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西部欠发达地区集体经济发展之路

2018-02-22翁志强

南方农业·下旬 2018年11期
关键词:生态保护改革

翁志强

摘 要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好“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而“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是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而我国西部地区农村多数属于欠发达地区,经济基础薄弱,人口老龄化严重,缺少增长动力,发展之路任重而道远。西部欠发达地区集体经济发展必须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打好“生态牌”,以“生态立农”,从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入手,破除集体制度的制约,激活集体经济内生动力。

关键词 集体产权;改革;生态保护;农牧业产业化

中图分类号:F321.32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8.33.053

我国西部地区农村多数属于欠发达地区,集体经济多处于空白或刚起步阶段,集体经济发展任务艰巨,如何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是急需解决的问题,对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决定性的意义。集体经济发展急需破除集体制度的瓶颈制约,激活集体经济的内生动力;集体经济自身的造血能力需要立足本地区资源、生态等条件,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遵循生态保护的原则,推动循环绿色发展,积极推动农牧业产业化。

1 激活集体经济内生动力

西部欠发达地区应破除农村集体制度的瓶颈制约,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构建起“归属清晰、权能完整、流转顺畅、保护严格”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建立起符合市场规律的农村集体经济主体地位,理顺农村集体在市场经济中的关系,激活集体经济内生动力,激活集体经济的活力,推动集体经济发展。

1.1 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农村改革的决策部署,西部欠发达地区应坚持农村土地草原集体所有,坚持家庭承包经营基础性地位,以明晰农村集体产权归属、维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利为目的,以清产核资、成员身份确认、资产量化、股权设置、股权管理、成立集体经济组织为主要内容,以发展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的合作与联合为导向,推进以集体经营性资产改革为重点任务的股份合作制改革,探索集体经济新的实现形式和运行机制,激活农村集体经济的内生动力。

1.2 理顺市场主体关系

西部欠发达地区应通过产权制度改革建立农村集体市场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通过政府扶持、企业和能人大户投资、村民集资,拓宽筹资渠道。同时,西部欠发达地区应通过民主推选经营负责人、挂靠、企业带动、能人大户带动、委托经营、出租、联合经营和土地入股企业等多形式盘活集体资产,充分激活农村生产要素潜能,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实现农民增收。

2 增加集体经济造血能力

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必须依靠集体内部的造血能力,需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在严格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推动农村绿色发展,扩大经济作物、经济林种植面积,增加高附加值畜种养殖,以农牧结合、农林结合、循环发展为导向,积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提升农村经营主体的市场参与度,延伸农牧业产业链,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推进农业与休闲旅游、健康养生等深度融合,发展观光农业、体验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增强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集体经济发展。

2.1 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

基层党组织建设事关农业农村发展全局,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关键与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密切相关,打造一支高素质、带头能力强、掌握现代经济的基层党支部队伍,对于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是关键点,把致富能手、产业带头人及返乡创业人员培养成党员、党支部书记。持续激发基层党组织活力,关键在基层党组织如何引导带动,形成干群创业致富氛围浓厚,基层党组织和群众利益紧密相连,多举措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发挥基层党组织在集体经济发展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2.2 坚持生态保护的“基本力”

西部地区最大的价值在生态,坚持生态保护优先是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基本遵循,将绿水青山转化为发展集体经济的“金山银山”。村集体经济应立足当地资源,合理利用土地、草原、河流等资源,注重“可持续性”,具有区位优势、交通优势的地区,应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优势及乡村独特的物质与非物质资源优势,利用“旅游+”“生态+”等模式,推进农业、牧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观光农业、体验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加强美丽休闲乡村、农(牧)家乐、休闲农庄建设。同时,农村集体经济还可以组织创办乡村旅游合作社,或与社会资本联办乡村旅游企业,建设田园综合体。

2.3 推进绿色发展的“复合力”

西部地区集体经济发展方向应以农牧结合、农林結合、循环发展为导向,应调整优化农牧业种植养殖结构,积极扩大经济作物、经济林的种植面积,增加玫瑰、野樱梅、雪菊等特色作物种植,增加肉驴等高附加值畜种养殖,加快发展绿色农牧业、生态农牧业、特色农牧业。同时,西部地区应完善现代饲草料产业体系,推广优质饲草料种植,促进粮食、经济作物、饲草料三元种植结构协调发展,大力发展种养结合循环农业。

2.4 壮大新型经营主体的“再生力”

发展壮大农牧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牧场等新型经营主体,是集体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农牧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牧场对于集体经济的规模化经营,提升抵御风险的能力,充分参与市场活动都具有极其重要的示范、推广意义。西部地区应推动农村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要素配置,推动农业发展从分散粗放经营转向集约精细经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流转率和资源利用率,激活集体经济的再生能力。

2.5 加快产业化发展的“加速力”

农牧业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农畜产品生产基地为基础,依托龙头企业和各类中介组织的带动,将农牧业的产前、产中、产后联结为完整的产业链条,实行多种形式的一体化经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农业经营方式。西部地区应与企业签订订单协议,将集体经济建成企业的原料供给基地、初加工基地等,和企业开展良种重大科研联合攻关,让集体经济成为农牧业产业化中的一环或者多环,并融入产业链条中,对于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尤为重要。

3 结语

西部欠发达地区的集体经济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扎实做好“内功”,各级党委政府需要切实加大农村的基础设施投入,增加经费支出。同时,基层党支部要切实发挥战斗堡垒作用,走出一条符合农村经济发展规律的集体经济振兴之路。

猜你喜欢

生态保护改革
THE XIAOGANG EXPERIMENT
提高森林文化生态保护意识 维护生态环境平衡
国内外生态补偿制度对比研究
贵阳生态保护法庭的成立与发展
沈阳卧龙湖区域生态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我国生态文明法制建设问题研究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二)
河北省农村生态环境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