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失金陵
2018-02-22
(郑州外国语新枫杨学校 河南 郑州 450001)
去南京忘了看天气预报,到达的那一天正好在下大雨。街上没有多少人,雨柱打在车窗上,声音极响,真正是瓢泼大雨,像是天空在痛哭。司机担心积水,偏偏导航软件不大灵敏,走错了路,多花了许多时候才抵达预订的住所。
也许是因为大雨的缘故,宾馆里也没多少住客。梅雨季,被褥明明是干净的,摸起来却总觉得湿沉沉地带着水气。同行的朋友早早睡了,我拿出手机,看一本民国小说。那时候北伐刚刚成功,同时期的小说,结尾都是追寻理想的年轻人满怀着雄图壮志离开家,去远方,南京是他们最通常的选择。我正在看的那本小说,主角当然也不例外,他和压抑的家庭诀别后,决定去南京或者武汉,不知道他最后选择了哪里,小说结束在他笑着和朋友谈论自己的抱负,一个时代在欢快的基调里拉开序幕。
雨下的那么大,直到我入睡,耳边还尽是簌簌之声,第二天确停了,虽然还是阴沉沉的。随便吃了点早饭,路上便看到一块石碑,底座上有烧纸的痕迹。那里曾经是一座寺庙,直到民国二十六年,日军屠杀了在此避难的尼姑与和尚,将这里夷为平地。它在如今的市中心,被街心公园的灌木掩映着,像一道陈年的伤痕。我们都沉默了,面对这样的悲惨,什么语言都难以表达自己的感受。直到进了总统府,我们才开始交谈。虽然是曾经的天王府改建的,但是几乎没有什么豪奢的印记了,高高的房梁下吹来凉风,吹动办公桌上的日历,停在民国二十六年那一天的日历。我和朋友并没有做好面对那段残忍历史的准备,因此我们并没有安排去屠杀遇难者纪念馆的行程,但是到底逃不过那血色的阴影。它静静地沉淀在秦淮河柔腻的河底。
其实除此之外,在南京的游览也不是不愉快的。之前查过旅行指南,上面提醒我们南京小笼包口味偏甜,然而我们吃起来觉得也有新奇的美味。鸭血粉丝汤全国各地都开的有店,但是在南京的老店吃,感觉到底是不一样的。秦淮河不是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但很热闹,卖着混合了地方特色和网络流行风潮的小吃。意外的惊喜是,我甚至在街边无人问津的旧报摊上找到一本两年前的杂志,那是我找了很久的一本杂志的创刊号。大部分时候,这座城市给人的是单纯的愉悦,和其它城市一样。
回家前一天,南京又下起了雨,我和朋友去了中山陵。下着雨,游客并不多,台阶高而长,走得很是疲惫。终于爬上去,从灵堂的位置俯瞰下去,竟觉得有一丝悲凉。它建成也不到百年,居然已经见证了那么多的事情发生。我知道它曾见证过那一年的鲜血,资料上逃亡的市民是一个数字,离我很远的数字,我不敢去想象,他们曾是什么样的人,又经历过怎样的绝望。吴王墓比中山陵的资历更长,我们去时基本没有人,庭前冷落,满目荒草,它如果有意志,会有什么感慨呢。我想听它的故事。
回去的路上经过一座古刹。庄严的大殿侧面有炮击过的痕迹,原来这里曾经是避难所。我和朋友说,虽然我们刻意绕过历史,但它依然会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出现在我们面前。他点点头。随后他发现了一片草坪的介绍牌,指给我看,原来那片草坪是无名将士墓,种着桂花作为标记。五千个年轻人没有留下名字,他们唯一存在过的证据就是这颗桂花树。导游告诉我们,这颗桂花树开得格外好,而这片草坪在前几年的夜晚还经常能看到磷火。前几天我都没有哭,听了她的话却突然鼻酸。从科学的角度看,我知道磷火只是磷火,但是我依然忍不住想起《宝剑篇》里的句子“虽复尘埋无所用,犹能夜夜气冲天。”他们会有不甘吗?又有什么没能完成的心愿?我如此强烈的感受到他们的存在。我们在那片草坪前站了很久,想了很多,但是那些话憋在喉咙里,说不出来,只有沉默。
离开那天雨像来的那天一样大。我从车窗看到城墙被青山环抱,像是疲惫的人睡在枕头上,劳累的皱纹刻在脸上。他睡得那样沉,即使风雨不能把他惊醒。不知怎么的,还没有走出南京,我就已经在想下一次要在什么时候来。