幼儿想要知道什么,对什么感兴趣。在综合了幼儿的想法后,教师可以围绕一个统一的课题,设计出符合幼儿认知规律的艺术作品。通过在黑板上绘画的形式,描绘、描画枫叶、雪花等不同的形象,充分展示教学重点和难点,让孩子们既能够了解更多学科知识,也能够掌握更多的生活规律。
3.规划区域环境,提升科学价值。儿童心理学家陈鹤琴总结了儿童心里的八大特征:好动、好模仿、好奇、好游戏、喜欢群体生活、喜欢野外生活、喜欢成功和赞赏等等。在这些特征之下,我们可以得出创设区域活动要结合幼儿的不同心理展开。因此,在进行区域环境设计的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开展阅读游戏、探索游戏、组织生活游戏等不同的形式,将私密区域、开放区域、学习区域和游戏区域统统包容进来,鼓励幼儿积极融入幼儿园生活,提高教育效果。
例如,在规划区域环境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幼儿喜欢赞扬的心理特点,设置荣誉表彰公示榜,将每一个孩子每天的表现以爱心、小红花、太阳等不同的标志进行评价。使幼儿明白自身的表演能得到荣誉,让他们体会到自己的成长被记录、被认可的快乐。评价区域一侧,可以设立探索和劳动区域,鼓励幼儿不断探索新的知识,促进幼儿竞争能力、进取思维的发展。而在相邻的其他区域,教师还可以设计美工区域、数字区域、运动区域、探险区域等不同的教育模式,使幼儿能够更加积极地面对各项教育模式,促使幼儿养成健康、快乐的性格。
综上所述,创设以儿童为本位的区域活动对现代教育模式具有重要的作用,为了增强学前教育的发展成效,教师要真正走进幼儿的内心,从幼儿的兴趣和爱好出发,以更加生动地形式拓宽幼儿学习发展空间。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增强他们的沟通和合作意识。尤其是要以积极的正面激励办法,尊重幼儿的自身学习需求,根据幼儿成长变化不断调整适宜的教学方式,使幼儿在学习中获得更多的快乐。通过深入“以生为本”的教学模式,让区域活动在主题背景下更加丰满、形式更加灵活,实践主题内容和区域活动加速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