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社区中学习爱好者的文化生产场
——基于得到APP“知识城邦”社区的虚拟民族志研究
2018-02-23
(上海理工大学 上海 200093)
一、研究背景
移动互联网时代,线上知识经济实现了从有形资产向无形资产的转变;实现了从知识本身的获取向求知能力的开发的转变;实现了从重视引进模仿能力向强调创新能力的转变;实现了从技术自身的创新向知识生产的基础能力创新的改变。知识经济下的学习型线上虚拟社区就是一种新的智力资源的社会资本配置,它依托于大众媒体的发展,每个个体都可以输出知识文本信息,大众靠着交换彼此的分享来生存和生活。
二、研究意义
资本概念是皮埃尔·布迪厄理论体系中的一个核心范畴,资本指积累起来、以物化或具体化的形式体现的劳动,即生产者的社会实践工具。资本包括经济资本、社会资本、文化资本三类。线上网络社区、社群也是由各种社会资源所组成,且社区中资源的流通和转化为文化生产场的建构提供了可能。此外,布迪厄还提出了场域的概念,定义其为“在各种位置之间存在的客观关系的一个网络或一个构型”,社会劳动分工产生了各种“场”,比如艺术场、文学场、权力场、政治场等,文化生产是社会生产的特殊形式,在现代社会业已成为一个与经济、政治等场域不同的,相对独立自主的场域。布迪厄认为,任何一个社会场域都有着隶属于自己的正统文化,只有把文化产品置于特定的社会空间,特别是文化生产场域中,其独创性才能得到更为充分的解释。
在对文化生产场的研究中,前人的研究多从艺术作品角度,本文希望通过经验研究的方法从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的角度来考察虚拟社区中大众文化生产场建构,较为具体地呈现学习爱好者的文化实践和群体构成。在媒介化的日常中,学习者是如何进行泛化的自我表征并构建阅读与分享的区隔?在知识的整个生产和传播过程中,媒介又起到了哪些作用?
三、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虚拟民族志的研究方法,选取得到APP中的“知识城邦”板块进行研究。“知识城邦”是一个学习类交流分享的虚拟社区,该社区每日保持着较高的用户活跃度和用户粘度,用户以分享和浏览读书笔记为主。截至2018年9月16日,通过对得到APP知识城邦中“得到精选”账号转发的2095条精选笔记记录,对其进行在线观察,对精选笔记的主题内容和笔记后的留言交流内容进行记录、同步分析。本文对“知识城邦”的研究为从时间纵向观察知识的生产、传播与变现提供了平台;并且作为一个学习交流型社区,“知识城邦”的内容呈现远远丰富于一般资源导向型,这从横向为整体地观察学习型社区文化生产场的建构提供了可能。
四、研究发现
知识文化的生产和传播方式正在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而产生变化,同时,虚拟信息世界的知识商业模式也正在被重新架构。
(一)“知识城邦”
得到APP是一款用户定位在20岁-45岁的适合大学生、白领、职场人士等、以“付费为主,免费为辅”形式的、为用户提供碎片化知识服务的学习平台,它包含独家订阅专栏、有料音频、干货电子书等多项内容,可以让用户在短时间内,更便捷高效地获取有效知识。正如得到的标语所说“知识就在得到”,得到一直致力于打造理想中的通识教育,打破知识分科的壁垒,提供有价值的学习样式,以最终效果为交付标准。
本文主要研究得到的“知识城邦”板块。“知识城邦”是由得到APP中“我的笔记”这一板块衍生发展过来的新板块,于2018年6月上线。笔记一直是得到APP中一个较为重要的部分,“我的笔记”于学习爱好者而言,可以加深其思考,将获取的知识和内容进行内化,并且通过查看一周学习数据,可以对自己的学习和阅读情况有一个整体的了解,从而养成一个读书的良好习惯。“知识城邦”板块还有着轻微的社交功能,像一个虚拟线上内容型社区,一个以用户创造内容为核心的线上交流平台,一个学习达人的学习笔记分享圈。
在“知识城邦”,学习爱好者可以通过阅读和分享课后笔记,与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学习和成长。于分享笔记的学习爱好者而言,分享原创笔记后收获的不仅仅是实用知识获得后的愉悦和满足感,更是一种精神上的被看到的满足、被认可的存在感和价值感。于另一部分选择默默浏览笔记的学习爱好者来说,虽然他们没有深入参与内容的创作,但他们通过阅读浏览他人的笔记,进行评论或点赞转发互动的行为也促进了整个知识链的传播。
无论自建并分享笔记还是评论他人笔记,“知识城邦”都是在鼓励用户打破单向输入的学习模式,通过学习产生思考和输出,在促进自身学习的前提下,还可以进一步建立与他人互动关系,共创成长。在“知识城邦”,学习爱好者们聚集在一起,如同身处一个大社区家庭,每个人可以勇敢地去表达,也可以默默学习成长,整体构建的文化场氛围是既自由又规矩,可开放也可局限。
(二)“得到精选”
好的社区能持续贡献原创的优质内容,从而带来持续稳定的高质量流量。UGC学习社区基本要素:学习者之前有共同的话题;且学习者对于该话题拥有不同见解,这种争议是具有广泛性和持续性的。“知识城邦”全部符合,因为得到APP本身就产出内容,之前的笔记板块只具有将购买同一节课的学员圈起来的功能,如今“知识城邦”打破了原有小圈子的理念,更加开放地包容不同的课程、不同的主题,甚至是不同的课程学员。
此外,得到官方每天用“得到精选”的账号在“知识城邦”转载推荐一些精选笔记,拓宽用户的视野和思考的深度。每天早上8点,“得到精选”还会发起一个每日话题,继而挑选话题里相关的优秀笔记进行转发,用户可以加上“#话题”参与讨论。“得到精选”的这两个举措不仅是在筛选优质用户来产出高质内容,培养学习领域的意见领袖,更是在提高社区学习活跃度,让知识城邦成为一个知识的分享交流池和沉淀池。根据得到6月10日的数据,“已经有100万+用户进入过知识城邦,用户每天创建的笔记条数突破5万条,用户在知识城邦的互动每天多达1万次。”
由于被“得到精选”转载的意见领袖的笔记具有典型性,本文也选取其中一账号的笔记为例分析。如加V认证用户戴愫,在2018年9月9日发表的对《文化密码》一书的关于“群体智慧”的衍生解读笔记获得53次转发,71个点赞,8次互动评论。笔记中如此写道:“如果你不是上级,又想发动群体智慧解决问题,这时很容易被大家认为想出风头、自作聪明。在《横向领导力》这本书里,介绍了这个方法……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激励他人尽最大的努力,让团队的干劲达到新的高度。有两种简单的方法可以让人们采取更好的工作方式,如……”如此类受欢迎的笔记除了提炼课程或者书本中的经典知识点,更多的是意见领袖会对课程知识点进行补充,因此较普通爱好者的笔记更具有可看性和知识拓展性。
(三)“知识城邦”中的文化生产场建构
得到APP官方提倡个体输出知识信息且在公共社区中相互碰撞,进行转化和升级,从而形成新的知识。这样一种知识文化的学习、生产、传播和再生产的闭环发展模式符合互联网时代经济模式,具有一定的生命力。
根据布迪厄的定义,文化生产者的实践行为可以由“[(惯习)(资本)]+场域=实践”的公式概括。公式中“惯习”指“可持续的、可转换的倾向系统,倾向于发挥产生与组织实践与表述的原理的作用。”简单地说,“惯习”是在实践层面上构建得到的性情倾向系统,它表达的是一种组织化行为的结果,同时也表示一种习惯性的状态。“知识城邦”中学习爱好者的惯习由他们在笔记交流的模行为中逐渐形成和养成一种外在性的内在,它属于感情认识和经验评判的范畴,将个体的主体性与文化场的客观性融合渗透,从而让个体在实践中自主完成多样复杂的学习任务。此外,公式里的另一个核心概念“场域”指链接了各种社会关系的文学生产场,即社会关系网络。“场域”是文化知识生产者进行实践的地方,生产者根据不同的目的,采取各种方式,获取有利学习资源以维持或改变格局而存在。
得到在互联网场景中创造出文化生产场这种学习组织形式,让学习者在惯习的指导下,以资本为实践工具,获取知识和权力,让“知识城邦”成为一个深度学习者愿意终生身处其中的城邦。
五、总结与讨论
“知识城邦”创造和提供了一个共同学习的场所,这个场所既是一个空间,也包含了某种特定的学习的文化氛围,这种学习的氛围会鼓励身处其中的人采取某些特定的行动,比如自律地学习和记录笔记。这些特定的行动形成了文化生产场,而文化生产场也为这些特定行动提供了条件。在这样的场域中,文化知识的生产关系、文化知识生产者的能动性以及文化价值的创造和传播性都缺一不可。线上的知识经济也从知识本身的获取向求知能力的开发而转变,知识不再是重复模仿复述,而更多的是创新迭代。
但是得到“知识城邦”也存在着发
()()展的瓶颈,由于学习者量级不够大,普通用户听课后的原创笔记,一般评论数均接近于0,点赞数少于10。即该用户平均每记一条笔记,仅有不到一个人关注他,分享的积极性不高。在现阶段,普通用户的笔记由于暂时不追求知识的变现和经济上的利益,并没有产生更多的资本流通。但于意见领袖或者是得到平台而言,发展到后期必然是希望可以生产出更多优质输出类知识笔记和大批能够迅速转化成经济资本的文化产品。
基于以上得到“知识城邦”板块存在的现实问题,笔者建议如下:
1.界面可借鉴抖音、今日头条的推荐机制,让用户通过点赞把受欢迎的笔记筛选出来。系统根据每个人的学习兴趣关键词、每个人关注的偏好推荐笔记。
2.用户可选择只浏览自己关注的人的笔记,用户可与关注的人私信,增加社会资本中的强链接,增强文化场构建。
3.根据笔记受欢迎的程度,可进行每日排名分级。给用户分等级后,对于某个用户的笔记,可显示哪位高等级用户为其点赞或评论,突出高等级用户的分量。
4.高等级用户的优质笔记只显示部分,查看更多需要付费,激发意见领袖的同时也提升普通渴望升级用户的参与积极性。
文化场的重要性在于有内容,有内容就意味着你能占据用户更多的流量,好的文化场或者说社区能持续贡献原创的优质内容,从而带来持续稳定的高质量流量。用户留存和黏性更高,内部产生正向循环。因此最终的目标都应在于培养用户的习惯,预计当越来越多的用户形成了看其他人笔记、写原创优质笔记的习惯,文化场会融合成更大的学习圈子,用户根据笔记购买新课程的欲望会增强,那时知识变现和文化资本的时代将翻开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