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进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夯实职业教育立教之本

2018-02-22平和光程宇岳金凤

职业技术教育 2018年27期
关键词:发展历程师资队伍职业教育

平和光 程宇 岳金凤

摘 要 改革开放40年,我国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经历了恢复发展期(1979-1984年)、体系构筑期(1985-1997年)、调整巩固期(1998-2011年)、深化发展期(2012-2018年)四个阶段,职业教育师资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规模稳定中增长、结构不断优化、素质不断提升、体系不断完善,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呈现出“从职前培养走向职前培养职后培训相结合”“从学校培养走向企业参与培养”“从注重数量规模走向高素质专业化”“从专科本科层次走向研究生层次”的特点和规律,未来应从全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全面提升专业素质能力、全面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全面提高教师地位待遇4个方面下大力气,力求造就一支党和人民满意的高素质专业化“双师型”职教师资队伍。

关键词 职业教育;师资队伍;改革开放40年;发展历程

中图分类号 G71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8)27-0006-12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1]。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是教育事业发展的最根本依靠力量。对于职业教育来讲,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师资队伍是其获得科学发展的重要保障。改革开放40年来,党和政府把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摆在了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位置,我国职业教育师资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在改革开放的不惑之年,对我国职业教育师资队伍改革发展的历程进行回顾,总结建设的成就和宝贵经验,对于新时代推动我国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迈上新台阶具有重要意义。

一、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历程

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梳理促进我国职教师资发展的重大政策措施,挖掘我国职教师资队伍建设的重大转折点和重要节点,比较我国职教师资规模、结构、质量、水平等方面的变化,总结我国职教师资队伍建设的特点和规律,基于此,把我国职教师资队伍建设的40年历程分成四个阶段:恢复发展期(1979-1984年)、体系构筑期(1985-1997年)、调整巩固期(1998-2011年)和深化发展期(2012-2018年)。

(一)1979-1984年:恢复发展期

1978年11月,原国家劳动总局向国家计划委员会报送了《关于恢复四所技工教育师范学院问题的报告》,建议在吉林、天津、山东、河南恢复建设4所技工教育师范学院。1979年1月,国家计划委员会、教育部向国务院上报的《关于增设四所技术师范学院的请示报告》提出,“目前,技工学校的师资不足、质量不高的问题相当突出,解决师资问题是办好技工学校、提高办学质量的重要条件之一。”经中央领导圈阅批准后,同意复建4所技工师范学院,即天津技工师范学院、吉林技工师范学院、山东技工师范学院、河南技工师范学院。1980年10月,国务院批转的《教育部、国家劳动总局关于中等教育结构改革的报告》中指出,“省、自治区、直辖市应积极筹办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在该政策引导下,我国又陆续建设了一批独立设置的职业技术师范院校(专科学校)。职业技术师范院校的建设,标志着我国拥有了专门培养职教师资的高等院校。

除恢复重建和新建职业技术师范大学之外,选调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加强教师进修、有计划培养专业教师也是这一时期加强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措施。1981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职工教育工作的决定》指出,“目前,职工学校的教师,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远远不能满足需要。要选调那些能胜任教学的职工和技术人员,担任专职或兼职教师。”据此拉开了选调、聘请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担任或兼任专业课和实习指导教学工作的序幕。1983年3月,教育部印发《关于1983-1984学年度全国中等专业学校选派教师到全国重点高等学校进修的通知》,到1985年分三批共选派了440名中等专业学校教师到国家重点高校进修。1983年5月,教育部印发《关于编报1983-1985年培养职业学校专业课师资计划的通知》,要求各省、市、自治区教育厅(局)“通过各种途径对专业课师资进行有计划地培养”。在此政策推动下,华东工程学院、华东水利学院、山东工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等学校开设职业技术教育师范系、师范专业或师资班,为职业教育发展培养了大批高质量的师资队伍。

在职业教师职称评定制度建设和改革方面,为充分发挥中等专业学校教师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服务的积极性,1980年2月,教育部印发《关于中等专业学校确定与提升教师职务名称的暂行规定》,将中等专业学校教师职务名称定为副教授、讲师、教员、实习教员4级。同时对这4级职务名称的确定或提升都规定了具体标准。同年7月,教育部印发《关于中等专业学校确定与提升教师职称试点工作的通知》,规定各省、市、自治区高教(教育)厅(局)应成立评定職称领导小组,各校必须建立评审组织负责评审工作。经过试点,到1981年2月,此项工作全面展开。1985年9月,国家教委发出《关于改革中等专业学校教师职称评定、实行教师职务聘任制的报告》,对中等专业学校教师的职务名称及任职条件、高级职务的限额和各级职务的结构比例、各级职务的职责、评审与聘任 (或任命)的办法作出了原则规定。到1989年底,职业技术学校教师职务评聘工作基本完成。

(二)1985-1997年:体系构筑期

1985年5月,《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印发,提出了教育体制改革的方向、指导思想、思路和要求,成为这一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此后,《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等法律政策文件的颁布拉开了职教师资队伍体系构筑的序幕。

第一,构筑职教法律体系。1993年10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1995年3月,第八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1995年12月,国务院颁发《教师资格条例》;1996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至此,有关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法律体系基本形成,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有了法律保障。

第二,构筑政策体系。1985年5月印发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建立若干职业技术师范院校,有关大专院校、研究机构都要担负培训职业技术教育师资的任务,使专业师资有一个稳定的来源。”[1]为进一步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关于加强职教师资的精神,解决职业技术学校师资严重不足和质量不高的突出问题,1986年6月,国家教委颁发《关于加强职业技术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几点意见》,重点是建立健全职业技术教育师资培养系统,着力解决师资的培养和培训问题。1989年1月,原劳动部颁发《关于加强职业技术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明确了职业技术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的目标、任务,提出加强后备师资的培养、采取多种形式培训在职教师的多种举措。1991年10月,《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職业技术教育的决定》提出“要本着培养和培训、专职和兼职相结合的原则,多渠道地解决职业技术教育的师资特别是技能教师来源问题”。这是以国务院名义为职业教育颁发的首个文件,首次提出要建立职教师资继续教育制度,为未来一定时期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

第三,构筑职教师资培养培训体系。1986年6月,国家教委印发《关于在四所直属院校试办职业技术教育师范班的通知》,规定“有关大专院校要有计划设置职业技术师范班、专业、系,纳入高校招生计划,为职业技术学校培养师资”,确定在浙江大学、南京工学院、华中工学院、大连理工学院等试办职业技术教育师范班。1989年10月,国家教委批准浙江大学、天津大学成立职业技术教育学院,承担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校长、管理干部及师资培养、培训工作。1993年4月,国家教委委托湖南农业大学、河北农业技术师范学院建立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培训中心。1994年以后,国家教委又同意同济大学、东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四川联合大学等高校设立职业技术学院。1995年,根据国家教委批复,浙江大学、天津大学等院校开始招收职教师资班,招收师资计划纳入学校年度招生计划。此外,国家教委又先后批准浙江大学、湖南农业大学、河北农业技术师范学院等高校建立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到1998年底,全国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共计306个,其中,在高等院校设立的有215个,在中等职业学校设立的有91个;培养培训专业课师资的基地182个,培养培训实习指导教师的基地124个。至此,我国职教师资培养培训体系基本成型。

第四,调整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结构。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教师实践操作能力较弱、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少、兼职教师尤其能工巧匠少、教师学历整体不高等问题日益凸显,在此背景下,调整职教师资结构提上日程。1986年6月,国家教委颁发的《关于加强职业技术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几点意见》提出,“聘请有丰富实践经验又有教学能力的专业技术人员到校兼课”“注意聘请有实践经验的四级以上技工、能工巧匠担任实习指导教师”。1993年1月,国家教委、农业部、林业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农村、林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和农民中专农、林类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几点意见》,要求把“从社会上聘任专、兼职教师”作为职教、成教师资队伍建设的一条重要原则,大力选调、聘请农林科技人员担任专、兼职教师。1995年11月,国家教委办公厅印发《关于制定并落实职业教育师资培养计划的通知》,要求“依据本地区职教师资队伍的现状和职教事业发展规划,制定本地区职业教育师资培养五年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逐年落实。1996年7月,国家教委颁布《关于取得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应当具备的学历的规定的通知》,规定“取得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应当具备各类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级中学毕业及其以上学历。”1995年,国家教委印发的《关于开展建设示范性职业大学工作的通知》中,将1/3以上是“双师型”教师作为申请试点建设示范性职业大学的基本条件之一,标志着职教师资建设开始由追求数量向追求素质的转变。1997年9月,国家教委办公厅颁布《关于组织中等职业学校在职教师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有关问题的通知》,提出组织中等职业学校在职教师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以加速实现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学历达标的要求。1997年9月颁布的《关于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等文件,分别对职教师资的学历、专业等进行了结构调整,并取得实效。

(三)1998-2011年:调整巩固期

世纪之交,在确定的“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经济体制改革要有新的突破,政治体制改革要继续深入,精神文明建设要切实加强,各个方面相互配合”事业建设和发展总要求大背景下,国家把职业教育也放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国务院先后于2002年、2005年两次做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在职教师资队伍建设上,更加注重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建设、职教师资学历层次和素质提升。

第一,重视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建设。1998年12月,教育部印发《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依托普通高等学校和高等职业技术学院,重点建设50个职业教育专业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培养培训基地”,标志着基地建设成为我国职教师资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1998年7月,教育部办公厅下发《关于组织推荐全国重点建设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的通知》,正式启动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选拔工作。2000年8月,教育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建设的意见》,对进一步加强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做出全面更加细致的要求。从1998年至2001年,教育部分三批公布了56个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名单。同时,为充分发挥企业在培训职教师资中的作用,依托上海宝钢集团公司、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等8家单位建立全国职教师资专业技能培训示范单位。到2012年,我国已建设93个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8个教师专业技能培训示范单位、10个教师企业实践单位,各省区市也已建立300多个省级基地[2],为职教教师专业成长提供了支撑保障。

第二,重视“双师型”职教师资队伍建设。199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加快建设兼有教师资格和其他专业技术职务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从群体意义上首次提出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结构构成的“双重性”,为职教教师个体发展和职教教师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2000年3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开展高职高专教育师资队伍专题调研工作的通知》,第一次使用了“双师型”教师与“双师”素质教师的概念,并对其内涵做出了解释。2004年教育部等七部门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以及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均从职称系列和证书获得等方面对“双师型”教师的外在表征形式进行了界定和说明。2010年7月,由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进一步从“制度”建设层面,提出“以‘双师型教师为重点,加强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依托相关高等学校和大中型企业,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截至2012年,近40%的专业教师成为“双师型”教师,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所占比例达到35.3%,双师型素质专任教师比例达到51.5%,为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撑[3]。

第三,注重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2005年,国务院颁布《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要求“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切实提高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精神,2006年12月,教育部和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意见》,明确提出到2010年,培训15万名中等职业学校专业骨干教师,其中,中央财政重点支持培训3万名,省级培训12万名。2007年,项目进入全面实施阶段。至 2009 年,中央财政已投入 4 亿多元,省级财政投入近 6 亿元,中职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取得明显成效,完成了 12 万多人的国家级和省级专业骨干教师的培训,80 个重点专业的师资培训方案、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教学法教材已经通过结题评审和成果验收,共有近3600 所中职学校、5400 多个专业点得到中央财政资助,聘请教师 12000 余人,90%以上受资助的学校是国家级和省级重点学校,80%受资助的专业是制造业和服务业的相关专业。2011年,为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完成培训一大批“双师型”教师、聘任(聘用)一大批有实践经验和技能的专兼职教师的工作要求,教育部、财政部决定2011-2015年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投入超过26亿元,共组织了45万名职业院校专业骨干教师参加培训,中央财政支持2万名中职学校青年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半年,建设300个职教师资培养培训专业点,开发100个职教师资本科专业的培养方案,为进入改革“深水区”的职业教育注入了强劲驱动力。

第四,注重职业院校教师学历层次提升。1998年12月,教育部印发《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采取多种形式,大力提高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素质,努力实现高中阶段教育的教师和校长获硕士学位者应达到一定比例”。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要求“把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作为师资培养、培训的重点”。为贯彻国家精神,落实《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提出的采取多种形式,大力提高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素质,努力实现“高中阶段教育的专任教师和校长中获硕士学位者应达到一定比例”的要求,2000年5月,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联合印发《关于开展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工作的通知》,决定在部分全国重点建设的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学校,开展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工作,在2000-2005年间, 平均每年招收约1000名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为做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攻读硕士学位工作,2001年3月,教育部决定成立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工作专家指导小组,同年4月,专家指导小组编写发布《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对中职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的指导思想、培养目标、培养方式、课程设置、论文选题、学位授予等核心问题作出了明确规定。通过这项工作,至2008年,全国已有近4000名教师通过在职学习获得硕士学位。

第五,实行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1998年2月,国家教育委员会印发《面向二十一世纪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原则意见》,提出“要采取教师到企事业单位进行见习和锻炼等措施,使文化课教师了解专业知识,使专业课教师掌握专业技能,提高广大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的实践能力。”2002年5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高等职业(高专)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要求各高职(高专)院校要通过支持教师参与产学研结合、专业实践能力培训等措施,提高现有教师队伍的“双师”素质。2005年,国务院出台《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规定“建立职业教育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专业教师每两年必须有两个月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这是国家首次明确提出建立“教师企业实践制度”。为了这一工作任务,加快建设一支适应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强化技能性和实践性教学要求的教师队伍,2006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建立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的意见》,阐述了教师企业实践的科学性和必要性,明确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到企业实践的具体要求、主要内容、实践形式与组织管理,这是我国首次以“职业学校教师到企业实践”为名颁布的文件,标志着教师到企业实践工作的规范化与制度化。2011年11月,教育部、财政部又一次联合发布《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意见》,要求2011-2015年间,教育部、财政部在中等职业学校中需要选2万名在校青年教师切实地到企业参与专业实践。这些青年教师要工作两年以上,35歲以下。企业实践采取“师带徒”模式,教师了解企业用人标准,学习所教专业的新知识、新技能, 并结合企业实践改进实践教学。

(四)2012-2018年:深化发展期

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做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战略部署,标志着中国职业教育进入新的时期。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做出重要指示,对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中国方案”“中国道路”做出了总描绘和总部署。在此背景下,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和职教师资队伍建设迈入深化发展期。

第一,强化师德师风建设。针对教师整体素质有待提高、队伍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等问题,2012年8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提出要“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资格定期注册、业绩考核、职称评审、岗位聘用、评优奖励的首要内容,对教师实行师德表现一票否决制”等,是指导教师队伍和强化师德师风建设的纲领性文件。2013年,教育部印发《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要求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首先要树立师德为先的理念。2014年9月,习近平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时强调,全国广大教师要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2014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专门对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原则、要求和主要举措做出了规定,切实明确高校师德建设工作的责任主体。201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要突出师德的建设原则,把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摆在首要位置,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教书育人全过程,突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师德养成,推动教师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为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教育部研究制定了《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为未来一定时期职业教育师德师风建设指明方向。

第二,强化职业院校教师素质。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实施,是加强我国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改革创新实施《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意见》《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意见》基础上,国家开始实行新一輪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2016年10月,教育部、财政部印发《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2017-2020年)的意见》,强调通过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示范培训”“中高职教师素质协同提升”“校企人员双向交流合作”等计划,实现“2020年加快建成一支师德高尚、素质优良、技艺精湛、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高素质专业化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目标。2017年3月,教育部办公厅下发《关于印发〈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项目管理办法〉的通知》;2017年8月,教育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又印发《关于做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2017年度项目组织实施工作的通知》,同时配套发布了《职业院校教师示范培训项目实施指南》《卓越职业院校校长专题研修项目实施指南》《中高职教师素质协同提升项目实施指南》《骨干培训专家团队建设项目实施指南》《校企人员双向交流合作项目实施指南》等5个指南,为2017-2020年各地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子项目提供指导意见和实施依据,标志着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升计划全面启动。

第三,强化职教师资培养学历层次。2001年我国就在职技高师院校启动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2011年招生范围扩大到高等职业院校,2014年将这一硕士类别中的大部分学科归类到教育硕士中,这对于强化我国职教硕士层次师资培育具有重要意义。2013年,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申报的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双师型”职教师资人才培养项目》正式获得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该项目是我国首个“双师型”职教师资博士学位培养项目,填补了我国在职教师资培养领域的空白,标志着我国高层次职教师资培养取得重大突破,基本形成了本科、硕士、博士相贯通的人才培养格局。到2014年,我国中等职业学校专任教师66.38万人(不含技工学校),其中具有硕士学位及其以上教师4.14万人,占中等职业学校专任教师比例6.24%。在硕士学位及其以上教师中,具有硕士学位教师4.07万人,占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的98%。可见,具有硕士学位教师是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的主体。2015年3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决定将中职学校教学人员和管理人员纳入教育硕士培养的范围,并修订了教育硕士设置方案,在“教育硕士”中新增“职业技术教育”专业方向,开展“教育硕士(职业技术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和培养工作试点。自此,我国职教的师资培养从本科层次提升至研究生层次,为职业学校培养了一批高素质、专业化的高学历“双师型”师资,促进了职教师资的全方位和多层次培养,推动了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的改革。2015年7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下发《关于公布教育硕士(职业技术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试点单位确认结果的通知》,批准45所院校首批开展职业技术教育领域教育硕士培养试点工作。自2016年起,开展职业技术教育领域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和培养工作。2017年,职业技术教育领域教育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1564人,是2015年职业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报名人数的27.5%;录取人数为843人,是2015年职业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录取人数的40.9%。

第四,强化职教师资标准建设。2011年11月,教育部、财政部印发《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意见》,提出共同开发100个职教师资本科专业的培养标准、培养方案、核心课程和特色教材,加强职业教育师资培养体系的内涵建设。2012年8月,国务院制定印发《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完善教师专业发展标准体系,出台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2013年6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职教师资本科专业培养标准、培养方案、核心课程和特色教材开发项目管理办法》,对专业教师标准、专业教师培养标准、评价方案、课程资源等的内涵进行了详细阐释,明确3年内组织具备条件的全国重点建设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开发100个职教师资本科专业的培养标准、培养方案、核心课程和特色教材,其中专业项目88个,公共项目12个。为构建教师队伍建设标准体系,建设高素质“双师型”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2013年9月,教育部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该专业标准是国家对合格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是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规范,是引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是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基本依据。

第五,加强“双师型”职教师资队伍建设。2014年6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职业教育要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包括完善教师资格标准、实施教师专业标准、健全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办法、加强校长培训、落实教师企业实践制度、推进高水平学校和大中型企业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2011年《教育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和2013年《教育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3年“国培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还分别提出“建立‘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工作评估和动态调整机制,不断优化基地的区域和专业布局”“加强对培训机构和师资团队的培训过程监管。严格培训质量监控,细化网络匿名评估,推动第三方评估,加强训后实效评估,及时公布检查结果”等,从建立培训评估机制、提升培训质量方面对“双师型”教师培训提出要求。2011年出台的《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意见》和2016年出台的《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2017-2020年)的意见》,以建立完善“双师型”教师培训体系为核心,开创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新局面。两个《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分别对2011-2015年和2017-2020年的教师培训进行系统规划,确立从“组织45万名职业院校专业骨干教师参加培训”到“实施五年一周期的教师全员培训”的目标任务,并明确培训工作开展的实施原则、工作机制和投入机制等[4]。据《2017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显示,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包括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26个地区的“双师型”教师中位数超过50%。

二、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成效

(一)规模稳定中增长

2003-2017年,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教职工规模总体稳定,总数量始终在104万~122万之间浮动,但专任教师总量在保持总体稳定的情况下略有增长,由2003年的68.6万人增长到2017年的83.92万人,见图1。2003-2017年,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专任教师占教职工总数一直呈现增长趋势,由2003年的63.27%增长到2017年的77.73%,见图2。2013-2017年,我国高职(专科)院校教职工数量、专任教师数量、专任教师占比皆呈现增长趋势,教职工数量由2003年的35.5万人增长到2017年的66.95万人,专任教师数量由2003年的19.69万人增长到2017年的48.21万人,专任教师占比由2003年的56.16%增长到2017年的72.01%,见图3和图4。由此说明,我国职业教育教师配比结构趋于合理。

(二)结构不断优化

在年龄结构上,2004年中等职业学校(机构)专任教师中,29岁及以下约有16.74万人,30~34岁12.69万人,35~39岁11.36万人,40~44岁6.63万人,45~49岁4.63万人,50~54岁2.95万人,55~59岁1.85万人,60岁及以上0.25万人,老中青专任教师比例不合理,年轻教师比例过大。到了2017年,29岁及以下约有10.59万人,30~34岁11.11万人,35~39岁11.61万人,40~44岁10.57万人,45~49岁10.11万人,50~54岁7.60万人,55~59岁2.33万人,60岁及以上0.12万人,可以看出,在年龄结构上,老中青专业教师队伍基本形成一个具有合理比例的综合体,由此保障了专业教师队伍正常的新陈代谢,见图5。

在专兼职教师队伍方面,根据《职业学校兼职教师管理办法》规定,“兼职教师占职业学校专兼职教师总数的比例应在学校岗位设置方案中明确,一般不超过30%。”从图6可知,2003-2017年,我国中等职业学校(机构)兼职教师数量基本保持在10万人左右,占专任教师比较基本维持在20%~30%之间,拥有实践经验的企业兼职教师已成为中等职业学校(机构)师资队伍中一支不可缺少的力量。

在专任教师科类结构方面,中等职业学校(机构)文化基础课教师由2003年的275898下降到2017年的265472人,专业课教师由278878上升到350740人,实习指导课教师16261上升到24186人,结构逐渐区域合理,见图7。

在性别结构上,中等职业学校(机构)专任女性教师增幅较快,由2004年占專任教师总量的46.54%增长到2017年的53.64%,男女专任教师比由2004年的1.15∶1下降到2017年的0.86∶1,男女专任教师比例逐渐趋于平衡,见图8。

(三)素质不断提升

在学历分布上,从2003-2017年,中等职业学校(机构)专任教师、聘请校外教师拥有硕士研究生学历的教师数量基本呈现上升趋势,拥有本科学历的教师数量基本稳定在50万人左右,拥有专科学历及高中阶段及以下的教师数量呈下降趋势,硕士学历、本科学历、专科及以下学历占比逐渐趋于合理,见图9。

专业教师的职称结构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师的业务水平,也是衡量一个学校专业教师水平与质量的尺度之一。由图10可知,在2003-2017年间,中等职业学校(机构)专任教师副高级及以上职称专业教师数量在适当增加,中级基本保持稳定,初级和未定级教师数量适当减少,专业教师的职称结构逐渐趋于合理,这反映出职业教育专业教师队伍水平和质量得到提升。

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由图11可知,从2006-2014年间,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数量一直呈现上升趋势,从2006年的14.26万人增长到2014年的27.93万人,到2018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约为32.72%,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结构,提升了职业教育教师队伍整体水平。

(四)体系不断完善

1979年,我国开始建设独立设置的职业技术教育师范学院,到1988年,先后新建立了20所左右,后经过合并、增补、改名,最终形成了8所规模相对稳定,兼具人才培养、职教研究、信息交流、服务咨询四大功能的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即安徽科技学院、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河南科技学院、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江苏理工学院、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1989年,国家教委批准在天津大学成立职业技术教育学院,这是首次在综合大学设立职业技术教育学院,截至2015年,共在29所综合类学校设立了专门的职业技术教育学院,包括北京联合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等。

1988年华东师范大学首批招收2名职业技术教育学方向的硕士研究生,1998年,西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高校陆续招收职业技术教育学方向的学生。2001年,华东师范大学第一个在教育学专业设置了职业技术教育学方向的博士点。2007年,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后流动站招收我国第一个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博士后。从2015年起,国务院学位办在原有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的基础上,批准了48所高校开展职业技术教育领域教育硕士试点,这48所高校包括8所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学院)、普通师范大学和综合性高校。自此,我国逐渐构建了一个由硕士-博士-博士后完整的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体系,形成了多层次的人才培养格局[5]。

40年来,除了独立设置专门的职业技术教育师范学院和在综合大学设立职业技术教育学院之外,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教育部和各地依托高等院校、中等专业学校建立了一批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承担师资培养培训、理论研究与信息服务等职能。1999年,教育部组织建立全国重点建设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到2012年,共建立了93个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10个全国职教师资专业技能培训示范单位、10个全国职业教师企业实践单位, 各地建立了300多个省级职教教师培训基地,至此,我国职业教育多元参与的职教师资培养体系和格局基本形成。

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特点和规律

总结和分析改革开放40年我国职教师资发展的历程,可以发现我国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呈现出“从职前培养走向职前培养职后培训相结合”“从学校培养走向企业参与培养”“从注重数量规模走向高素质专业化”“从专科本科层次走向研究生层次”的特点和规律。

(一)从职前培养走向职前培养职后培训相结合

改革开放初期,为解决职业教育师资不足的问题,国家一方面独立设置了一批专门培养职业教育师资的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另一方面,支持在一些普通本科院校设立职业技术学院等二级学院,逐步形成职教师资独有的培养模式。到20世纪末,职教师资继续教育和专业能力提升的问题逐渐凸显,为此国家依托一些普通高等学校和高等职业院校重点建设50个职业教育专业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培养培训基地,由此反映出,终身学习理念下我国职教师资培育逐渐由注重职前培养转向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相结合。

(二)从学校培养走向企业参与培养

改革开放初期,从建立多所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到综合性大学成立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再到全国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重点基地的建立,尽管我国职教师资培养体系初步建立,但在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培训的过程中,高等院校一直是主体力量。为充分发挥企业在培训职教师资中的作用, 2001年,教育部公布了首批由6家企业组成的全国职业教育师资专业技能培训示范单位,探索了职教师资培训工作的新路子。2006年,教育部颁布《教育部关于建立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的意见》,要求要选择一批在行业中代表性较强、技术水平较高、职工培训基础较好、重视和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骨干企业,作为重点联系的职教教师企业实践基地,由此反映出,企业参与职教师资的培养越来越受到重视。

(三)从注重数量规模走向高素质专业化

改革开放初期,国家通过“改”“分”“调”“聘” “留”“设置专门的师资培养机构”[6]等措施大大缓解了职教师资短缺的问题。进入21世纪,职教师资数量基本能满足职业教育的发展,但与职教已有规模相比总量仍略显不足,特别是专业实践能力不强、专业素质不高的问题日益凸显。2006年教育部、财政部出台了《关于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意见》,2011年,教育部、财政部出台《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意见》,2016年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出台《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2017-2020年)的意见》,目的就是要切实提高职教师资的整体素质,我国职教师资队伍建设从注重数量规模向注重高素质专业化转变。

(四)从专科本科层次走向研究生层次

改革开放前夕,我国职教队伍中大部分教师拥有的是专科学历。到了1988年,我国相继建立了河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北京联大职业技术师范学院等10所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和若干二级职业技术教育学院开展本科层次的职教师资培育工作。同年,华东师范大学在教育学下首批招收2名职业技术教育学方向的硕士研究生,在硕士层次人才培养不断成熟的基础上,又于2001年设立了我国第一个职业技术教育学博士点,开始更高层次职业教育研究型人才的培养。随后,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也都相继开设了职业技术教育学博士点。2015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决定在“教育硕士”中新增“职业技术教育”专业方向,开展“教育硕士(职业技术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和培养工作试点[7]。至此, 我国逐渐形成一个由硕士-博士-博士后纵向一体化多层次的职教师资培育格局,反映出职教师资培养的人才供给由专科本科层次走向研究生层次。

四、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展望

2018年1月,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以党中央名义专门印发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正式印发。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可以看出,进入新时代,党中央强调教师队伍建设的极端重要性,这對新时代职教师资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应从以下4个方面下大力气,力求造就一支党和人民满意的高素质专业化“双师型”职教师资队伍。

(一)全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习总书记指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应该是师德师风”。只有具备高尚职业精神的教师才能教出具有高尚职业道德、浓厚职业情感、完善职业人格、高超职业技能、高贵职业品质的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未来,加强职教师资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职业教师师德教育形式、广泛宣传职业教育师德典范和楷模、构建科学有效的职教师德师风考评机制和联合惩戒机制,引导广大职教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成为建设职教师资队伍的首要任务。

(二)全面提升专业素质能力

习总书记指出“人才培养,关键在教师”“高素质教师队伍是由一个一个好老师组成的”“做好老师,要有扎实学识”等等。所谓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知识是前提和基础,扎实专业知识功底、广博的通用知识积累、过硬的实践操作技能、超强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等是现时代职教师资的基本素养。以此为基础,通过创新职教师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强校企共建的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建设、切实推进职业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和落实好职业院校素质提升计划等措施,打造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成为新时代职教师资建设的重要任务。

(三)全面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习总书记指出“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要深化办学体制和教育管理改革”等。深化职教教师管理领域的综合改革,是充分激发职教师资队伍生机活力,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的重要保障。未来通过健全加强职教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完善职业院校教师资格标准、改革职业教育师资培养模式、健全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管理制度、完善校企合作职业教育教师培训机制、改进职业院校教师招聘制度、建立健全职业院校教师编制动态管理机制、改革职教师资职称评聘和绩效工资分配制度、改革职业院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等,形成教师人人尽展其才、好教师不断涌现的良好局面。

(四)全面提高教师地位待遇

习总书记指出“全党全社会要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努力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让广大教师享有应有的社会声望,在教书育人岗位上为党和人民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40多年来,职教教师队伍承担着培养大国工匠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呕心沥血,默默奉献,应当不断提高他们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安心从教、热心从教。因此,未来,应深化职教教师职称评审、职级晋升、绩效考核、薪酬分配制度改革,切实提高职教师资的地位待遇,加强职业教育育人标兵和楷模的宣传力度,真正让职业教育教师成为人人羡慕和尊重的职业。

参 考 文 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EB/OL].(2018-01-31)[2018-08-08].http://www.gov.cn/zhengce/2018-01/31/content_5262659.htm.

[2]满园春色花正浓——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成果丰硕[EB/OL].(2013-09-03)[2018-08-08]. http://www.moe.gov.cn/jyb_xwfb/xw_fbh/moe_2069/s7135/s7589/s7590/201309/t20130902_156704.html.

[3]孙翠香,卢双盈.“双师型”教师政策变迁:过程、特点及未来态势[J].职业技术教育,2013(28):48-54.

[4]郭静.“双师型”教师政策分析:文本、执行与展望[J].职教论坛,2018(2):64-69.

[5]刘晓,沈希.我国职教师资培养:历史、现状与體系构建[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11):71-76.

[6]孟庆国,曹晔,杨大伟.中国职业技术师范教育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6:82,163.

[7]陈鹏,王辉.改革开放40年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学的嬗变与反思[J].职业技术教育,2018(16):6-13.

猜你喜欢

发展历程师资队伍职业教育
关于推进实战化教学的思考
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新闻传播教育困境与革新路径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国内奢侈品电子商务发展历程研究
新媒体时代表情包发展的传播学解析
我国水土保持监测的发展历程与成就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综述
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发展制约因素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