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汉平原插花贫困地区精准扶贫的实践与探索
——以湖北省监利县精准扶贫攻坚为例

2018-02-23余正飞

学习月刊 2018年6期
关键词:插花贫困村贫困户

●余正飞

湖北省监利县作为江汉平原插花贫困地区,共有插花乡镇9个,建档立卡贫困重点村115个,贫困户,29637户共计91073人。为此,监利县委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政治责任,不遗余力、不留死角、不落一人。

做法及成效

监利县国土面积3460平方公里,总人口158.4万。到2016年底,已完成贫困村出列50个、贫困人口退出15364户,计50024人;2017年,贫困村出列20个,脱贫9618人。根据江汉平原插花贫困地区的现实特点,监利县委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加快精准脱贫。

第一,建立健全责任体系。压紧压实各领域、各方面脱贫责任,构筑“四梁八柱”责任体系。一是层层明确责任。全面落实县、乡党委政府主体责任,实行由党政负责人任组长的“双组长”制,以脱贫攻坚责任书、军令状为抓手,分层分级细化脱贫攻坚履职清单。二是时时传导责任。定期召开县委常委会、县“四大家”领导联系会,专题研究脱贫攻坚工作,及时解决困难和问题。开展扶贫攻坚大走访、大培训、大督查、大问责,各级党政主要领导频繁进村入户,促使基层责任上肩。三是处处督查责任。建立4支精准扶贫全覆盖、常态化、点穴式专职督查队,一村一村、一户一户、一个项目一个项目真督实查,推动责任落实。2017年共问责单位9家、干部24人。

第二,创新创优工作机制。以“三包三扶三建”为主抓手,扩大扶贫攻坚覆盖面。一是落实“三包”,精确配置扶贫力量。实行县级领导包乡镇管理区、县直单位和乡镇管理区党政一把手包村、党员干部包户的“三包”活动,一包到底,不脱贫不脱钩,精准解决“谁来扶”的问题。二是落实“三扶”,精深推进扶贫过程。开展以“扶志、扶能、扶业”为主题的帮扶活动,紧扣每个贫困村、每家贫困户纵深推进;充分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扎实开展人大代表助力、政协委员聚力、社会资本出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精准解决“扶什么”的问题。三是落实“三建”,精细实施扶贫项目。全面实施以“建强基层组织、建设美丽乡村、建好文明家庭”为目标的“三建”工程,使扶贫目标能够项目化实施、节点化推进,精准解决“怎么扶”的问题。开展“整村建设”,对标村出列“九有”标准,安排投入资金9200万元,精心组织实施20个贫困村23个项目;推进“八全工程”,针对贫困户实行教育全免费、保险全覆盖、医疗全报销、危房全改造、生活全兜底、帮扶全方位、项目全落实、主体全参与。

第三,补齐补强产业短板。一是加大资金投入。突出重点,狠补短板,将扶贫资金的60%用于产业扶贫,产业扶贫资金的60%到户帮扶。二是出台奖补政策。对于具备劳动能力且有意愿发展特色种养的贫困户,从精心制作的“15种产业扶贫滴灌菜单”中选择一项或多项配比搭配,扶持发展,实现短期见效、长期受益。县级设立规模不低于2000万元的奖补基金,重点支持村集体、尚未脱贫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以及积极参与产业扶贫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三是推进土地流转。鼓励有劳动能力、无发展项目的贫困户以土地流转方式,依托经营主体带动发展。要求所有贫困村成立农业合作社;动员所有农业产业龙头企业辐射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鼓励所有缺乏劳力的贫困户要参与土地流转。四是发展光伏产业。利用政策优势,动员社会力量参与,让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通过光伏股权收益有固定收入。预计到2019年,可帮助所有贫困村创收超过5万元,使受益贫困户每年再增收3000元左右。

问题和不足

虽然监利县脱贫攻坚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第一,信息建设精准不够。一是精准识贫还有误差。动态调整还存在思想认识不高、政策把握不准、程序把关不严现象,导致工作进展不快、不平衡。二是信息纠错还需加强。贫困户信息数据收集不够精准,系统数据与各行业部门数据比对有限、对接不够,加之录入失误等,影响工作质量。三是资料建设还有欠缺。少数村特别是非重点村档案资料填写不规范、不详实、不严谨。

第二,政策落地扎根不深。一是项目推进不快。部分整村推进项目的准备工作不充分,操作性、实效性不强,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问题较为突出。二是资金使用效率不高。部分扶贫资金重使用、轻管理,加之市场因素影响,导致效益递减,贫困人口脱贫速度、增收速度与资金投入增幅没有成正比。三是政策合力不强。职能部门沟通协调不够,未做到信息共享、统筹安排,缺乏协同性,制约了整体帮扶效果。

第三,产业扶贫引领不强。一是支柱产业培植难。各地各村发展特色种养殖多且杂,受技术、自然、市场等因素影响,难以短时间内形成规模效应。二是主体带动水平低。各类农业生产主体与贫困户利益链接约束机制不健全,对接路径少、信任建立难,贫困户受益不多,帮带效果不明显。三是内生动力激发难。贫困户“缺劳力、缺资金、缺技术、缺市场”的现象客观存在,有的贫困户怕承担风险,不愿发展产业项目,“等、靠、要”思想严重。

路径与打算

针对当前精准扶贫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和不足,我们将坚持科学谋划、精准发力,以不胜不休的态度,坚决打好插花贫困地区精准脱贫攻坚战。

第一,进一步压实“三大责任”,在政府主导力度上再下功夫。一要压实县级督导责任。县级领导班子要坚持做到向我看齐,以上率下。要经常性地深入扶贫联系点,经常性地开展扶贫专题调研、扶贫专项督导,带动各级干部责任落实。县扶贫办也要将主要精力放在督查督导上,突出问题导向,创新督查、问责机制,对县域内精准扶贫工作及时实施正确导航。二要压实乡镇主体责任。插花扶贫地区精准脱贫,乡镇是脱贫攻坚的重点和关键,乡镇党委、政府是脱贫攻坚前沿阵地的责任主体,必须逐村逐户、逐个项目钉实脱贫攻坚的责任“钉子”。村级党组织、村委会作为脱贫攻坚一线的责任主体,也要发挥党建带脱贫的作用,承担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具体责任,高效推进好村级扶贫项目,真情帮扶好贫困群众。三要压实部门管理责任。要实现精准扶贫攻坚的齐头并进、相互融合,必须强化各部门责任,打通信息数据互通障碍,打通扶贫政策联通障碍,打通扶持资金流通障碍,实现扶真贫、真扶贫。

第二,进一步强化“三个引领”,在精准脱贫成效上再下功夫。一是强化规划引领。紧盯“县摘帽、村出列、户销号”目标任务,结合乡村振兴计划,科学编制脱贫攻坚规划。指导各乡镇、村编制好脱贫规划、年度计划、项目谋划,引导好力量布局、资金整合、工作推进。二是强化分类引领。江汉平原插花扶贫地区拥有较强的产业发展优势和创富基础。要引入智力支持,发挥好乡镇干部、乡村企业、乡贤能人的作用,指导贫困村、贫困户因村因户分类施策,既要扶资金、扶力量,更要扶智力、扶方向。三是强化项目引领。以重大项目为龙头,坚持区域发展与精准扶贫“双轮驱动”,加大对整村推进、产业发展、渔民上岸搬迁等到村到户项目的投入。依托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开展产业扶贫,谋划“主体+产业+项目”捆绑机制,以政府项目的倾斜,撬动市场主体的热情,实现“农业龙头企业+现代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家庭农场+小农户+贫困户”的利益联结、利益分享。

第三,进一步做实“三方投入”,在扶贫资金使用上再下功夫。插花贫困地区的精准扶贫,必须要广筹资金、多方投入,提高扶贫资金使用实效。一是做实财政资金投入。按照“大类别统筹、大类别打通”的办法,积极探索源头统筹、合并同类、小项目跟大项目、扶贫户跟市场主体等方式,对资金进行“打捆”、打包,发挥集约效应。二是做实金融资本投入。创新扶贫信贷模式,成立农投公司、担保平台,推出兴农贷等信贷产品,重点向扶贫龙头企业、经营主体发放信贷资金。特别是对吸纳贫困户加盟、入股、就业的各类市场主体,根据其经营状况、贡献大小,提供免担保、无抵押贷款,资金风险由政府、银行、保险公司按比例分担。三是做实社会资本投入。江汉平原,希望无限。实现插花贫困地区脱贫攻坚任务,要充分发挥政府统筹作用和政策导向作用,积极争取大型国有资产管理公司参与乡村振兴计划,引导和鼓励民间资本投入美丽乡村建设,实现共建共享。

猜你喜欢

插花贫困村贫困户
插花吟
贫困村开通“网上大集”
由“贫困村”变成“百万村”
一个贫困村的“暴富”——宝丰村的农业也能让人“吃撑”
致富闯路人带领贫困户“熬”出幸福
『贫困户』过年
贫困户 脱贫靠产业
插花由易到难
讽刺插花欣赏
重要的是给贫困户一份自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