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苓桂术甘汤合倍他司汀治疗老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

2018-02-22胡双轩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8年12期
关键词:司汀桂术甘汤

胡双轩

(河南省安阳市滑县中医院内五科 安阳456400)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Vertebro-basilar Insufficiency,VBI)多由于患者椎-基底动脉近端狭窄引起,西医以对症治疗为主,并提出改善椎-基底动脉血流状态的治疗方法,对缓解眩晕具有积极意义[1]。临床采用倍他司汀治疗VBI可取得一定效果,但也有部分患者效果不佳,且长期服用西药有较大的副作用[2]。VBI属中医“眩晕”范畴,其病因病机在于脾虚失于运化,以致水湿停聚、积而生痰,阻于中焦而阻碍清阳上升、上蒙清窍,或因平素喜食肥甘厚味,致痰湿壅盛、蕴而化火,痰火郁结而上蒙清窍[3]。故治疗应以健脾利湿、温阳化饮为主,苓桂术甘汤为祛湿常用中药制剂,主治心源性水肿、慢性支气管炎等证属水饮停于中焦者。本研究选取我院88例老年VBI患者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苓桂术甘汤联合倍他司汀临床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于我院2016年9月~2018年1月收治的88例VBI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4例。观察组男19例,女 25例;年龄 60~82岁,平均(73.21±6.61)岁;病程1~8年,平均(4.71±2.14)年。对照组男21例,女 23例;年龄 60~83岁,平均(73.74±6.87)岁;病程1~7年,平均(4.63±2.09)年。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入组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神经病学》[4]中VBI诊断标准,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显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年龄≥60岁;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晓参与本研究,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糖尿病低血糖所致眩晕或耳源性眩晕;伴严重心血管疾病;伴枕叶、小脑、脑干出血、脑梗死或脑占位性病变。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予单纯倍他司汀治疗:20 mg盐酸倍他司汀注射液(国药准字H20063089)与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混合稀释后静脉滴注,1次/d,连用2周;2周后改为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片(国药准字 H20100025),12 mg/次,3 次 /d,饭后口服,连服2周。

1.3.2 观察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苓桂术甘汤进行治疗,组方:茯苓30 g、桂枝15 g、炒白术15 g、炙甘草6 g、黄芪30 g、川芎15 g、麦冬10 g、陈皮10 g、红参 10 g;1 剂 /d,加水适量,煎煮取汁 300 ml,分早晚2次温服;连服4周。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SF-36评分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血液流变学以全自动血液流变仪进行检测,包括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及红细胞比容。生活质量采用简明健康生活状况量表(SF-36)评估两组生活质量,分值越高越好[5]。不良反应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血液黏度及红细胞比容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液黏度及红细胞比容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s)

时间 组别 n 血液黏度(mPa·s)血浆黏度 全血高切黏度 全血低切黏度红细胞比容(%)治疗前 观察组对照组44 44 t P治疗后 观察组对照组44 44 t P 1.87±0.41 1.84±0.44 0.331>0.05 1.41±0.42 1.62±0.38 2.459<0.05 5.91±0.62 5.87±0.65 0.295>0.05 4.83±0.56 5.42±0.59 4.811<0.05 16.62±2.03 16.58±2.07 0.092>0.05 12.12±1.73 14.27±1.85 5.631<0.05 0.49±0.06 0.48±0.07 0.720>0.05 0.31±0.03 0.40±0.05 10.238<0.05

2.2 两组治疗前后SF-36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SF-36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SF-36评分明显增加(P<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SF-36评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SF-36评分比较(分,±s)

组别 n观察组对照组44 44 6.459 3.418<0.05<0.05 t P治疗前 治疗后 t P 58.63±8.42 59.09±9.21 0.245>0.05 72.15±11.04 66.26±10.43 2.573<0.05

2.3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治疗期间,观察组发生恶心呕吐、心悸各1例,食欲不振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09%(4/44),对照组发生恶心呕吐2例,口干、心悸、食欲不振各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36%(5/44)。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1.000)。

3 讨论

眩晕为临床常见多发疾病,其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为重要致病因素。目前,西医多采用倍他司汀治疗老年VBI,其不仅具有扩张毛细血管的作用,还可对抗儿茶酚胺的缩血管作用,降低动脉压,有利于改善微循环[6]。此外,倍他司汀对椎-基底动脉系统扩张作用更为明显,故在VBI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也有研究指出,单纯西医治疗老年VBI,仍存在部分患者治疗效果不理想,影响其生活质量。

近年中医药在VBI治疗中的作用逐渐得到临床重视,中医学虽无VBI病名记载,但根据其症状、体征可归属于“眩晕”范畴,属本虚标实之证,痰湿瘀阻、痰火郁结而上蒙清窍为其主要病因病机,故中医认为治宜补虚泻实、温阳祛湿[7]。苓桂术甘汤方源张仲景《金匮要略》,也是治疗痰饮病的经典基础方。方中茯苓健脾和胃、渗湿利水;桂枝温阳通脉;炒白术健脾益气、燥湿利水,主治痰饮眩悸;黄芪补气固表;川芎祛风、活血;麦冬具有润肺清心、化痰生津之功效;陈皮燥湿化痰,常用于湿阻中焦等证;红参益气摄血、复脉固脱、大补元气;甘草健脾补中,兼具调和诸药。全方配伍得当,相得益彰,共奏健脾利湿、温化痰饮之功效。此外,现代研究还发现[8],苓桂术甘汤在改善高脂血症大鼠血液流变学方面发挥着显著优势。故本研究在倍他司汀基础上联合苓桂术甘汤治疗老年VBI,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血液黏度及红细胞比容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苓桂术甘汤联合倍他司汀治疗老年VBI,有利于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状态,进而对改善微循环及椎-基底动脉血流状态具有积极意义。本研究结果还显示,治疗后,观察组SF-36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可见苓桂术甘汤联合倍他司汀亦可有效促进老年VBI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眩晕可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进而导致其生活质量显著下降,给予上述中西医结合方案治疗,有利于促进椎-基底动脉血流状态改善,减少眩晕致病因素影响,可有效缓解眩晕症状,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苓桂术甘汤联合倍他司汀治疗老年VBI安全、有效。综上所述,苓桂术甘汤联合倍他司汀治疗老年VBI,有利于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促进生活质量提高,且具有一定安全性。

猜你喜欢

司汀桂术甘汤
加味麻杏石甘汤联合信必可都保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寒包热证)的疗效研究
眩晕宁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80例临床研究
褪黑素对尼莫司汀抑制胶质瘤U118细胞增殖的增敏效应研究
异病同治理论指导下苓桂术甘汤治疗内科病运用概述∗
抗疫良方麻杏石甘汤研究热点、发展趋势与前沿分析——基于CiteSpace的知识图谱分析
苓桂术甘汤联合美托洛尔片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单兆伟运用苓桂术甘汤治疗胃下垂1例
观察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加味麻杏石甘汤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疗效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盐酸倍他司汀氯化钠注射液中主药含量
测定盐酸倍他司汀原料及制剂中盐酸倍他司汀含量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