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何以成为“千年第一思想家”
2018-02-23任力群易重华
●任力群 易重华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马克思至今依然被公认为‘千年第一思想家’。”20世纪即将结束的时候,英国广播公司(BBC)在全球范围举行了一次“千年思想家”网上评选活动,马克思荣登榜首。任何思想家都是自己时代的产儿。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当然离不开19世纪欧洲的经济条件、科技成就和思想土壤,但是马克思能够抓住时代机遇、取得远远超越同代人的思想成就,这就离不开他个人独特的理论研究风格。
一、具有探索世界本质的强烈愿望
高中时期,马克思在作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就立下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崇高理想。要为人类谋幸福,就需要掌握人类社会的本质。17岁的马克思遵循父亲的愿望到大学学习法律。在作为一名知名律师的父亲的眼里,学习法律是子承父业、拥有体面生活的途径;而在胸中怀有远大抱负的马克思眼里,学习法律是探索世界本质的途径。当马克思发现僵硬、枯燥的法律条文不能满足心中的愿望时,他转向了哲学。在给父亲的信中,马克思写道:“没有哲学我就不能前进。”他废寝忘食地阅读一切可以找到的古往今来的哲学著作,在从柏林大学法律本科毕业的同时,就获得耶拿大学哲学博士学位。马克思的博士论文《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因袭欧洲自然哲学传统,同时吸收近代欧洲哲学的新成就,阐述了自然界既是物质的又是辩证的哲学观点。在正确掌握了自然界本质的基础上,马克思继续探索世界的另一个组成部分、也是他最关注的组成部分——人类社会的本质,时隔5年就在著作《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提出了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在自身基本矛盾运动的推动下由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逐步演进的客观规律。马克思第一次在人类哲学发展史上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贯穿于由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组成的整个世界,是科学揭示世界本质的第一人。哲学的高度决定理论的高度。正是因为马克思站在时代哲学的最高峰,因而能够形成同代人不能与之比肩的理论成果,在同一切错误思想作斗争中无往而不胜。
二、勤奋学习人类一切的知识成果
只要是有利于认识世界的知识成果,马克思都如饥似渴地学习。马克思的女婿、也是他的亲密战友拉法格曾这样赞叹:“马克思的头脑是用多得令人难以相信的历史及自然科学的事实和哲学理论武装起来的。”开始学习哲学时,马克思并不喜欢黑格尔古怪离奇的思维方式和语言方式,但他还是抛开个人喜恶,认真研读黑格尔哲学著作,从中吸收了宝贵的辩证法思想,为他日后创立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哲学基础。在《莱茵报》做主编时,马克思用法律、逻辑为贫苦民众热情辩护,斐然的文采和精妙的论证让马克思和《莱茵报》声名大振。但是这些都不能让马克思陶醉。当发现自己仍然对决定国家本质的社会关系没有完全搞清楚时,他一头扎进历史学和政治经济学之中,硬是把自己从门外汉变成了人类历史和政治经济领域的科学巨匠,相继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马克思一生博览群书、广泛涉猎,不仅学哲学,而且学历史和政治经济学,从而能够跳出德国思辨哲学的束缚;他不仅学习经典著作,而且也不放过其他文献和资料,最大限度地吸纳一切知识养分;他不仅学习社会科学知识,而且学习自然科学知识,因而他的理论具备贯穿整个世界的恢弘气度;他不仅学习欧洲的知识成果,而且学习俄国、中国等其他国家的历史人文知识,从而成功地预言相对落后的东方国家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可以不经过资本主义发展阶段或完全的资本主义发展阶段而进入社会主义的身后历史,甚至提出了“中华共和国”预想,体现出非同凡响的历史洞察力。
三、从现实世界出发在学习中批判
阅读了马克思的文章但尚未与之谋面的恩格斯曾在诗中这样描述马克思的学术状态:“他不是在走,而是在跑,他是在风驰电掣地飞奔!”马克思28岁时创立了唯物史观,发表《共产党宣言》即创立影响世界的马克思主义的时候正值而立之年,着手创立剩余价值学说时不到40岁。他在学术道路上奔跑的速度前所未有,达到的理论高度前所未有,这得益于他从现实世界出发、把学习和批判结合起来、不盲从于学术权威的理论研究方式。大学期间,他就确立了难能可贵的唯物主义路线,在所作的诗册中写道:“而我只求深入全面地领悟在地面上遇到的日常事物。”马克思用“现有世界”即现实世界去比照理论家构建的“应有世界”,审视他们的思想是否来自对现有世界的深刻分析,是否对现有世界有推动意义。对合乎要求的思想就如饥似渴地吸收,对不合乎要求的思想就毫不客气地批判,既最大限度地汲取了前人创造的理论成果中的丰富营养,又最清醒地从这些理论成果里“现有和应有”之间的对立中发现了他们各自的局限和缺陷。他始终立足现实世界独立思考,一边学习、一边批判、一边形成自己的观点,当阅读完成之时,自己的理论体系也已经构建起来。当同时代的人还在因黑格尔哲学中这种对立而分为两个理论派别争论不休时,25岁不到的马克思就已经完成著作《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准备着手构建新的哲学体系——唯物史观。经过数年对政治经济学的学习,40岁的马克思就完成了《政治经济学批判》,之后完成了《资本论》三卷的全部理论部分的初稿,创建了剩余价值学说。资本主义创造了人类前所未有的发展速度,而马克思以资产阶级最想掩盖的现实世界为武器,在理论上创造出了跑赢资本主义的速度,从而为无产阶级打碎旧世界、创造新世界提供了理论支撑。
四、为人类谋幸福而舍弃个人利益
马克思不到20岁、还在读大学二年级的时候,就是平均年龄大他十余岁的“博士俱乐部”的思想牛首;23岁就拿到博士学位,24岁担任大报主编。青年马克思已经是社会知名度颇高的青年才俊,他只要向世俗稍微低低头,锦衣玉食的生活就唾手可得。可是他忠于高中时立下的崇高理想,始终保持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和为人类幸福而献身的高尚情操,把个人利益置之度外。他把首次任职的《莱茵报》当作揭露社会不公的阵地,根本没有视之为赖以生存的饭碗或者平步青云的阶梯。当《莱茵报》被查封,别人选择低头以换取生存时,马克思毅然辞职,而且永远辞去了一切所谓体面工作的机会。就在马克思失去工作并和燕妮新婚不久,普鲁士政府派枢密参事请他担任官职,尽管背负着失业和家庭初建的经济压力,他仍然非常轻蔑地拒绝了这种诱惑和收买。从此,马克思和他的家庭一直处于穷困潦倒、贫病交加、孩子相继夭折、不断地被驱逐、颠沛流离的境况,承受了常人无法忍受的痛苦。特别是在撰写《资本论》时期,是马克思及其家庭最艰难的时期,常常困顿到身无分文的境地,燕妮罹患肝癌,马克思自己则深受肝病和痈疽的折磨。但这些苦难从未让他产生丝毫的退缩之意,他仍然一如既往地推进《资本论》写作和领导工人运动。正是因为不受个人利益的羁绊,马克思才能放弃一切主观偏见,触碰到现实世界最冰冷也最真实的一面,揭开一切覆盖在国家观念之上温情脉脉的面纱,揭示出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才能够指出、而且有资格指出共产党人“没有任何同整个工人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
五、积极参加改造社会的革命斗争
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指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不蛰居于书斋,把学习研究和改造世界的革命斗争结合起来,这是马克思能够超越一般学者的可贵之处。面对19世纪上半叶在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双重压迫下工人阶级的苦难,费尔巴哈、卢格、赫斯等一些德国哲学家们用哲学阐发共产主义理想,尽管表达出很强的社会正义感,把民主主义推向最高峰,但自命不凡地认为思想可以改变现状。马克思也曾是“哲学共产主义”者,但他在《莱茵报》工作期间积极深入到贫困群众争取经济利益和政治权利的社会斗争之中,深切感受到贫困是社会经济关系造成的,而不变革不公正的社会制度就不能实现社会公正,从而获得了从哲学理论中不能得到的认识,思想得以完善,立场发生转变,很快就跳出了“哲学共产主义”的圈子。1844年8月,马克思给费尔巴哈写信,邀请他出席法国工人的一次集会,“这样您就会确信这些受尽劳动折磨的人纯洁无瑕,心地高尚”,但是被费尔巴哈拒绝了。从此,费尔巴哈在“哲学共产主义”中止步不前,而马克思在与无产阶级运动相结合的过程中不断在理论上开拓前进,相继产生了两大发现,创立科学社会主义学说。正是在与工人阶级的接触中,马克思看到了工人阶级改造世界的力量,促成他创立唯物史观;正是在指导“正义者同盟”改组、建立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和为其制定理论纲领的革命实践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创作了《共产党宣言》;正是为了回应第一个国际工人阶级联合组织——第一国际开展推翻资产阶级统治的迫切革命需求,马克思创作了《资本论》。在不断回答无产阶级运动不断提出的新课题中,马克思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思想体系,使这些思想体系从假说成为得到实践运用、经过实践证明的科学理论,因而形成了其他一切理论所无可比拟的历史影响力,使马克思主义具有穿越时空、经久不衰的真理魅力。
六、坚决地同各种错误思潮作斗争
马克思生活的时期,正处在资本主义巩固时期,资产阶级日渐强大,但已显示出反动的一面,他们利用刚刚掌握的政治权力和舆论工具压迫和欺骗昔日盟友——工人阶级;封建地主阶级不甘没落,拼命残喘;小资产阶级在大资本面前纷纷破产,梦想挽回残局;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阶级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但在思想上、组织上还很不成熟。复杂的社会阶级状况,形成了社会思潮陈杂的局面,决定了坚决同错误思想作斗争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命运。真理总是在同谬误的斗争中开拓前进,马克思正如他自己所说那样,“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因而他的绝大部分著作是论战性的。恩格斯这样评价马克思的斗争风格:“斗争是他的生命要素。很少有人像他那样满腔热情、坚韧不拔和卓有成效地进行斗争。”马克思注重开展哲学斗争。他在批判和改造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青年黑格尔派的主观唯心主义、费尔巴哈的机械唯物主义等的基础上创立了唯物史观;他积极支持恩格斯撰写《自然辩证法》,在19世纪科学成就的基础上进一步阐发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为工人运动提供了坚实的哲学武器。马克思还注重同工人运动中的错误思潮不懈斗争。他坚持思想建党的原则,先后批判了在工人群众中有一定影响但对工人运动具有破坏性的一些所谓“工人理论家”提出的各种冒牌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论,如魏特林的空想共产主义、蒲鲁东的改良主义、拉萨尔的阶级调和论、巴枯宁的无政府主义等,从而进一步深入阐发科学共产主义理论,在工人群众中得到广泛传播,使无产阶级政党在幼年时期得到正确引导和健康发展。马克思敢于亮剑,把各种错误思想当作磨刀石,在坚决斗争中使自己的理论体系变得更加锐利、铮亮。
在为人类谋解放的崇高理想的召唤下,马克思形成了不同于以往一切思想家的理论研究风格,这些方式归根到底体现了共产党人彻底的唯物主义精神和革命主义精神,所以马克思才能开创出前无古人的理论研究新气象、新天地,成为“千年第一思想家”。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就是要传承马克思身体力行地树立和锻造的共产党人的这些理论研究方式和蕴含其中的精气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