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学实验引领学生数学智慧生长的思考
2018-02-23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通过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和其他活动过程,积累活动经验,不断把收获的经验表象转化为知识表象。对学生来说,数学实验是一种至关重要的学习方式,融合数学操作活动和数学思维于一体,具有以下特点:其一,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对于数学知识的获取更多地借助于直观手段;其二,小学生年龄小,生性好动,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而数学实验中的操作活动正好符合学生的特性。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儿童的智慧源于操作。这就说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数学实验活动对于学生的智慧成长有着重要意义。
一、当前小学数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数学实验是为了探究某个知识点或规律,验证某个数学问题或结论,利用一定的材料或工具,伴随思维活动而进行的探究活动。这是蕴涵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和其他思维的活动。当前,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对数学实验教学的认识不到位,往往存在一些问题。
1.组织形式单一,忽视实验功能。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图形与几何”涉及实验教学。不少教师认为,实验教学就是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画一画、折一折,然后引导学生发现规律、运用规律来解决问题。这种观点忽视了数学实验的本质,把实验教学的功能窄化了。实际上,数学实验教学,对于唤醒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领悟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总结数学方法,都有很大的作用。
2.组织过程随意,彰显不出价值。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对于实验教学的主题不明确,实验的目标指向不清晰,对实验的流程不能进行精心设计和实施,导致实验教学中的度把握不准确。教师引导过多时,学生实验的主体地位不强,更多的是大部分学生的实验被教师或极个别优秀的学生所替代,致使大部分学生的实验探究价值不能体现;教师引导过少时,学生实验举步维艰,自主动手操作不能正常进行,实验教学成为水面的浮萍,不能深入学习。
二、强化小学数学实验教学的对策
针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验教学问题的剖析和反思,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以下建议:
1.明确实验目标,强化实验导向功能。数学实验的目的,是对数学知识的猜想或结果的验证,是学生对所学新知动手实践的验证过程。这个过程不仅能让学生深刻理解所学的数学知识、收获数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能让学生累积数学活动的经验、学习基本的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实验教学既是学生做数学、学数学的延伸,又是学生数学学习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径。实验教学中的“做”是学习的手段,而“学”才是学习的宗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明确实验的意图,合理制订实验的目标,强化实验的导向功能,关注实验教学中的数学思维发展和动手实践操作之间的关系。
例如,教学“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一课时,教师设计了如下的实验:猜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什么有关。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第一层次,通过数方格的方法,数一数出示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大小;第二层次,通过切割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一个长方形,求出面积大小。转化后的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完全相等;第三层次,重点引导学生体会转化的思想与方法,理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2.精心设计实验活动,彰显实验价值。实验教学的效果如何?实验教学达成度怎么样?这与教师实验活动的设计是息息相关的。教师在设计实验活动时,需要从实验的教学目标出发,结合学生的学情,对实验教学的各种要素进行加工与组合,切实贴近学生的实际能力,设计、组织好实验教学活动。在设计实验活动中,要突出数学的本质,使实验活动的开展更具有数学意义。
例如,“把三块饼平均分给四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多少块?”教师紧扣问题展开教学,引领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利用圆饼进行动手实践,加强理解。学生实验方法一:把饼一块一块地分,每人每次分得四分之一块,三次分得三个四分之一块,合起来就是四分之三块。学生实验方法二:把三块饼叠起来同时分,每人分得三块的四分之一,也就是四分之三块。通过实验让学生感受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加强学生对分数的认识,发展学生的数感。
3.灵活实施实验流程,发展数学智慧。教授史宁中指出:智慧是表现在过程之中的,而表现在过程中的东西必须通过过程来教育。在数学知识的学习中,学习活动的过程,就是学生激活已有认知基础,积累实践经验,把经验表象内化为知识表象的过程。再好的目标和实验流程设计,只是理想教学效果的一种蓝图,关键在于实施过程。实验流程实施得好不好,与课堂教学的达成度息息相关。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灵活实施实验流程,依据学生的学习动向和教学需要,关注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及时调整教学进程,让实验教学达到更好的效果,促使实验为教学服务、为学生数学智慧的生长助力。例如,教学“圆的面积计算”一课时,教师把圆形纸片平均分成若干个小扇形,进行拼接成近似的长方形实验,当学生平均分的份数较少或份数是奇数个时,教师及时引导学生依据教学内容调整实验,从而引导学生发现数学规律,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让学生感悟极限思想。
4.关注实验活动反思,挖掘实验价值。数学实验是学生思维活动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学生通过实验活动,体验知识形成的整个过程,在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和验证等活动过程中,深化对认知的理解,累积数学活动经验,不断提升数学学习的技能,感悟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及时引导学生关注实验活动的过程,对实验活动进行回顾与反思,一方面总结实验活动的得与失,另一方面对实验结果进行理性思考,充分挖掘实验活动的数学价值。实验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通过设疑环节来进行回顾与反思:这节课,我们进行了哪些实验活动?我们应用了哪些材料和工具进行实验活动?实验时,我们需要注意什么,采用的是什么方法?在实验活动中,你有哪些收获,有什么不足,需要改进哪些方面……
综上所述,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也是一门理性的学科。数学教学离不开观察,更离不开实验。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需要通过大量的实验活动来增强教学效果,教师应该依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及其身心发展规律,结合数学教学的内容,制订合理的实验目标,及时调控实验的流程,凸显数学实验的价值,引领学生进入深度学习,让学生的数学智慧在数学实验中不断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